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九年前的电影,随着疫情的发生,再次被人提及。甚至上了热搜,成了热门电影。
为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部电影宛如先知预言,与当下竟然如此相似。
《传染病》
Contagion

1989 年他在影视界刚一出道就技惊四座,处女作《性、谎言和录像带》拿下第 42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01 年又凭借剧情片《毒品网络》而获得第 73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主演阵容包括:
玛丽昂 · 歌迪亚 ,马特 · 达蒙,劳伦斯 · 菲什伯恩, 裘德 · 洛 ,格温妮斯 · 帕特洛 ,凯特 · 温丝莱特 ,布莱恩 · 科兰斯顿 ,詹妮弗 · 艾莉等好莱坞大牌。

不仅票房惨淡,还遭到了舆论界的口诛笔伐,被认为是导演史蒂文 · 索德伯格的失手之作。
主要的批评声集中在影片的文本层面:
影片的多线叙事过于散乱,故事缺乏戏剧性和张力,剧情设计过分理想化 ……

然而神奇的是——
疫情发生中的现在,我们再回顾电影会发现,影片仿佛是个精准的预言,电影的各种环节和,都在当下一一上演。

别急,让我们从疫情的源头开始说起。

这种病毒通过空气就能传播,病例最先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出现。
很快,世界各地不断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先是发烧、咳嗽,接着昏迷和脑出血,直至最终死亡。

在机场候机的她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咳嗽不止,但海关人员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就没当回事。
可就在回到家之后,贝丝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现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的症状。

还没来得及走出悲伤的托马斯,紧接着又发现,年幼儿子也被贝丝感染,病死在了家里。

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开始出现了类似的感染病例,而且数量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当时正值感恩节假期,人们大规模移动,走亲访友,所以病毒得以迅速传播。

而随着假期的结束,很快又将面临人们节后返回各自所在的城市,那时病毒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

这一切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随着疫情的传播扩散,医院方面紧急对贝丝的尸体进行了解剖检验,并提取了病毒样本。

医疗小组的专家们已发现了这个新型病毒有人传人的可能性,想要公之于众。
疾控中心的专家们已经统计出 47 例疑似病例和 8 人死亡的数据,可有关部门却不愿意公布真相。

因为害怕引起全社会恐慌,所以隐瞒了具体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
而且当地最大的购物季马上开幕,这事关系到州政府的一年收入,没人会擅自发布这些危险信息,让公众恐慌。
对外,他们一直声称只是普通的流感,而故意隐藏掉了更加恐怖和严重的真实情况。
但实际上,美国的各州已经在召集警卫队设置路障,准备 " 封城 "。

然而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政府和权威机构的沉默和隐瞒,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社会恐慌。

随后,他在网上声称自己也感染了这种新型病毒,但是靠着一味中药「连翘」就治愈了自己。

一时间引得民众去药店疯狂抢购连翘,城内药店被抢夺一空;甚至开始出现抢劫事件。

真相不过是艾伦与药品商人的一次利益勾结,利用疫情造谣来带货。


前几天,双黄连口服液在没有临床实验的基础上,被夸张宣传为 " 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
失去理智的民众们瞬间爆发了一场关于双黄连的抢购风潮,甚至双黄莲蓉月饼,也未能幸免。

而接下来的剧情,还有更多魔幻现实的地方。
因为没有及时向公众告知情况,病毒在人群迅速传播,第十二天,感染人群超百万,迫近千万。
而另一方面,随着各种谣言满天飞,造成了民众的集体恐慌。

于是,学校停课,城市道路被封锁,人们被要求待在家里,整座城市都似乎沦为了一座空城。

由于物资短缺,城内所有超市被抢光,导致犯罪丛生;

太多太多的剧情,都被应验。
就连疫情时期在家办公的桥段,都被编剧给神预言到了。

美国政府决定将严重感染的人都集中运送到大学体育馆,以便于集中隔离。

此时的感染者们,除了被隔离之外,找不到任何对付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


病毒发生了变异。
按照疾控中心的数据预测,未来全球会有 1/12 的人感染,也就是大约 5.8 亿人。

疾控中心研究员艾莉(詹妮弗 · 艾莉 饰)甚至为此冒险以身试药,只为了第一时间证明疫苗有效。

疫苗想要全面推广使用,还要继续做临床实验、联系药品制造商和分销渠道,这些还需要时间。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全球病人那么多,谁先接种疫苗先活下去?
于是,当局采取了最公平的方式:
摇号。
以生日为号,每天只摇一个号,摇中的人可以领取疫苗,其他人继续在家隔离等待。
大家也深有体会吧,第一次摇号不是买房买车,而是买口罩。

有人很可能要等一年才能轮到注射上疫苗。
而且注射疫苗的过程很难保证没有猫腻,有钱有势的人们往往可以第一时间拿到疫苗。
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公平的,包括生死。

影片中的病毒源头——
居然也是来自于一种蝙蝠。

没错,又是蝙蝠!!!
这场疫情的开始,是如此得似曾相识。
原本,一只携带病毒的蝙蝠将将啃食一半的香蕉掉到了猪圈,被小猪吃到肚子里。

而这这位厨师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又和电影中的贝丝握手,从而贝丝感染了病毒。
于是,就从一只蝙蝠开始,病毒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传遍了世界。

根据导演索德伯格所言,影片的灵感是源于2003 年的 SARS。
编剧斯科特 · Z · 本恩斯在写作剧本之前,就做了大量的病理学的研究,并找了很多传染病学领域内的专家咨询内容,因而才能让影片保持如此高的真实性。

虽然病毒人眼看不及摸不着,但这种惊悚压抑的氛围却蔓延整部影片,让观众透不过气来。
导演索德伯格没有采用戏剧性的手法,而是运用非常精准的细节和刻意控制,十分内敛的镜头语言,将一个末世景象描述的非常真实。

相比普通的商业灾难片而言,这部电影更接近于一部医疗纪录片。
此外,作为一部灾难片,影片也没有例外地将故事的重心落在人性思辩上。
瘟疫的发展不只是病毒的本身的问题,还有很多制度、人性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文明在病毒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疫情之下——
有人想着怎么发国难,有人热衷造谣制造恐慌,但也有人义无反顾奔赴前线,救死扶伤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
相比病毒本身,人心也许才是更可怕的存在。
前几天,表姐推荐的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中有位印度医学家说:
靠大众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医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击败它。
现在,我们全民抗疫已经快 20 天了,呆在家里的日子,我知道很无聊很憋,谁都想吃火锅吃烧烤喝奶茶。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请大家都要继续坚持,直到出现拐点。
正如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的那样:
现在我要说,你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也是战士。我们的战斗需要每一位战士的配合。
的确,现在我们全民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是战士。待在家里不乱跑,保护好自己,就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最大贡献。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胜利,会雨过天晴,会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