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
武汉,小雨,有霾。
武汉市发布通告,宣布:10时起,封城。
1400万人口,九省通衢,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纸令下,按下了暂停键。




不同的是,他随手拿起身边的器材,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没有公共交通后,街头车辆和行人都寥寥无几。







一集记录一天,从最开始的一集2分钟,到后来长达12分钟,在新浪微博连载,已经更新了九集。
第七集开始,更名为:《武汉日记2020》

其中一集7分钟的视频,已经拥有963万阅读量。





还有热心网友替他着急:小哥哥你太勇敢了,但求你别再出门了好吗?太危险了!

空荡荡的街道、下午5点就关门的超市、入夜7点就似乎沉睡了的城市…
然而安静只是它的表象,细看之下,是形形色色忙碌的人们:
穿梭于夜色间的外卖员…
坚守岗位的清洁工…









有时候,是荒诞的谣言:汽油要断供了。
于是加油站突然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纳闷:今天是怎么了,都来加油?

本来也参加志愿接送的"蜘蛛",不得不停下来。


医院周边的一些酒店,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
他们动作很快,300多家酒店迅速腾挪出了15000个房间,就近给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


全市紧急征集6000台出租车,分配给中心城区,供市民采买使用。
这可是拥有千万人的城市,6000辆,怎么够用?

这天,"蜘蛛"在大马路上,遇到了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伴儿,老奶奶手里还捧着一大堆物品…


老爷爷说:孩子们在汉口,现在都回不来,没事的,没多远…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老两口搭一下他的顺风车。

但那些真实而细小的细节,让人瞬间泪目。
比如,大年夜那天,有个值班医生坐他的车,她所在的医院,就是定点收治发热就诊患者的。
她说:我带了泡面,准备当年夜饭。

还有个医生需要护目镜,不知是谁,悄悄把泳镜挂在她家门口。
她感慨:还是好人多啊!

最初的几天,什么都不想干,完全没心情干。
刚出现疫情的时候,还会开玩笑、自嘲,后来疫情严重了,每天刷着朋友圈就掉眼泪…
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去当志愿者,她开始陷入内疚和自责,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每天都很丧。


她说:我以前觉得自己特坚强,现在才发现,我挺脆弱的,需要一个伴儿…

有人给猫咪办了免疫证,从武汉火车托运回家,却被老家居委拦下了,要求把猫就地活埋…



谁知道小哥一进门,没开灯就踩到个东西,原来猫居然在这期间下了小猫崽…
小哥把小奶猫的照片发过去,电话那一头,主人崩溃大哭…

活跃于这个城市,有四五万志愿者…



有停业的餐馆,每天免费为医护人员送100多份午晚餐。
有企业捐助大批物资,挨个儿医院分发…





我们当然会害怕,也会恐慌,但我们不能躲啊,我们毕竟是武汉人,这是我们的城市啊!

"蜘蛛"自己也说,他拍摄vlog的初衷,只想消除大家的恐慌,积极面对疫情。

比如,出现在"蜘蛛"视频中的外卖小哥。
他也在新浪微博用文字记录每天的见闻。

他发现,好几个还在营业的商家专门为骑手准备了午餐,十块钱,有荤有素,能吃饱。
看到专门给前线医护人员送餐的同行,他说:好羡慕。
他会为一个下单买了十几桶方便面的人,感到担心…
而如果在路上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药店有药或者物资,他会及时发布出来,告诉大家…



有公司拿出一个月工资不要了,全部捐出来支援疫情。



他们说:我们记录下这个不像武汉的武汉!
之后才发现:早高峰被堵到迟到,网红店排队还有199桌,最后一碗热干面被前面的大爷端走!
原来,那些曾经让人忍不住飚脏话的瞬间,组成了最健康的城市。




武汉作家方方深知江城人的脾性:别看我们武汉人平时大大咧咧,什么事都无所谓。看上去有一种不服周(方言,不服气不甘心)不信邪的劲。
但实际上,武汉地处内陆深处,尽管是九省通衢,人们见多识广,但从本质上讲,武汉人胆子不算大,不那么敢闯,而且也怕死。




在不得不自我隔离的日子,武汉人展现了让人惊叹的自娱精神。
武汉的段子手们活跃起来了:今年春节计划:初一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原地不动,初六原地不动,初七继续不动,何时能动?钟南山说动就动!







是拥挤的、熙攘的,同时也是复古的、充满生活气息…

他说: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件事,想去吃销品茂楼上狮城的煲仔饭…那里的煲仔饭好好吃!


他们说: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武汉,但我相信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樱花会再次盛开,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超级英雄咱武汉一个都没有,只有普普通通默默无闻这么一些人,这个城市是武汉,我们叫武汉人!

我们热爱这个城市,我们都希望她快点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