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全明星赛刚刚落幕。
被盛赞为「史上最佳」。
为致敬科比,官方对赛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少了娱乐,多了竞技,顶级球星全力拼杀的状态,让球迷们可谓是大饱眼福。
体育竞技,总有种别样的魅力。
在明确的规则下夺得最佳成绩,能让人热血,也能让人落泪。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包括鱼叔在内,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也代表着青春。
Netflix 有一部新出纪录片,镜头跟随美国一所高中的篮球队,记录了他们从默默无闻到争取州冠军的历程。
全程热血沸腾——
《灌篮青春》


但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却比运动本身要更多一些,也更复杂一些。
故事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个叫「钦利」的纳瓦霍族保留地。
所谓保留地,是美国自西部大开发时代便遗留下来的,对印第安人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当于划出一片特定区域,用以安置印第安人。
号称是尊重他们的本土发展,实则是限制了印第安人的活动区域。
导致当地经济条件与基础设施相当落后

不受法律约束,到处充斥着暴力和犯罪。
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出路,早早地就放弃了人生,和他们的父辈一样,沉迷于酒精和毒品。
甚至有一片干涸的河床,专门被用来聚众吸毒。
一代一代,就这么恶性循环。

唯一还能激起人们热情的,就是篮球。
也就是片名「Basketball or Nothing」的含义。
除了篮球,一无所有。
对保留地的居民来说,能在篮球比赛中获胜,为他们带来荣誉的人,就是勇士。
当地的钦利高中,有一支校园篮球队——野猫队。

球队里身材最矮小的约西亚,曾经一度因为身高被排斥。
但因为比其他人更加勤学苦练,最后还是凭实力留了下来。
约西亚说:「打篮球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矮。」

也是他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唯一的希望。
约西亚有梦想,立志要上最好的州立大学。
但他的家庭条件根本承担不起高额的学费。
只有通过打球,争取体育奖学金,才有一丝希望。
篮球不仅是他的骄傲,也是改变命运的垫脚石。

他天资过人。
身高、弹跳力、协调能力,都比其他人更占优势。
尽管才高二,却已经成了队里的主力,还担任起队长的职责。
一场比赛下来,几乎一半的分都是由他拿下。

库珀的目标,是成为篮球明星。
他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各个偶像的海报。
「我希望有一天,有人也把我的名字纹在背上,甚至挂我的海报。」

德韦恩和钱斯,是队里的控球后卫。
「我们不想着得分的事,只负责传好球。」
他们和队友配合得非常默契,家人也都为他们每天的努力感到骄傲。
钱斯的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从小生活比同龄人更加艰难。

因为运动会让钱斯忙碌起来,忘记烦恼,跟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地长大。

「篮球帮助他成长,他做的事情是无价的。」

对德韦恩来说,上学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篮球更加塑造了他坚韧的品质: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挺过去。」

刘易斯就是一个让老师们既欣慰又遗憾的孩子。

不用拼尽全力,就能打得一手好球。
遗憾的是他太安于现状。
对人生没有规划,也没有追求。
只想着高中毕业之后随便在当地找份工作,得过且过。
也不是说这样一定不好,否定他人生选择。
只是明明可以通过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却甘于浪费天赋,泯然众人,难免有些可惜。
更何况,这里是钦利。
安于现状,基本等同于自暴自弃。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跟当地大部分人一样,走上酗酒、吸毒,甚至犯罪的道路。

尤其是体育主任。
他相信,篮球能为保留地带来荣耀,从而改变这种堕落的风气。
只要野猫队能代表钦利赢得州冠军,保留地也会得到世人的关注。
为此,他替球队请来了教练门多萨。
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率领球队进入总决赛,堪称保留地的「传奇教练」。

对方的球员一个个人高马大,而且位于主场。
不论身体和心理,都更占优势。


约西亚甚至因为好几次失误,被替补了下来。

中场休息时,门多萨教练告诉队员们:
「你们必须比对方更加渴望胜利!」

最后几秒钟,库珀一个投篮。
野猫队以高3分的成绩险胜。

他指出队员们在球场上太没有章法。
只重进攻不重防守,白白丢了不少分,必须做出改变。
可队员们并不服气。
「只要能赢球不就行了?」

附近的居民都来观战,现场座无虚席。

门多萨教练急得一直大喊:「回传!防守!」

回去之后,门多萨教练知道队员们也很难受,并没有多说什么。
他只是嘱咐了几句,然后像往常一样,默默帮所有人把汗水浸湿的球服洗干净。

不改变策略,就永远突破不了自己,更没有希望夺冠。
他们开始苦练防守,提升弱项。
「教练说要让我们防守,我们就要严防死守。」

有了必胜的决心,野猫队如鱼得水,进步飞快。
在一场场战役的洗礼下,这支队伍越来越强大。

这是保留地前所未有的成绩。
挺入决赛的消息在当地都轰动了,钦利的居民全员出动,用大巴车为球队应援送别。
他们在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整个地区消失已久的士气。

影片中有一幕。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几个队员就出发去运水。

野猫队离州冠军的目标,几乎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次,教练对他们说:「没有诀窍,去打就行了。」
但是对手实在是太强了,比分被拉得越来越大。

解说员也为这支第一次冲进决赛的保留地球队打气:
「我们不是没有见过他们惊天逆转,一定还有希望。」

队员们竭尽全力,最后还是以57:68输给了对手。


教练告诉他们: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保留地所有人都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毕业签约赛上,德韦恩和钱斯被同一所大学录取,拿到了体育奖学金。

而且还得到了进入太阳恶魔队的资格。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不用给家里人增添负担也能去追逐自己的梦了。

门多萨继续担任野猫队的教练。
这是一个关于篮球比赛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关乎篮球。
背后还有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以及原生家庭、个人追求等等。
对野猫队的孩子们而言,那一场场不仅仅是篮球赛,更是人生的比赛。
不是隐喻,而是现实。
篮球可以让他们获得求学升学的机会,获得被发现被资助的可能。
他们的人生在初始模式下并没有太多选择,因此只能拼命抓住那一根可能从井底爬出去的绳子。
成功了,就能拥抱广阔的世界;
失败了,却可能就此沉沦,再也没有翻身机会。
鱼叔不喜欢灌「努力就能成功」的鸡汤。
因为除了努力之外,还有太多限制条件束缚着我们,甚至仅仅可能是运气。
但反过来说,「不努力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这句话更有参考意义。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身,每个人的起跑点都是不一样的。
甚至有些起跑点,是别人追逐一生都达不到的。
于是有些人便开始怨天尤人,甚至将自己的失败全部归咎于家庭原因。
那样就真的太软弱,太失败了。
每个人的起跑点确实不同。
但谁又规定了,你们必须冲向同一个终点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也都有着对自己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注解。
在追逐目标的路上,成功便已经悄然而至。
片尾最后一幕写着:
「他们仍在追求第一个州冠军。」

但只要不放弃,就总会有希望。
因为奇迹,总是会发生在拼尽全力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