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后,扒叔也时时因为物资调配不及时、供给不充足、医用物资被拦截感到愤怒以及焦心,
但是看到一些河南农民的硬核捐赠后,扒叔才突然发现,自己忘记了这样一股民间力量:

10 万斤大葱对于武汉来说是什么概念?
现在因为封城留在武汉的人口约有 900 万,再对比起之前沈阳捐的 130 吨大白菜、内蒙古捐的 130 吨马铃薯、江西捐的 160 吨萝卜,
10 万斤大葱对于武汉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但是,对于这 10 万斤大葱的捐赠方来说,这是这个时候,他们能从地里面挖出来的唯一的东西。
这些农民来自河南嵩县闫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而且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 多个村民在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才挖出了这 10 万斤大葱。
而负责把这些大葱运送到武汉的司机,也是志愿者。

类似的捐赠事件还有,两辆卡车找不到加油站,向民警问路,
民警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 " 去武汉送东西去了 ",送的是 " 泡面和水 "," 四个人捐两大车 "。
他们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山东地理标志产业协会也筹集捐赠了 35 吨物资驰援武汉,
龙山小米 1 万斤,鸡腿葱 1 万斤,芹菜 2 万斤,白菜 1 万斤,萝卜 2 万斤 ……
其中 2 万斤芹菜全部是一人捐赠,是这位种植户一年的全部收成。
" 给武汉人民,咱就给最好的!"
除此之外,四川、河北也纷纷伸出援手:



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
" 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

这一次抗 " 疫 "," 炸 " 出了许多平民英雄,
他们捐献的物资,夹杂在每天驰援武汉的捐赠中,或许并不显眼,
但是这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也是他们能拿出来的全部。
除了食物和钱款,也还有很多平民英雄,在为武汉紧缺的医疗物资奔波。


在搬运物资时也一呼百应,众多志愿者纷纷前来帮忙。
湖南也有一位 90 后,他去年在一家口罩厂打工后来辞职,
工厂没钱,于是给了他价值 2 万元的口罩抵工资。
听闻口罩紧缺后,这个 90 后立刻决定,把这批口罩捐给需要的人。
" 一分钱都不要,我不能发国难财 "。
一些海外华人,听闻祖国有难,也纷纷进行了物资支援。

得知国内因新冠病毒口罩紧缺,她跑遍了附近药店,买到了 5800 只口罩。
为了将这些口罩带回国内,她扔掉了自己的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来腾空行李箱,
还为此买了一个特别大的行李袋,然后又买了保鲜膜,把口罩的纸盒都拆掉,用保鲜膜把口罩包起来节省地方。

" 我知道疫情来了,医疗物资真的比我的随身物品重要太多了!"
而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这个时候的举动也足够温暖国人。
日本石川县中日友好协会的日本老人河崎祐彦,为中国友好城市筹集口罩四处奔走。

这一句促使鉴真东渡的偈子,这一时刻再次见证了两国友好往来。

在这样浩浩荡荡的捐赠大军中,还有一些很引人注意的人——
几个普通话都说不清的哈萨克牧民,给武汉捐赠了代表着他们哈萨克民族最高待客礼遇的骆驼奶。
尽管这件事近几天一直在微博上关于骆驼奶的营养价值、生骆驼奶的安全性被议论纷纷,甚至一度引起骂战,
但是扒叔还是愿意相信,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这些朴实的牧民拿出了最宝贵的东西,捐赠给远方的同胞,是不可能没有家国情怀作为驱动力的。
就像一位理智的哈萨克族小伙子说到的那样,
喝不喝骆驼奶,是否认可骆驼奶的价值,是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问题,
但还是希望不要因为这种琐碎的事情破坏了民族团结。
这个时候需要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度过这次瘟疫。
扒叔深以为然。
大敌当前,我们需要团结共同抗 " 疫 "。
记住那些在这次灾难中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记住这样一股民间力量,
我们继续充满希望地等待疫情被彻底解决的那一天。
加油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