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催泪炸弹!这样的央视第一次见

文 | 十点电影原创

临近返工潮。

不断有人强调:口罩封严实,人群隔三米。

在放假前,谁也没想到,春节假期,能这么的长。

返工了的人,也没想到,吃个饭都能吃出 " 考场感 "。

人生第一次这样过春节。

艰难、愤怒、哀歌,许多因此产生的情绪,让人心焦。

但也会产生敬佩、心疼、落泪的感动。

不管好坏,这些第一次都极其珍贵。

因为它们,是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 ——

豆瓣 9.1,央视网出品。

联合打造过《人间世》的秦博工作室共同制作。

还请来了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郎月婷、张钧甯等,为片子配音。

看过《人间世》的,会觉得两者有些许相似。

有人称之为又一部" 年度催泪炸弹 ",单片头都能看哭。

但很快,你会发现其实并不一样。

比起 " 死 " 的撕心裂肺,它更多的是 " 生 " 之期待。

用大众又不那么大众的角度,去关注人生不同阶段里,各种特殊的 " 第一次 "。

在这个特殊时刻,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第一集,出生。

它是所有第一次的起点。

但在决定为生命负责前,有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 ——

生孩子,有多痛?

为了详细描述这场痛觉之旅,有人做出了 " 生产阵痛体验机 "。

那种感觉," 就像有人要从你鼻孔里硬挤出一个西瓜 "

饶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也忍不过三分钟。

因为比起瞬间的疼,持续性的痛,才是魔鬼考验。

其中最难的,是开指。

一指二指下不了地,三至四指以头抢地。

开到十指,相当于去鬼门关走了一趟。

吴丽辉,二胎妈妈。

家里有个大儿子,怀揣着要个女儿的希望进了产房。

虽然随着技术的升级," 无痛分娩 " 开始普及,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要进行无痛分娩,宫口必须开到二指以上。

这一等,就是整整两个小时。

开始还有力气喊人,忍不住了能砸墙。

痛到最后,就只剩喘息,才终于达到打 " 无痛针 " 的标准。

可这 " 无痛针 ",外观粗到让人害怕。

刺破皮肤往脊椎里戳,医生让吴丽辉忍着。

可她早就没什么感觉了。痛,被宫缩的疼盖住了。

好在,长时间的阵痛终于结束,吴丽辉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妹妹 " 兜兜 "。

" 哇哇哇 ",孩子哭了。

这是人生的第一次见面。

妈妈和爸爸,在一旁使劲地笑。

儿女双全,一个字 " 好 "。

生命的开端,总被认为是浪漫的。

但其中的艰难,却复杂到无法预料。

向爽,怀孕不到 7 个月。

却因为心脏主动脉瓣畸形,不得不立马接受手术。

肚子里的双胞胎,面临着高达 30% 的死亡风险。

向爽的丈夫王翔,看着告知书上手写的,密密麻麻的可能情况,拧了下鼻子,压住酸涩。

签上名,转头就进了产房。

" 明天你肯定没事的。"" 不操心不操心 "。

王翔摸着妻子的肚子,扮着鬼脸碎碎念。

没两三句就把向爽逗笑了。

两人谈起双胞胎的名字,春和、景明。出自《岳阳楼记》,是向爽做梦梦来的。

" 明天这一关,不闯也得闯了。"

电视剧里的紧张,总有音乐画面烘托。

可现实里,只有家属终点未知的等、和医生有条不紊的操作。

换瓣膜,心脏需要 " 停跳 ",为了防止氧气不足,医生得快。

病房里,主刀大夫一声声命令,没有停歇。

病房外,王翔追着不停踱步的妈妈说:" 别哭了,手术 ..... 不操心。"

但似乎忘记他自己,也在不停地踱步。

一次停跳,换来的是三个生命的健康。

王翔追着去看了一眼妻子,确认平安后,扭头躲进了楼道。

抓着衣服捂住了脸。

一个多月后,向爽再次进去手术室。

终于要跟双胞胎见面了。

焦急的等待后,孩子被护士抱出来,平安。

王翔追到产房门口问,我媳妇呢?

" 生命体征平稳。"

王翔说:" 我下半辈子什么都不用做了,就守着他们三个。"

从待产的期待,到出生遭遇困难时的慌乱。

导演把这些捕捉起来,呈现出每个人,面对这些 " 第一次 " 时最真实的反应。

给第一期配音时,涂松岩就看着儿子涂一乐感慨,

如果他妻子怀孕时,也能有这样的片子记录下来该多好。

别着急,出生车踩不上,还有第一次上学 ——

第二期,幼儿园。

每年 9 月,这人类幼崽聚集地,都要上演一出" 妈妈不要离开我 " 大型灾难戏。

倒地的,坐着的,拉着妈妈手不放的,花样百出。

哭得鼻涕泡都想出来抗议。

看着孩子哭,没有哪个妈妈和爸爸不难过。

克服分离焦虑,不仅是孩子们的第一课,也是家长的第一课。

好在,升入小学后,境况就不会那么难。

但新的烦恼,又开始了。

作业辅导、艺术爱好培养。

谁都不想让自己家的娃,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第一次当家长的雨晴妈妈来说,这是她继承来的教育法则。

" 我在学琴的时候,也在想,我妈干什么叫我学琴。人家在玩,我妈叫我学琴 "。

" 我现在学的,我妈小时候为什么不把我逼得再好一点 "。

但历史重演的日子,对小学生郭雨晴来说,简直崩溃。

说到底," 快乐学习,放任自由 " 和 " 压迫学习,长大成材 ",

像电磁的南北极,互斥了十几二十年,没个最终结果。

家长和孩子也跟着,观念不断更换。

也许这种挣扎,对于人生来说,是必经之路。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杀死过去自己的一场迭代。

从响彻黎明、吓退黑暗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到人生的第一次分离。

初中,高中,大学。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在面对这些第一次的时候,我们曾经有很多惶恐。

" 孩子能不能顺利出生?"

" 上学了能不能交上好朋友?"

" 赚的第一笔工资能不能负担的生活?"

长大到毕业。

工作、恋爱。结婚买房,相守养老。

脑子里有模模糊糊,对未来的期待。

" 家里终于要有一个宝宝了。"

" 升职了,今晚吃大餐去!"

" 终于退休了,可以每天找老张下棋了!"

这些贯穿人从出生到死亡的重要时刻,被《人生第一次》收拢。

分成 12 集讲述,拍下每个生命努力的样子。

他们可能是没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

放学回家的路,长长的,也常常只有他一个。

又或者是双手残疾,却努力生存的少年。

踏上工作岗位这件事,不只是养家糊口,也代表着自己终于不再是别人的负担。

再平凡的第一次,于 " 我 " 来说,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预告里有一句话,十点君很喜欢。

" 人生没有返回键,你需要要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

" 有一天,你走不动了,忍不住,回头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望什么?

生命初始,你站在起点对着自己说:

人生第一次。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写在最后 ——

今年,我们也在经历着许多特殊的第一次。

第一次不能出去,第一次不能见面。

人生第一次这样过年。

但我相信,一切都在变好,温暖终会到来。

在这之前,我们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

口罩背后,要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