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背后的「中国医生」们

今天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

特殊到,或许就在这一刻,我们已心有灵犀,达成默契。

是,李文亮医生去世了。在病毒肆虐,但我依然觉得很美的城市武汉。

世界卫生组织应急方案执行主任

悼念李文亮

太阳还没升起之前,流过眼泪,也长长的叹息。

天亮后才发现,我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那不如就写吧。

就在今年大年初三,有一部国产纪录片悄然开播。

总共九集,如今更到第四集,豆瓣评分高达 9.2。

镜头对准的正是散布在全国各地,六家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

我觉得应该写一写他们,却无法只写他们。

所以下文中,有的是出现在纪录片中的医生,有的是近期受大家热议的医生,还有的是那些未留下姓名的医生。

但,他们跟李文亮共同拥有着一个名字——

《中国医生》

2020.1.27

>>> 朱良付

(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医师)

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可能会致残致死。

针对这样的病患,很多大型医院设置了 24 小时绿色通道。

朱良付就是这个通道的组长。

身为组长,每次绿色通道有急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

他都要马上赶来。

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虽然是一辆电摩托,但很方便。

方便到可以让他随时放下碗筷,避开拥堵,从家中赶往医院救治病患。

有一次,他做完手术已经凌晨 12 点,但还剩 16 台造影没做。

这天,直到凌晨 5 点他才得以休息喘口气。

他的身形并不高大,甚至可以说是瘦小。

走路时有点驼背,像被什么压着。

由于常年劳累,作息不规律,他常常担心自己突然死掉。

但他不敢死。

他说:" 我是主任医师,国家花 25 年培养出一位。我今年 44 岁,要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社会责任未尽到,不敢身死。

他对一件事念念不忘:

他的一个患者因为并发症去世。

患者的妻子一边冲他叫嚣着:"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

但又一边拉着他,让他给自己量血压。

被救者却恨施救者。

什么是好医生?

他说:" 好医生只有自己知道,医心也只有医生自己知道。"

问心,才知无愧。

什么是问心无愧?

他说:" 就是假如病患是你的直系亲属,你会怎么建议,怎么治疗?"

>>> 徐晔

(南京鼓楼医院烧伤外科住院医生)

28 岁的徐晔,是中山大学医学博士,今年是他工作第三年。

培养一位朱良付需要 25 年,培养一位徐晔至少需要 11 年。

本科 5 年,研究生 3 年,博士至少也 3 年,整整 11 年;

即便本硕博连读,8+3 年的规范化培训,也要 11 年。

徐晔外形俊朗,许多人说他戴着口罩像苏志燮。

也有人说他是现实版江直树。

安抚病人时,他总是语气温柔:

" 小孩要生长发育,你现在也要生长发育,你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小孩子。"

他日日面对着烧伤病人的痛楚与呻吟,心却未曾麻木半分。

他说:" 你可能感觉到病人的痛苦,再乘以 100,可能就是他们现在承受的痛苦。"

有一位 60 岁的老人,全身烧伤面积达 95%。

家人能凑的钱凑了,能借的钱借了。后续费用实在无力承担,决定出院。

徐晔替他们向医院基金会申请了援助。

当听到 " 这个病人符合我们的救助情况 " 和 " 同意 " 之后,他终于松了口气笑了。

后来这位老人还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出了院。

那天,他在空荡荡的病房里站了很久。

" 你可以做到,但是没有给你机会,和你拼尽全力没有遗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理解家属的苦,深知医院资助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只是遗憾这不是用尽全力的结果。

他记得烧伤科的前辈对他讲:

" 医术还没有遇到瓶颈的时候,就遇到人心的瓶颈了。"

他也记得中山大学医学院挂着块牌匾:

" 上联是救人救国救世,下联是医病医人医心。"

>>> 王东进

(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王东进从业三十余年,已完成数万例心脏外科手术。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每天站立的时间近 17 个小时。

下了手术台,他边揉腰,边开玩笑道:

" 心脏外科得是身体最好的,身体不好的,连站都站不住,肯定都要被淘汰掉。"

其实他早已得了静脉曲张,平常需要穿弹力袜。

颈椎也早就出现了问题,做手术时需要佩戴颈托。

他却说自己很幸福。

原因是医院在小小的杂货间角落给他安置了一台按摩椅。

但能享用的时间并不长,椅子还没坐热乎,工作又来了。

虽然疼虽然累,他却闲不住,自称 " 劳碌命 "。

只要有时间,便下乡义诊,参加学术交流会和科普讲座。

直到今天,他依然戴着颈托,穿着弹力袜奋战在手术台上。

>>> 陶勇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陶勇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28 岁北大医学院博士毕业,36 岁成为主任医师,已发表 98 篇 SCI。

他曾经在德国访学一年,德国的教授曾劝他留下,但他果断拒绝回国从医。

他曾经自己贴钱给家境贫寒的患者看病。

这些年间,他为 2000 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的复明手术。

也是少数愿意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的医生之一。

陶勇参与 " 健康快车 " 工作照

但就在 1 月 20 日,那天大寒。

一位无法接受手术并发症的患者持菜刀冲进了医院。

陶勇身中数刀,双手和头部多处被砍。

眼科诊室

他被推进了 ICU。

醒来后,反而安慰来看望自己的同事:" 如果以后做不了手术,可以做科学研究。"

春节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在 ICU 过年,并安慰亲戚朋友说:" 没事的,习惯了节假日加班。"

可是 ICU 的保洁阿姨却说:" 没人探视的时候,他在默默流泪。"

他有个 8 岁的小女儿,很可爱。

她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周围的同学也知道她爸爸受伤了。

但她也有不明白的地方," 我爸爸是好人,为什么砍他呀?"

或许再也无法踏上手术台,他的心愿是以后组织一群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赚钱养家。

而当时和陶勇一起受伤的同事,在受伤的第二天又回到了岗位上,开始为病患看病。

>>> 李文亮

(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

李文亮生于 1985 年,辽宁省锦州市。

毕业于武汉大学,后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

私下的李文亮和普通人并无两样。

也贪吃。

以前他很瘦,但因喜欢吃的缘故而日渐变胖,自称 " 食欲猛于虎 "。

每次去火车站,他都会去德克士点手枪炸鸡。

青涩的李文亮

闲暇时间,他也追剧追星。

喜欢看《庆余年》,最近比较喜欢肖战,觉得肖战长得帅。

工作辛苦的时候,他也会发牢骚:" 不想干了 "" 累死小爷了 "" 讨厌门诊 "。

发完牢骚,又乖乖去连值三天班。

但就在 2 月 1 日,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他发微博说: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后面配了个狗狗的表情,像在打趣自己。

等到工作群里号召医生报名到防疫第一线。

他第三个回道" 我好了也报名。"

有人微信问他病好了之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 好了就上一线,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

他还许下新年愿望:

新的一岁希望能做一个简单的人,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保持足够的平常心。

但。

最后却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

在 2012 年发的微博里,他写道

" 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也许就联系不到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如果 22 日太阳照常升起,那就说明我成功了,不用感谢我,这都是应该的!"

嗯,我们都知道了。

上图源:李文亮微博截图

下图源:公众号咋整

他的微信头像是蜡笔小新一家。

他的微信签名是"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

>>> 无名英雄们

一位急诊室的医生在自己 19 岁的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后,默默的走到了医院外面 ......

他念叨着:" 求求你让我再试一次,我能救回来啊。"

一位科室大夫 80 岁的老母亲来本院看病,他有手术,陪同不了。

就给同事写了个纸条,交给他母亲,说完急急忙忙去手术室了。

打开纸条,上面交待他妈妈:

1:去二楼抽血,先拿管子。

2:去负一楼拍片,先不要吃饭 ……

后面写着:等我回来!

还有一位医生写道:

刚刚才抢救完一个咯血的病人(时间是零点 10 分)。

烟台某医院医生在向记者介绍感染新冠肺炎的 19 岁患者时,突然哭出声。

他哽咽道:" 我突然想到我的孩子。"

原来,这身衣服其实挺重的。

白色的长廊,绿色的房门,上演着悲欢离合、生死诀别。

所有的统计数字都飘若灰尘,落在肩上却如座重山。

所有病人的万分悲怆苦痛,总有千分百分,乃或是一分落在了医生肩上。

并不是想为医生唱一曲赞歌,只是为芸芸众生的你我啊。

若无人为他们呐喊举旗,城墙倒塌时受害的将是今日你我。

若无人再相信善良正义,作恶便成这世界的唯一答案。

我知道,有人动摇了,也有人会更坚定。

而坚定者的誓言是:

我要把我的一生 , 奉献给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

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我凭着良心和人格履行我的职责

......

(节选自医护人员宣誓词)

最后,北京的通惠河边,厚厚的积雪上,有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