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纪谎言」刚解禁,99% 的人还不知道

黑水

导演 : 托德 · 海因斯

编剧 : 纳撒尼尔 · 里奇 / 马里奥 · 科雷亚 / 马修 · 迈克尔 · 卡纳汉

主演 : 马克 · 鲁弗洛 / 安妮 · 海瑟薇 / 蒂姆 · 罗宾斯 / 比尔 · 坎普 / 维克多 · 加博 等

长达多半个世纪的真实案件改编。

" 绿巨人 " 马克叔退役后力作。

黑暗中的曙光。

" 终局之战 ",时过快一年。

退役以后,初代复仇者几位演员都交出了不同的成绩单。

有的口碑票房全扑街,有的成年度爆款,还有的双提奥斯卡。

妮总《怪医》、桃总《利刃》、寡姐《婚姻》

谁高谁低,只是一时得失。

可有一位成员。

甭管在任卸任,选片眼光持续在线。

十二宫(7.3 分)、《平常的心》(8.4 分)、《聚焦》(8.8 分 + 奥斯卡最佳影片)...

这就是 " 绿巨人 "马克 · 鲁弗洛

几部代表作,都有个共同点:

剧作扎实 + 真实事件改编。

而这次,他和《卡罗尔》导演托德 · 海因斯联手。

烂番茄89%鲜度,IMDB7.6 分

又是一片好评。

但透过这些。

条姐分明还看到,一种超越电影层面的力量徐徐升腾。

看过这么多电影,条姐总在想:

达到什么样的地步,才配称之为好的影像?

《黑水》开篇就给了我们答案。

无需台词叙事,仅靠颜色就足以讲述故事。

蓝得清冷,甚至阴沉的天空。

《黑水》剧照

白色的鹅卵石,和泡沫。

在甚少乡村生活的我们眼中。

到了这里,或许还发现不了任何异常。

再往下看——

黑色的牙齿。

还有暗红色的肿瘤。

预警一下

看到这里,还依旧觉得正常吗?

我们常用一句比喻形容美景——

"XX 打翻了上帝的调色盘 "。

可世间万物皆有秩序,包括色彩。

事出反常,则必定有妖。

混乱的源头在哪里?

正是那条在田间村落里,汩汩流动的小溪。

靠着土地为生的苦主最先察觉。

牧场主威尔伯,发现自家养的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

并且死前,都疯狂地向他飞奔过来。

他的心痛。

不仅是对财产,更是对生命。

牧民养殖的每头牲畜,都像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黑水》还原了这样一个镜头。

当疯牛失控地冲撞过来,威尔伯别无他法。

只能开枪击毙。

一枪,未死。

他又得走近,朝着致命部位再补上一枪。

动手前,他凝视着瘫倒在地上的小牛眼睛。

原谅我,孩子

同样的惨剧,重演了190 次。

原本生机勃勃的牧场,变成墓场。

不光是损失触目惊心。

就连罪魁祸首都显而易见——

杜邦集团。

成立于 1802 年,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行 171 名。

屹立百余年不倒的" 化学工业帝国 "。

所以你要问,然后呢?

没有 " 然后 "。

没人敢有 " 然后 "。

直到他的出现。

一个看似最不可能的辩护律师,罗伯

他主营环境公司的辩护业务,跟杜邦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往来。

并且。

在与威尔伯相遇前,他刚因为表现良好而升任事务所的合伙人。

由前程似锦,转向 " 以卵击石 "。

什么让他下定决心?

是他的眼睛

是他亲眼看到小镇上 " 被打翻的色盘 "。

是他亲眼看到将死的奶牛目光中,一闪而逝的痛苦和解脱。

是他想到。

这样的事,完全可能发生在人身上。

随着查案的进展。

《黑水》又毫不留情地把 " 上位者 " 的傲慢展示出来。

从例行公事的敷衍,再到当面对质的愤怒。

反倒让罗伯确信。

恼羞成怒,意味着戳到痛处。

他紧抓住那个刺痛对手神经的词:

PFOA。

可全网搜索——

得到的只是 404 的结果。

为什么?

《黑水》带你追问。

转了一大圈,在化学专家那里才得到答案。

这种密封性极强的材料因被证实有害,在 3M 公司的制造部门已经停产。

而杜邦公司。

把这种材料掺进平底锅当中,使其具有不沾的效果。

并重新包装,命名为特氟龙。

从此,横扫全美各家各户的厨房。

制造它的废料,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排进小镇的溪流,埋进小镇的土壤。

与化学专家会面时,罗伯焦急地替所有化学小白提出问题:

如果你喝了这东西,会怎样?

没想到。

专家眼里,这也是个知识盲区。

我不知道

这好比在问 " 你要是吃了个轮胎,会怎样?"

成分危害,一一破解。

砂锅碎前,只剩最后一层遮羞布:

他们凭什么如此有恃无恐?

《黑水》没用过多笔墨来描绘丑恶,只是几句简单的描述:

凭的是监测的每个环节都落入他们口袋。

凭的是所谓 " 自我监督 " 中,稍稍地隐藏起这四个字母。

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

这下你终于深刻地体会。

条姐上面说到的 " 以卵击石 " 的含义。

不,甚至还不准确。

应该是以卵击 " 城堡 "。

罗伯一个人,面对森严的杜邦帝国。

来看看这个帝国启动的防御极致:

第一步,用长达半个世纪的数据卷宗将罗伯淹没。

第二步,在战役甚至还没正式打响之前就给小镇居民发警告函,算准了居民们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起诉,试图摆脱责任。

第三步,作为 " 利害关系人 " 直接参与修改水质标准,让下辖的所有水区水质强行 " 合格 "。

第四步。

即便科学小组的调查结果出炉,仍旧毁约,拒绝承担所有赔偿。

这场生态劫难,横跨半个多世纪

这场官司,拖了近 20 年。

拖到最先提出问题的威尔伯,反倒要承受邻里的白眼。

拖到相关受害者,反倒要承受人身安全的威胁。

拖到威尔伯被癌症侵蚀,躺进冰冷的墓穴。

拖到罗伯本人,也因压力过大躺进急救病房。

无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无不遍体鳞伤。

他和他们,为什么还死守着阵地?

电影用一个桥段来回答。

那是在杜邦现任董事长的听证会上。

罗伯拿起庞杂文本中的一个词问杜邦高管。

" 受体 "

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意味着人类

经过长达 7 个小时的尖锐质问。

对方的律师都已经坐不住,准备离场。

罗伯掏出一张照片。

上面的婴儿只有一个鼻孔,同时患有眼部缺陷。

他叫巴基 · 贝利

这就是你的受体

整部《黑水》从颜色起笔,用数字作结。

从抽象走向具象,从感性走向理性。

罗伯奉献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年,终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长期接触杜邦施放的化学废料可造成6 种严重疾病;

3635 人受直接影响而染病。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99%的人体内都含有这种物质,无法排出。

而杜邦集团。

总共赔付6.71 亿美元,仅相当于其不足半年的净利润。

电影结束。

可现实中的问题远未停歇。

2018 年,圣丹斯电影节就放映了一部名为《恶魔你知我知》的纪录片,从记事角度还原了杜邦集团这一案件始末。

反对 PFOA 制品行动不断高涨。

罗伯还相信,有更多的化学制品尚未纳入管制范围中来。

深不见底。

这时你才明白。

" 黑水 " 有形,却也无形。

你不知道,这潭黑水还要趟多久。

但你知道,一定有罗伯这样的人在那里矗立着。

2016 年《纽约时报》原型人物报道——

" 成为杜邦最恐怖噩梦的律师 "

就像影片最后。

罗伯在法庭上,受后遗症影响轻微抽动着嘴角。

报上家门,法官惊奇地看向他。

你还在啊

没错。

我还在。

图源网络

责任编辑:废话队长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