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某小城。
有一栋破旧的住宅楼里,住满了瘾君子、毒贩、小偷、小流氓 …
这栋楼,仿佛是这座城市的缩影:腐朽破败。



他无意中发现,这栋大楼的承重墙上有一道恐怖的裂缝 …
它将在 24 小时内倒塌!



几经周折,烂醉如泥的官员们,终于被拖回了会议室 …



这可是 800 多条人命啊!
如果有人要为此负责,是要进监狱,是要掉脑袋的 …


这栋楼里住着 200 个家庭,其中包括 83 个孩子,27 个残疾人,10 个退伍军人,共 820 人。
如果全部搬迁,政府需要拿出安置费:2 亿 6000 万卢布。


政府今年的一半收入都用来行贿了。
市里的老人领不到退休金,今年有三个自杀了。
残疾人、孤儿、贫困家庭的补助金也花光了,全都被贪了!


负责管建筑的官员,住四层别墅,儿子不仅吸毒还强奸,6 次被捕,2 次出庭,现在却在莫斯科住高级公寓,读贵族学校 …
主管医疗的官员,盗卖药品,市里的医院连一瓶抗生素都没剩下 …
警察局长,把警局变成了黑社会 …
坐在这里的人,谁的手是干净的?举起来给我看一看!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每天都有人死,有人酗酒而死,有人吸毒而死,有人被杀死,有人饿死 …
有些人的房子塌了,死了,也没什么稀奇 …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该死的人,就让他们死吧 …

不作声张,等大楼倒塌,让那 820 名住户去死,剩下的就只是抚恤金的问题了 …

内心的善良,驱使他回到了那栋摇摇欲坠的大楼,挨家挨户敲门 …
他高喊着:楼要塌了,赶快出去,快点!快点!



他们对迪马拳打脚踢,暴打之后,纷纷回到危楼里 …
寒冷清晨,只剩下迪马躺在冰冷的空地上,昏迷不醒,生死未卜 …



有网友评论道:大厦将倾,独力难支,你看见理想主义微光的熄灭,你看见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你看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啥叫吹哨人?
这个词,源于英国警察发现犯罪时,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民众的注意 …
后来," 吹哨人 " 这个词被引申为:有涉及到危害公众安全和利益的事件时,第一时间揭露真相,提醒公众注意的示警人 …


第一次,按程序向上级示警 …
第二次,在公权力不作为的情况下,直接向公众示警 …
但这两次示警,都失败了 …
第一次示警,他被差点被女市长安排的职业杀手灭口 …
第二次示警,他被民众打成重伤 …


究竟大楼有没有塌?居民有没有死?黑心的官员有没有受到惩罚?迪马是不是死了?
通通隐去,没有交代 …
或许,导演觉得,结果怎样已经不重要了。

比如,迪马是个管道工,虽然业余时间自学建筑课程,但并非建筑方面的专家 …
他究竟是在预警还是在造谣?
他究竟是一个吹哨人?还是一个造谣者?


李文亮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并非 " 专业对口 " 的呼吸科医生,他的预警,有没有可信性?

一小时后,他又在群里补充: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2020 年 1 月 3 日,李文亮因 " 在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 ",被辖区派出所训诫 …
2020 年 1 月 8 日,李文亮在接诊时因不明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
2020 年 2 月 7 日凌晨,李文亮医生因抢救无效去世 …
2020 年 2 月 7 日,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就群众反映的李文亮医生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


他明明知道官僚机构不值得信任,但他还是坚持走正规程序,向自己不信任的体制上报 …
他明明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他明明知道公开信息会招来杀身之祸,却义无反顾的去做了 …
迪马身上的那股憨劲,那种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有一种不真实的高尚感 ...


他知道分寸,他能预估某些风险,他并没有选择上报,他也没有向公众宣扬,而是选择了在同学群里发布信息 …

或许,这也是李文亮打动我们的地方 …
他不是圣徒,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吹哨人,他食人间烟火,知人情世故,他和你我一样有一些谨慎和怯懦 …
他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妻子还怀有身孕,他不可能像迪马那么不管不顾,他有顾虑,有担忧 ...
他原本可以装聋作哑,他也可以把自己的音量放到最小,只需告知自己的家人和亲友 …
但他的善良,但他的良知,但他的勇敢,让他发出了声音,而且还把音量发大了一点点,把信息扩散的范围放宽了一点点 …
因此,有媒体将李文亮等八位被训诫的发声者称为 " 八君子 ",这个称呼比 " 吹哨人 " 更准确一些 …
他们并不是英雄,他们只是凡人,和我们一样,有凡人的怯懦,凡人的忧虑,凡人的善良,以及比我们绝大多数凡人多一点点的良知和勇气 …
如果说电影中的迪马是我们景仰而又难以企及的勇士,那么李文亮则像是镜子中善良的我们自己,他离我们更近,似乎伸手就能触及 ...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有人能将李文亮和 " 八君子 " 拍成电影 …
我觉得,那一定是一个比《危楼愚夫》更好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