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女主人怀着孕,趴在桌子底下收拾孩子们散落的玩具。
起身的时候,头不小心碰到了桌脚,弄出的响声很大,厚重的桌子都颤了颤。

女主人捂着头爬出来。
稍稍顿了下,叹了口气,继续收拾桌子上的餐盘。


但,谁都没准备睡觉。
因为,他们要窥探——
《The Neighbors' Window》
《邻居的窗》

导演和编剧都是马歇尔 · 库瑞,在去年的奥斯卡上,他的《A Night at the Garden》也同样被提名了最佳短片奖。

但和去年立足于宏大政治背景,讲述美国纳粹之夜的《A Night at the Garden》相比,今年得奖的作品反而聚焦在了婚姻生活这个略显狭小的围城里。
有些讶异,也有些讨巧。
我们先来讲一下这个短片。
短片中的女主人叫阿利,男主人叫雅各布,不知道正式的名字,只有一个简单的昵称。
事实上,即使是这样简单的昵称,也从头到尾没有在短片中出现过。
只是在结束后的演员表上,略显敷衍的交代了主人公的名字。

阿利和雅各布结婚多年,有 3 个孩子,枯燥琐碎的生活让两个人的激情慢慢退却。
吵架也成了常有的事情。



有时,这对年轻夫妇还会找朋友来家里开 Party,热闹到半夜。

这股热气,晕染着阿利的神经,让她忍不住窥探、嫉妒 ...
是的,嫉妒。
丈夫喜欢看对面,只是因为纯粹的生理原因,而阿利看对面,则是嫉妒这对夫妇的生活。
为了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阿利还专门买了一副望远镜。

即使在做饭、收拾东西、喂奶,乃至失眠时,都无法抗拒自己的偷窥欲。


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后来,男邻居的家人来了,每个人都在哭。


而这一切,都在阿利每天的望远镜里穿梭。
看到男邻居的身体被运走,阿利坐不住了,第一次来到了邻居的家门口。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女邻居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她,而且还知道她有 3 个可爱的孩子。

羡慕他们和孩子玩耍,羡慕他们夫妻吵架。

这时阿利才知道,原来自己急着想要跳脱的生活,是别人怎么也得不到的奢求。
你在桥上看风景,而你也是很多人眼中的风景。
我们常常容易羡慕别人,却很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美好。
就像阿利,羡慕邻居充满激情的生活,但邻居一家也在羡慕他们的安稳。

这不禁让火锅想起自己的一个在快销服装品牌店工作的朋友,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羡慕她的工作。
羡慕她的休息日不是固定的周末,逛街的时候能够自在又清闲。
羡慕她买衣服的时候能打折,羡慕她能够很晚起床去工作。
但有一天,她跟我说,她想辞职了。
她很羡慕身边的朋友们,每个人都是朝九晚六,生活节奏相同,她也想出去玩的时候有人陪,而不是永远只有自己一个人。
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我们通常对别人的生活很感兴趣,殊不知,自己的生活,也同样有趣。
可能,这也是短片最终能够获奖的原因。
但,太普通了。
不可否认短片的格调很温馨,也或多或少给人些启示,但得奖就 ....

无论是对婚姻的诉求,还是短片的玩梗。
因为这一套,希区柯克的《后窗》早就玩过了。

杰弗瑞发现对面的苏先生独自在家中处理砍刀和锯子,而他那一直卧病在床的妻子苏太太已经不知所踪。

希区柯克不愧是悬念大师,《后窗》里惊悚悬疑感可谓是登峰造极。
围绕着 " 苏先生是否杀死了苏太太 " 这一悬念,希区柯克用了许多细节表明了苏先生反常的行为,同时又给出了许多正面的解释。
比如半夜同苏先生离开的女人似乎就是苏太太,警探老友的调查结果,以及楼下花丛里并没有发现苏太太的尸体等等。
希区柯克用极为巧妙的方式让观众摇摆不定,同时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

而影片最后的隐喻,则是在证明,苏先生和苏太太的结局,也是杰佛瑞和女友最后的结局。
谁才是真正故事中的人。

而马歇尔 · 库瑞,或碍于篇幅,只是将偷窥描了一个轮廓,甚至连润色都来不及,就匆匆结尾。
短片,最重要的是戛然而止,却意味悠长。
从这一点讲,《邻居的窗》就显得极其流水化且俗套。
短片的主题没有观众想象的那样细思及恐,也没有戳中人们困烦的内核。
它就像是在众多婚姻的主题里随意挑出了一个,然后借用了《后窗》的外壳。
但结局两个女人碰面的常规化结局,又把短片前期烘托的仅有一点的悬疑感一把吹散。

也和其他的奥斯卡得奖作品格格不入。
或许这是一部导演专门为弥补遗憾而产生的作品,所以没有棱角,中规中矩。
但得奖后,也只能安安稳稳放在容器里,禁不起一点品味。
ps:当然,这只是火锅个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也可以反驳,并且和火锅讨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