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全世界里眼泪最多的地方。
但在医院里,唯一一个每天都在制造"恭喜"的地方,就是产科。
在中国,平均每天会有约5万位新生儿诞生。
他们的哭声,代表了生命奇迹与希望。
以产科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很多,但今天要介绍的这一部,很是特别。
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作品,但放到现在来看,依然催人泪下——



这里的医生,性格迥异。
坐镇产科的两位医生,一位很感性,温柔、为病人着想;

另一位很理性,不苟言笑,就连问诊时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妇的问题,还因此收到了产妇的投诉。

除此之外,还有神经大条的研修医生、每天都笑容满溢的助产护士,等等。

爵士钢琴家baby。
在下班之后,他总会带上一头奇怪的假发,在友人的小酒吧里演奏。

如果医院里发生了紧急事件,鸽掉演出、弹一半走人也是时有的事儿。
但与大多数医疗剧不同的是,《产科医鸿鸟》有着类同于纪录片一样的真实感。
拍摄场地并非日剧通常的搭棚进行,而是在真实的医院里进行拍摄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还时不时会与真正的产科医生、护士们擦肩而过。


演员们也在开始拍摄之前,多次到医院进行实地取材,并与产妇们进行交流。


像是电动分娩台,实际造价高达350万日元,手术台的无影灯则高达1000万日元。



有从未接受过产检的孕妈妈,也有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妈妈;
有高龄产妇、职场妈妈、接受不孕不育治疗的夫妇,也有不得已要独自养大孩子的单身父亲;
还有被迫要面对孩子出生残疾、缺失,做出选择的父母们……
感动也好,悲伤也罢,每一个故事都在为我们串联着关乎生命的奇迹。

小栗旬饰演的丈夫永井先生,也绝对无法想象,自己接到的会是妻子的最后一通电话。

在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头部受到重创,已经休克,但肚子里的宝宝却安然无恙。

如果就这样耗下去,腹中宝宝可能也会没命。
但如果当即做剖腹产取出宝宝,妈妈会因为脑肿胀加重、引发脑疝,导致心脏停搏而去世。
这个时候的永井先生,面临的就是"保大还是保小"的选择。
当鸿鸟医生提出了这一世纪难题时,毫无疑问的,他当场崩溃了。

在医院门口发呆的片刻,永井先生看起了曾经给妻子录下的视频——
怀孕8周兴奋的妻子、因为孕吐而难受的妻子、拿着母子健康手册眉飞色舞的妻子……



"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果然是存在的啊,这份感情就是爱啊。"


也在这一刻,妈妈的心跳停止了。
他疯了一样地求着鸿鸟医生,不管怎样一定要救救孩子。
这不是他的一己私欲或者选择,这是来自于妈妈的愿望。

可是妈妈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看一看自己用生命保全的宝宝了。



不仅要照顾好年幼的孩子,同时又要承担起家庭经济的重担,又当妈又当爸,工作上也必然会受到育儿的影响。

孩子的生日,妈妈的忌日。

"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被期待着出生的。"

只要孩子能明白自己是被爱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想必她也一定能坚强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但也是她感受到爱的纪念日。


虽然有的时候,生活会让你失望、痛苦,但这份来自于生命的奇迹,一定是充满爱与期待的。


因此也出现过不少企业因为女性的这一特质,而公开拒绝女性就职。

其中,也不乏女强人妈妈的存在。有一位职场妈妈,就为了工作,把怀孕分娩相关的一切时间计划全都提前安排好了。
即便是迫不得已要请产假的时候,佐野太太也依然坚持在家工作,支援因为她休息而接下负责项目的同事。


在一次常规B超检查中,医生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出生之后再做诊断。
缺口小的话,长大之后自然会痊愈;
但如果缺口大,则孩子需要在出生之后接受心脏手术。
她一遍又一遍地问医生,孩子出生后去不了保育园怎么办,而我的工作又该怎么办?


他们能做的,只有给她提供必要的检查和帮助,谁都解决不了职场妈妈的困惑和不安。
幸运的是,分娩之后的宝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大概是不需要另外做手术了。

"那差不多可以送去保育园了吧?现在和我当初想要复职的日子,已经迟了很久了。"

医生吓了一跳,但也没有多言,回答佐野太太,宝宝还需要继续观察。
不仅是儿科医生,就连助产士小松姐、鸿鸟医生、都发现了佐野太太的异常。

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时,回答他们的却永远都是标准的微笑脸。

回到家后,她也依旧发呆,孩子大哭大闹,她只会无力地说"别哭了"。


"工作上有人可以代替你,但是母亲这个身份却没有人能代替你。"


殊不知,此时的佐野太太,已经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怀孕、分娩、育儿,没有一个过程,是容易的。
当你以为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之后,接踵而至的育儿难题和职业压力,总会成为压垮脆弱的妈妈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类怎么可能真的二人齐心,我们到死都是孤身一人。
就算是夫妇,也是不同的人。
所以才要相互尊重,以此为起点才能做到相互扶持。"

大家都把育儿这件事美化过头了,都是妈妈们拼了命熬过去的。
这不仅需要家人的支持,妈妈们也同样需要注意情绪的引导,适当的时候也要懂得依靠他人。


产科医生的工作,便是陪伴在婴儿和他们的家人身边,帮助新生命出世。

有一位23周的先兆流产婴儿被送到了医院里,新生儿科的新井医生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迅速进行了急救措施。
她紧张地看着孩子,嘴里不停地念着"加油啊,加油啊,加油啊"。

这让去到NICU看望宝宝的爸爸妈妈,受到了惊吓。
一向被成为铁娘子的新井医生按照流程,给父母们介绍了孩子的现状,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脑室出血而出现病危的情况。

"那你为什么要救他?既然知道可能救不活,那为什么还要救他?"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而作为儿科医生,她所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解救所有的孩子于险境之中。
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是她的底线。
在为孩子治疗的过程中,新井医生付出了翻倍的精力,时刻盯着孩子的情况,生怕他出现一点点的意外。

新井医生依然坚持着可以给宝宝做最后的手术,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面对妈妈对于手术后孩子生死的疑问,她愣住了。


直到最后一刻,她也依然还在坚持。
宝宝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作为医生的我怎么可以就这样放弃呢?


冷面之下的新井医生,实际上背负着作为医者要治病救人的重任,这种重任也变成了她心里最脆弱的存在。

一方面,是患者对于医生的期待;
另一方面,是身为医生所肩负的救人使命。
我们无法想象,身为医者的他们,要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医者仁心,没有一位医生不想把病患救治回来。
每天都要面对生死的急诊科加藤医生说道——
"刚来急诊室的时候,每次遇到病患死亡,我就会遗憾得痛哭不止。
后来,每天都有太多救不了的病患被送来。
渐渐地,我的眼泪也流干了,但那份遗憾丝毫没有减少。"

仅仅只是触碰都仿佛会破损般小小的生命,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诞生、长大。


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使宝贵的生命,得以持续下去。
谁都是拼了命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宝宝是这样,妈妈是这样,医生也是。

但不变的是,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生命就是奇迹,就是未来的希望,是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人生虽然很苦,但生命,一定是最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