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 4:完结篇
导演 : 叶伟信
编剧 : 黄子桓 / 深泽寛 / 陈大利 / 梁礼彦
主演 : 甄子丹 / 吴樾 / 吴建豪 / 斯科特 · 阿金斯 / 李宛妲 等

有燃点也有遗憾。
功夫片走向何方?
哪里能看 主流平台都有 单片付费
两强相遇,背景音的鼓声奏响。
何须声色俱厉?
一抿茶,一挑眉。
足以剑拔弩张。

再看功夫。
转动盘子,走过半圈停下。
茶杯一丝一毫没动,茶水一点一滴没少。
和《头文字 D》里拓海开车的风范,颇有神似。


或许是大家近来,关于电影院最后的记忆。
上映 2 个月,关于它的呼声渐渐平复。
再回头看看,条姐不无感慨地发现。
或许,它也将成为我们关于功夫片最后的记忆。
01
必须得先弄清一个概念:
何为功夫片?
举个反面例子。
前不久条姐刚骂过的《肥龙过江》(红字戳影评),同样是甄子丹主演,同样有打斗段落。
但它根本不配叫 " 功夫片 "。(甚至不配叫任何片)
除了占很大比重的武打戏份,并靠武打推动剧情发展之外。
最重要的一点,功夫片需要借助 " 功夫 " 来传递精神。
在这样的前提下,条姐着重说说《叶问 4》里的 3 场动作戏。
一是在学校。
叶师傅出手,教校园霸凌的小混混做人。
揪耳朵。



但也就是因为艺高人胆大,小臂负伤。

无形的破绽,也正是他远渡重洋,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孩子。
有形无形,通贯全片。

太极咏春,两派宗师因意见相左,必有一战。
拳掌相抵,数合间难分轩轾。

公平对决,出自武者的骄傲。


突然墙壁摇晃,砖石碎裂。
两人不约而同躲在桌子下面,面面相觑。
地震面前,谁也别强逞英雄。

李小龙把上门挑衅的老外臭揍一顿,老外不服,从兜里掏出双截棍防身。
低头憋笑,还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年在《少林足球》中特型出身的陈国坤,终于以 " 李小龙 " 的角色身份迎来自己的银幕高光。

每段都尽力,每段都贴题。
它们连成针脚,为这段终章织出华美的衣袍。
可 " 以貌取人 " 久了,不免忽视 " 人 " 本身的气质。
褪去华美的招式。
条姐看到的,是一副贫瘠的躯干。
02
四部《叶问》,给出的人物范式大体相同。
凡白人登场,势必歧视叫嚣。


动机与心理成谜,最大程度地被压缩表现空间。
像被设置好规定路径,只需走到某点说出某句台词。


要条姐说,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隔壁《复联》,可是把神灵都拉来看家护院——
最多算是马丁 · 斯科塞斯口中的" 主题公园 "。
到了《叶问 4》,又在这串范式上加了一环。
按时间线,那时的叶问已经71 岁。
即便是用斑白的鬓角,也没法解释忽略掉年龄上的错位。
就连甄子丹也坦言。
用还原历史的眼光去看这部戏,就没法看下去了。

可汇集一处。
《叶问 4》的遗憾,在于 " 武侠 " 与 " 片 " 的分离。
换句话来说。
它只谈武功,不讲武林。
它只谈情怀,不讲故事。
3 次重拳出击后的情感宣泄,精准到秒。
从上面李小龙的笑容。
到叶问放倒哥连,打出那套熟悉的日字冲拳。


比起体面的告别,更像是淌完最后一滴的殆尽。
还有。
那份脱胎于传统武侠世界的二元论世界观。
狭隘与开放,黑与白的绝对界限。
胜负输赢,永远代表着身后的众人。

但遗憾上面,又生长出新的 " 遗憾 "。
最让条姐扼腕的一点,也是大家不忍心丝毫贬损《叶问 4》的理由:
或许国产电影不会有下一个《叶问》了。
03
2008 年,是许多港片迷的大年。
香港导演进入大陆的创作进入井喷期。
尤其是对功夫片迷来说。
成龙李连杰两位巨星终于 " 王见王 ",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
虽然片子本身不太美好

那一年,受袁八爷提点进入影视行业的甄子丹45 岁。
风华正茂的年纪,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角色,卡在瓶颈。
终于,他等来了《叶问》。
12 年过去。
他为生存而战,为家庭而战,为战而战。

打得过的,哪怕用不光彩的标手也要拿下。

时光。
武术在被 " 驯化 "。
就拿叶师傅从来不屑施展的标手跟败形脚来说。
刺人要害,本是古代武术的利刃要诀,却在现代的比试中渐遭废止。
英雄在老去。
靠拳头打进世界殿堂的华语动作巨星中,最年轻的甄子丹也已56 岁。
《叶问 4》之于甄子丹,就如同《霍元甲》之于李连杰。

不光是武术被 " 驯化 "。
现在的明星,又何尝不是这样?
形体漂亮的,能够以舞及武已是不易。
更别提。
抠图替身,技术和人力成本被空前降低。
苦练功夫,又价值凡几?
浪潮褪去,所有见识过波涛的人都在叹息。
今年奥斯卡颁奖礼致敬 " 最佳国际影片 " 的环节,播放了一段《卧虎藏龙》的片段。
在条姐看,那是也曾被点燃激情的大洋彼岸传来的一声叹息。
倏忽远去,只留下不太分明的颤音:
武林不再来。

责任编辑:废话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