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7 月 12 日,18 岁的美国少年康纳德被发现死于一辆卡车中,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
警方一开始把这起案件归为普通自杀,但随着不断地深入调查,警方发现康纳德手机里有过千条与女友米歇尔 · 卡特互动的短信,字里行间触目惊心。
在每一条短信里,米歇尔都在教唆和怂恿男友赶快自杀!

HBO 为此制作了纪录片,详细地记录了案件的全过程,然而,事实并非表相,背后隐藏的问题让我们思考良久——
《我爱你,现在去死吧》
I Love You, NowDie

相爱的两年里,他们仅仅见过 5 次面,大部分时间都是靠短信或者各种社交软件沟通,而所有的聊天记录记录加起来,竟然多达6 万多条。
后期,他们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结束生命!


康纳德:我知道,我就是想太多了。
米歇尔:你必须说到做到。
康纳德:我答应你,宝贝。
米歇尔:你要行动了吗?你不能食言,随便找个安静的停车场。

可是,人的求生本能让康纳德开门下了车,他给米歇尔打了个电话,然而米歇尔却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回到车上,并且鼓励他,只要死了,就能拥有自由和幸福。

就连警方也难以置信,竟然真的有人会逼别人自杀,而且还是一对年轻人。
康纳德的父母更是直到今天也无法释怀,他们甚至不愿相信儿子早已不在人世,每每谈起,还是泪流满面。

" 我会握着你的手和你一同哭泣,告诉你我爱你 ",
" 爱你,我想握着你的手走向终点 "。
就是这些饱含爱意的句子,像一把利刃,插进了康纳德的心脏。

" 如果需要帮助请随时来找我,我会一直在你们身边 "。
康纳德的母亲甚至一度觉得米歇尔又贴心又有爱,庆幸儿子能找到这么好的女朋友,真是祖上烧高香了。

如果不是这起谋杀案,谁都不会相信这样一个长相清纯的小姑娘人前人后两个样。

男友死后,她以男友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慈善锦标赛,一时之间,她成了学校的大红人,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可怜的小姑娘,被她的痴情所感动。

相反,她是一个极其渴望被关注的女孩,没有真正的朋友,也得不到家里人的重视,她需要花大量时间在人际交往上。
譬如为了亲近班上的女同学,她会发大量的短信给她们,然而她越是想亲近人家,人家越孤立她。

康纳德的父母得知这些后勃然大怒,他们怒斥米歇尔漠视生命,把他们的儿子当成了生死游戏的牺牲品,作秀的工具。
他们经常说,如果不是米歇尔,康纳德就不会死!

但是我们需要来看清事情的根本,首先康纳德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还有社交恐惧症,而他病症的根源正是他的父母。

父亲的拳头让康纳德感到窒息,这几年来,他自杀过 4 次,但都被救回来了,家人只能把他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答案居然是," 如果那天的事重来,我还会再打一次!"
一点愧疚之意都没有,也没有丝毫伤感,仿佛在说," 别人家的儿子都是这样的,我的儿子也一样,没什么大不了,这绝对不是我的锅。
最重要的是,我的父亲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我也就这样对待康纳德了。"

康纳德曾在短信中向女友诉苦,母亲看到自己在电脑上查询如何自杀的方法,但是母亲却直接无视了。

康纳德的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两个小年轻就像两个抱团取暖的小神兽,在一起无非是同病相怜。
但危险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全凭直觉,根本没有人正确地引导他们。

但实际上,康纳德已然对各种药物的特性了如指掌,譬如他知道泰诺这种药的死亡率只有 2%,根本不足以毙命。

反而是米歇尔,在最初交往时,不断鼓励男友积极面对生活,不要放弃生命,但最终却以不想失去男友而劝告失败。
不想失去就意味着服从,服从男友的唯一办法就是积极地搜集各种自杀方法,这样康纳德才能开心。

大众只会把焦点放在女孩身上,纷纷指控米歇尔残忍,冷血,暴力和没人性。
媒体更是把米歇尔在法庭上某一瞬间的不屑表情无限放大,添油加醋,怒斥她的无耻行径。


在往后的日子里,米歇尔将会带着 " 杀人犯 " 这顶帽子终其一生,如果说米歇尔有罪,那么她的父母,亲朋好友是不是更应该自我反省?

每个悲剧后都有各自不同的诱因,而作为一个正常的吃瓜群众,就算事不关己,也应该深刻努力反省如何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