
印度泰米尔电影制片人 PL Thenappan,声称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抄袭了他 1999 年的电影《Minsara Kanna》。
这位制片人还透露,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上周三(2 月 12 日)发了一封邮件给奉俊昊与其公司,要求得到解释,如果未得到回复,就将通过韩国大使馆发送律师函。

奥斯卡最大赢家涉嫌抄袭?抄的还是部没几个人知道的电影?你要唠这个我可不困了!
翻看了一大波社交媒体相关评论,我发现,其实早在 2 月 10 日,也就是奥斯卡奖颁出当天,就已经有印度影迷在推特上声称《寄生虫》抄了这部电影。

场面颇为壮观,看过没看过的清一色都在喷,甚至连印度人也在指责这位制片人「碰瓷」。

也是我看到新闻时第一个想问的问题。


由于活动范围基本局限于南印度,他所参与的电影也大多只在泰米尔语言区流行,而作为幕后制片人,他在本地的名气并不大,更别提国外了。
这回也并不是 PL Thenappan 第一次陷入版权纠纷,2018 年时,他就曾公开表示一部翻拍电影《Simbu-starrer》的版权属于他。
该电影的导演 Rajhendherr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 PL 在法庭上提供相关资料证明,不过后者最后并没有正式提起诉讼。

但上次不告不代表这次就不告了,究竟这次告不告得成,我们还要继续讨论。
《Minsara Kanna》的导演 KSRavikumar 也加入了这场闹剧,他在采访中表示:
「我还没看过《寄生虫》,但按照人们的说法,我为我 20 年前就选择了奥斯卡最佳剧本感到很高兴。」

KS Ravikumar 被公认为泰米尔电影界最受欢迎的电影导演之一,所拍作品以大场面动作片为主。
2008 年他执导的动作片《神之化身》(Dasavatharam)名列史上最卖座泰米尔语电影前十,票房收入 25 亿卢比(大概 2.4 亿人民币)。

有一说一,确实牛逼,但看都没看过就急着站队?不合适。
《寄生虫》究竟抄没抄《Minsara Kanna》,自然看完才有发言权。


这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考莱坞电影,歌舞升平,各种打架,然后升华爱情。主旨、立意、风格跟《寄生虫》八竿子打不着。
唯一可能存在争议的是剧情方面,看看各家媒体都是怎么概括《Minsara Kanna》的剧情的:

给大家省点时间,这回我们直接剧透。
本片的男主角 Kannan 是个富二代,他在德国和白富美 Ishwarya 一见钟情。

为了获得信任,他为这家人打了好几场架,领着这家人跳了好几段舞。



最后,白富美和富二代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

硬要说的话,只有伪装身份进入富家,这个设定与《寄生虫》有那么一丁点相似,并且,这两部电影主角的身份和动机都完全不一样。
《Minsara Kanna》是富二代把妹,而《寄生虫》是穷三代寄生。



由于思想的来源难以判定,一般来说,法律保护的是表达,即如果相似的思想,被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就不能判定为侵权。

《寄生虫》是用逐一引荐的方式,实现寄生;而《Minsara Kanna》中,男主角的家人则是各自凭自己的能力进入这个家庭,这方面就有明显不同。
设定和逻辑编排方面的实质相似判定,就更不用说了,两片人设天差地别,虽然结果都是全家人进入了另一个家庭,但过程和目的截然不同,达不到侵权的标准。

接触上的判定需要证据为支撑,即 PL Thenappan 是否能证明奉俊昊看过《Minsara Kanna》。

但在此之前,奉俊昊是否有可能去了印度看这部电影,或者特地找资源看这部泰米尔语电影呢?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奉俊昊还曾经透露过,自己创作《寄生虫》的灵感来源于《下女》 ( 1960 ) 、《仆人》(1963)和《禽兽该死》(1969)等影片,这些影片都有类似的潜入设定。
他真的需要看《Minsara Kanna》才能获得灵感吗?

再回过头看,《寄生虫》已经上映大半年了,直到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才发声,PL Thenappan 这不就是明显的蹭热度碰瓷吗?
目的确实是达到了。
名不见经传的泰米尔语制片人和他名不见经传的电影,经此一役关注度大涨,超百万人观看了这部影片,不知多少人搜索了 PL Thenappan 这个名字。
借着奥斯卡最佳影片往上爬,这位制片人才是真实的「寄生虫」啊!


确实抄袭或有嫌疑的影片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那些碰瓷和恶意蹭热度的才真的令人看不过眼。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热时,就曾经被指出抄袭非遗大秀《五维记忆》,创作者甚至还递交了律师函。


Paul Zindel(美国剧作家,曾获普利策奖)的儿子 David Zindel 将《水形物语》告上了法庭,称其抄袭了父亲的戏剧作品《Let me hear you whisper》的主要故事情节。

还有人指出《水形物语》跟 1984 年的电影《美人鱼》也有相似之处。

总之,片红是非多,好事者、闲人、碰瓷者总在一部作品大热之时前来,他们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有人为了展现优越感而来,有人为了热度和利益而来,而相同的是,他们都成了借热度上位的「寄生虫」。
寄生虫们,消停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