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毋滥。
是 Sir 一句真心劝告。
如果全国的电影院被冻结在大年三十,至今无任何新片上映,前程未明。
个别院线电影改弦更张,换视频平台播放。
那就意味着允许劣币驱逐良币?
来都来了?有得看就不错了?
比如于正的新片——
《紫禁城里的小食光》

而是于正为自己参加的节目《演技派》拍的 " 大电影 "。
聚集所有节目中走出的新演员,加上嘉宾之一的张静初助阵,潦草上线的衍生品。
《演技派》。
再听这档节目,怕是有 " 恍如隔世 " 的感觉。
去年第四季度,于正信誓旦旦张罗的演员选拔秀,号称要端出全部由新人担当的作品。
正月十五,它上线了,被称为 " 宫廷版深夜食堂 "。
评论区有一句:
剧情果然很于正

Sir 帮你们说完整了,就是 " 死性不改 " 的意思吧。
01
又见莫兰迪
去年年底,面对姜思达的采访,于正放话:
" 我觉得没有什么能打倒我。"


经过试镜,选出几位演员进行演技指导和参演,这新片正是由节目中的影视习作剪辑而成。
所谓于正执笔创作,不过是看 " 图 " 说话,呵呵。
有一种 "糊弄" 是很精致的,有欺骗性的。
又到了一年里,宫中最忙碌的时候。
厨房里,煎炒烹炸,一条肥鱼正准备下锅。



苏造肉,选用上等的五花肉,炖得软烂,吃起来有股山里红的甜香。

就像有人因为《延禧攻略》的美术而给作品加分,也能理解。
并且这份精致(造价)也成为于正反驳有关剧情、人设质疑的底气。

首先是复制 " 成功 ",延续了延禧的莫兰迪色系,继续唤醒部分粉丝的好感。



然后突出本作的 " 卖点 ",美食。
倘若真的来自 " 舌尖上的宫廷 ",确实不失为 " 禁足 " 日子里一道精致小食。
Sir 刚刚写过《沸腾吧火锅》,肯定这类影像作品的疗愈效果。
但是,一旦以完整作品去考量。
于正就还是那个于正。
02
失效的小聪明
部分经得起看的镜头,整体看不下去的剧情。
老套路了。
本片讲述的是主人公景娴格格和张东官经历了重重困难,在帮助了宫中一众人等解决了难题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刚刚被美食镜头摩挲得有些舒适,想不到接下来的剧情,就一路向狗血奔去。
狗血的 " 志气 " 在于承认自己。
而更可怕的就是:被精致包裹的狗血虚张声势。
就像 " 皇帝的新装 ",认真点看了的都知道。
这 " 小食光 " 真是 " 小时代 " 的同字辈。
逻辑不通,假装有故事。
就拿第一个故事来说。
婉贞格格,爱吃,立志减肥。

???
理论上来说,格格难道不是清朝皇帝的女儿、阿哥的姐姐 or 妹妹?

可一个旗人格格又张口闭口 " 我们关外 " 如何如何。
我们也只能认为,这是个整天在宫里晃悠的蒙古贝勒的女儿了。

侍卫毓泰暗恋格格,在他眼里,格格虽胖了点,可好在心地善良。
就是这个他口中善良的格格,因为自己贪嘴吃胖,就把厨子打了个半死。
编剧你出来一下,这算哪门子善良?

于正左右开弓,糟蹋了美食,也糟蹋了 " 爱情 "。
第二个故事,更邪乎,魔爪伸向 " 推理 " 元素。
一日,宫女敏慧抓包一小太监把皇后首饰私运出宫。
敏慧怀疑此事与太监总管,德忠公公有关。
紧接着,德忠公公就在她家中搜出皇后物件,把她贬到御膳房做苦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皇上看到敏慧雕的冰碗,夸她聪慧。
当下决定让她重回储秀宫。
敢情因为她聪明,就断定她不会偷东西。
至于这是什么逻辑,你也别问。
问就是没逻辑。
经过张东官的调解,敏慧才知道,原来德忠公公也有难处,皇后遵从皇上的意思例行节俭,只好托德忠将珠宝送到宫外变卖,获得补贴。
敏慧和德忠就此和解。
等等,请问编剧你还记得敏慧被诬陷这事儿吗?
谁干的,不打算给个交代吗?
这是拿观众当傻子啊。

03
精致的糊弄
如果说以上故事,只是于正贪多嚼不烂,希望最大面积地满足各种 " 食客 " 口味。
到了景娴格格与张东官这一对主线情侣,则暴露了更大的问题,这锅汤的汤底就是 " 坏 " 掉的:
人设套路,假装有弧光。
这两个角色,实在太想当然了,以至于他们的性格和成长变化,全都缺少过程。
就拿女主来说。
景娴格格是皇后的义女,是一个坚强且深情的人物。

新婚之夜,新娘上来直接呛声,对自己的夫君长述将军说,自己早有意中人,并撂下狠话——
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告发我,但关乎皇家颜面,量你也不敢。
要么你硬上弓,老娘就去皇后那诬陷你,咱们谁也别想安宁。

Sir 只想问这位格格,是谁给你的勇气,魏璎珞吗?
大型偷懒。
病毒式复制魏璎珞的 " 成功 ",还省去了起码的 " 成长 " 过程。
上来就撕,激情演说,时长 1 分钟的嘴皮子翕动。


两人在少年时,便情投意合,无奈碍于家世身份,被景娴的母亲拆散。
将军战死后,景娴寡居多年,还是忘不了旧情人。
如何表现她的深情?
一日,御膳房走水。
景娴来到御膳房,看到满院火势,毫不惊讶,脸上表情甚至可以用心如止水来形容。

格格啊,这地方着火了,咱们谈恋爱也得分场合啊。

身为御膳房御厨,帮侍卫追格格,帮宫女与太监和解,还帮诈死的将军偷秘籍。
唯独对自己的感情问题,就是不上心。
面对景娴,总是一张冷脸,丝毫看不出感情。

因此两人间,始终有隔阂。
但他们的和好,却十分想当然。
景娴来到张东官家拜访,才知道他努力研究菜式,都是为了进宫遇到她。
两人遂和好。

是什么契机,让张东官决定承认自己心意。
反正 Sir 是没看出来,估计编剧自己也不知道。
可能是应了传说中那句——
" 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 " 吧。

导致这种古怪观感的原因就在于:
于正过于自信自己的编剧身份,哪怕就是综艺节目的表演片段,我特么也能攒成下一部 " 延禧攻略 "。
皇帝赤裸裸,眉飞色舞。
殊不知真实的情况是,剧本的角色智商低弱,故事质量低端。
就算是双低,也不能完成融合。
为了拆散而拆散,为了和好而和好。
张东官和景娴这对小情侣,每当遇到难题,没进展怎么办?
撸袖子做饭。
毕竟,没什么是一顿吃解决不了的。

概括的说,这部作品的包装是《延禧攻略》+ 国产版《深夜食堂》的浓缩版。
但,只有浓缩,不见精华。
被黏合的只是被流量冲刷出来的渣滓。
更让 Sir 感叹的是:
" 爆款 " 的诱惑,让创作者的心态越发偏激。
从头 " 刚 " 到尾、脾气不太好的女主角,熟悉吗?




客观上,如果这部 " 小食光 " 讲清楚,就是作为《演技派》的番外篇,只是为了让观众检阅一下,导师张静初受点累,带着新人提交毕业设计。
倒无妨,娱乐节目而已。
可它将节目中的片段剪辑,挂着电影的名,在播放平台上线。
Sir 忍不了。
这部作品到底只是为了满足既有的综艺节目粉丝?还是想 " 忽悠 " 更多对电影二字还有要求的观众?
或者,主创们根本对此无所谓?
糊弄、轻率、功利,已经是莫兰迪下的底色。
这种创作心态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精致的 " 骗局 "。
侮辱观众的智商,更玷污 " 电影 " 应有的品质。
尤其此刻。
Sir 无法接受这样的暗度陈仓。
电影院关门, 影片上映全部滞后,多家影视公司资金、制作告急 ……
越是如此。
我们更应该捍卫电影院的存在,院线电影的 " 金线 "。
为的就是不让 " 糊弄 "、" 对付 " 成为与疫情呼应的 " 不可抗力 "。
不然,他日万物复苏时。
烂片泛滥,也是 Sir 最不希望看到的后遗症之一。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