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 吹哨人 "李文亮医生去世了。
昨晚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公布李文亮去世的消息。
随后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宣布正在抢救,在李文亮停止心跳后上了 ECMO(人工膜肺)。
一时间微博炸了,大家都在为李文亮祈祷,期待奇迹发生。
可最终还是没有留住他 34 岁的年轻生命。

他凭借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就及时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被誉为疫情 " 吹哨人 "。
始终坚守岗位,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不幸被感染。
在接收隔离治疗期间,仍然表示康复后想赶快回到一线工作,继续为患者看病。
李文亮身上闪耀着医德之光,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椒妹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为李文亮医生默哀。

他们是疫情防御的主力军,是值得尊敬的逆行者。
椒妹想在这个特殊时期和大家安利一部豆瓣 9.2 分的高分纪录片——
《中国医生》

朱良付,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脑血管二病区主任,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副主任。
他的工作时长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超过凌晨十二点下手术台是常有的事。
朱良付还有一纪录。
连续做了 16 台造影手术,经过两个晚上一直到凌晨 5 点,才离开手术室。

但是他却日夜颠倒值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朱良付每天要面对的疾病是脑卒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有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抢救的时间关系到患者能不能再次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
为了能及时救治脑卒中患者,朱良付领头组建一个专门为脑卒中急症病人服务的绿色通道。

24 小时全天候,所有的医生相关链条上,都是住院值班。
工作的高强度负荷可想而知。
朱良付有的时候深夜回家刚吃一碗白水面,抱抱小女儿,连休息一下和大女儿说几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就被一个电话喊回医院。

朱良付说:
我不能死啊!国家花了 25 年才培养出我这样一个主任医师,如果我死了,就是浪费资源。

心胸外科的主治医师王东进,深夜刚刚下手术台。
他边走边柔腰,调侃道:心脏外科得是身体最好的,身体不好的,连站都站不住,肯定都要被淘汰掉。

从医三十多年,长期的劳累让王东进的颈椎出现问题,经常痛到不能入睡。
最严重的时候要戴上颈托,才能上手术台。
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他的腿有静脉曲张。
每次做手术前,都要穿上弹力袜。
王东进忍不住感慨:我这样都要残疾了。

有时候他需要连做三台,从清晨到深夜。
结束手术后,王东进可以去一间小小的杂物间休息片刻,那里有科室特批的一张小按摩椅。
王东进已经心满意足了:
其实我还挺幸福的,大多数外科医生没我这个待遇。

王东进的周末,不是去下乡义诊,就是开学术会议,或者和同事去三线城镇的基本医院做科普讲座。
王东进每次看到医院大厅里,躺着从小城镇来看病的病人家属时,他就会想:
如果我们能做的多一点,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是不是可以生活得更好一点?

28 岁的徐晔,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师,今年是他工作的第三年。
年轻有为的高颜值医生。
一句 " 小孩要生长发育,你现在也要生长发育,你把自己在想像成一个小孩子 " 听起来很暖。

老刘的儿女该做的都做了,该花的钱也都花了,前前后后花费了将近 30 万。
完整的治疗流程走下来要超过一百万。

家人想放弃,徐晔一点点耐心解释。
为了老刘,徐晔再三争取,向医院基金会申请援助。
在得到资助批准后,等来的却是家属自己偷偷出了院。
徐晔一个人绕着老刘的病床走了好几圈,镜头里的他没有什么表情。
几度抬起拍栏杆的手,泄露了他的沮丧。
他一个月才接诊过因为付不起医药费放弃治疗而去世的重度烧伤病人。
你可以做到,但是没有给你机会,和你拼尽全力没有遗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徐晔理解家属的选择,医院的资助也是有限的,他只是遗憾自己没有一个机会尽到全力。

医生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考虑,但很少有人试图理解医生。
没有哪个医生愿意病人死在自己手上。
培养一个医生有多难?
本科 5 年,研究生 3 年,博士至少也 3 年,整整 11 年。
光是本科五年,一个学年的教材都能比得上普通本科四个学年的书,每学期开始,医学生们都会带着拉杆箱去领书。
把医学的本科教科书堆起来,望而生畏。

一个年轻医生,博士毕业进入医院要先从住院医师做起,除了本科室病房内的常规治疗,还要在值班时处理急诊科的相关病例。
培养一个朱良付那样的主任,需要 25 年。
但医生不是神,是人,谁也不能保证任何手术都是万无一失的。
曾经有一个老人家因为并发症不幸去世。
家属指着鼻子骂朱良付:我想把你撕烂成碎片!都怪你害死他!
朱良付感到很委屈。

我近来血压高了,你再给我看看。

医生这个职业现在已然成为高危职业。
2020 年 1 月 20 日北京朝阳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三名医护人员和一名患者家属被一名持菜刀的男子砍伤。
砍人的理由仅仅是:花钱了,感觉效果不好。
受伤最严重的陶勇医生,左手伤口深可见骨,几乎被砍断。
当时的场面十分血腥。

他可是业界公认的优秀天才医生。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前往德国及欧洲最大和最负盛名的医疗中心之一的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曼海姆医院进修。
年纪轻轻就就发布多篇 SCI,医术精湛,被评为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在中国眼科界绝对能排上 TOP 级别。

有时候甚至顾不上吃饭,一直忙着帮患者看病。
他还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医生,几年的时间里,免费救治了大约 2000 名患者。

医生手里的刀是救治病人的,这些医闹人手里的刀是砍向医生的。
那些挂号排队等待陶勇医生就诊的病人们,恐怕再也等不到陶勇医生亲自上阵的手术。
毁掉一个优秀医生的手,毁灭无数患者治病的希望。

前脚发生举国震惊的恶性伤医事件,后脚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就来了。
前有病毒,后有砍刀。
说真的,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也会心寒。
可纵然有再多的伤医事件,无数医务人员还是会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
职责所在。
在非典期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大陆一共确诊 5327 个病例,其中死亡人数为 348。
在这些死亡人数中,医护人员占据将近三分之一。
17 年前的非典,是医护人员冲在最前面。
17 年后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还是医护人员最先面对危险。

是这份职业光环在支撑他们分分秒秒和死神抢人。
而我们一边将他们捧上神坛,一边伤害着他们。

我不是英雄,也不喜欢有人用英雄来形容医生,我只是个平凡人,如果感谢我的付出,不要对医生横眉冷对,将心比心,真诚沟通就好。
面对危机,我挺身而出,因为这是我的职业。
听得我既感动又心酸。

待在家里的我们,看看这部对中国医生这个职业全景式呈现的纪录片吧。
对医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尊重,多一分理解。
2020 年,这些可爱的医护人员是第一批最美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