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预言家?疫情的事都让美国纪录片说中了

对于大多数小伙伴来说,今年春节过得很不容易。

无论是人在湖北及其他疫情重灾区,还是全副武装往返于家乡和上班地;无论是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是自觉自律做好隔离的普通人。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为此付出努力,我们必定能度过这道难关。

但我们需要铭记的,绝不仅是举国上下共克时艰的感人瞬间,更该是这场灾难留下的惨痛教训。

最近,网飞推出了一部特别应景的纪录片,讲的是各行各业为阻击下一场全球流行病爆发,所做出的准备与努力——《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这部纪录片一共六集,每集片长不到一小时,上线没多久就在豆瓣拿到 8 分好评。

这不仅是因为时机特殊,国内观众格外关注,更重要的是,它分别通过流行病专家、公立医院医生、疫苗研发公司、医疗志愿者,甚至包括反疫苗运动者等众多不同视角,揭示了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与错误认知,在今天看来格外耐人寻味。

比如人们最危险的认知误区之一,就是把流行性流感与季节性流感弄混。

其中,季节性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发的常见急性呼吸道疾病,冬春季节多发,人体在感染病毒或接种疫苗后会具有免疫力。

而流行性流感,则很可能来自于动物,并且是前所未见的新型病毒,比如我们熟悉的猪流感、禽流感等等。

人类对其没有天然免疫力,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性干预措施,很容易在感染后面临致命危险。

更可怕的是,由于病毒会变异,人类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威胁到物种生存的新流感变种。

比如 1918 年一战末期,士兵们从战场返回家乡的同时,就将一种流感病毒带到了世界各地,导致全球疫情迅速爆发。

在 18 个月内,死于这种流感病毒的人数多达五千万到一亿,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总和,占全球人口的 1/18。

这场疫情被人们称为 "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 ",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造成了当时各国参战兵力锐减,迫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

而如今,全球人口已经达到 78 亿,人口流动性不可同日而语,倘若再出现类似的病毒疫情,死亡人数将更加不可想象。

除此之外,这类疫情还会威胁到公共医疗服务、基础社会运作、食品市场供应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引发地区暴乱,造成疫情外伤亡。

那么,就像片名所说的,如何才能预防流感病毒的大爆发呢?

这无疑是一件需要政府、医疗从业者和普通大众通力合作才能胜任的事情。

首先,控制疫情的关键在于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在疫情爆发之前发现病毒,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美国国际开发署新兴威胁部门总监丹尼斯,就一直致力于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家禽家畜的临床现象进行监控。

除了与人们接触密切的家禽家畜外,片中也特别关注到了堪称 " 病毒存储器 " 的动物——蝙蝠。

诸如埃博拉、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令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几乎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

为此,远在黎巴嫩的加兹卡亚力博士,曾带领团队走遍中东,并从埃及果蝠身上发现了新的流感亚种。

在他看来,通过发现和了解病毒的来源,抢在它们变异前进行研究预测,就有机会打破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渠道。

不过,光是监测野生动物和家畜还不够,一旦有重大的流感爆发,就需要医护人员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做到准确的隔离治疗。

片中展示了美国最大的市政医疗服务提供系统——纽约市健康医疗公司,如何通过培训及模拟演练,来确保各大医院为应对疫情做好准备。

比如,他们会总结中东呼吸综合征和非典留下的经验,督促医护人员在抢救诊治病人前做好自我防护,避免院内感染的大量出现;

比如,他们会定期针对季节性流感召开电话会议,请医院负责人上报病例及所受影响,并启动相关的紧急行动中心,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当然,时刻关注着全球疫情现象,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因为在当今的世界,最偏远的病毒感染,距离美国也不过是一趟航班的距离。

这些日常的防控和培训活动需要资金支持,而特朗普总统却在不断削减卫生及公共服务的预算,其中单是疾控中心就被削减 20%。

这让纽约市健康医疗公司的赛拉 · 幕达德医生,不得不到处游说争取资金,来支撑疫情防控培训工作的展开。

同样受到预算危机影响的,还有美国 280 家地处偏远的乡村县医院,由于缺少政府拨款,它们债台高筑,甚至面临关门的风险。

这些医院原本承担着 70 万人次的就诊量,一旦被迫停止运营,将导致大量居民无法及时看病,更会增加疫情隐患。

除了这些政府机构及公共医疗单位外,还有一家分布式生物技术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能够根除流感的通用疫苗,并获得了盖茨基金会的支持。

根据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官杰克 · 格兰维尔所说,这种疫苗通过调教身体免疫系统,使其对不同病毒产生应答机制,来达到长期保护的效果。

目前他们所研发的疫苗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效果,接下来还将继续改进、缩短接种次数,有望在 2025 年正式推出市场。

总体来说,这部《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采用了多视角、分章节的架构叙事,展现了美国、印度、黎巴嫩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及相关研究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医护人员,为阻止流行病爆发,所做出的诸多预警与努力。

可惜的是,片中虽多次提到中国是疫情多发地,却没有对国内案例进行重点讨论。

但即便如此,片中仍有太多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地方。

一方面,影片在科普流感病毒及疫情的同时,不忘聚焦那些奋战在医疗前线的白衣天使,让观众看到他们负重前行的身影。

比如美国杰佛逊县医院的唯一医生霍莉 · 戈拉克,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和 72 小时值班制,不得不和丈夫搬到值班室里居住。

这种压力山大的生活状态,最终导致她被季节性流感击倒,只能搬回城市,从此从事家庭诊所工作。

比如在印度遭遇 H1N1 袭击时,胸腔内科医生迪內什 · 维杰,每天都要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与流感病毒展开疯狂的战斗。

由于许多病患来自医疗落后的乡下,发病时并未得到诊治,甚至以为吃点蜂蜜、柠檬、姜黄就能药到病除,结果迅速发展成重症。

这让他不得不保持 24 小时开机,时刻将重症病患放在首位,遭到家人的埋怨。

另一方面,影片还揭示了人们出于无知而鼓吹谣言、攻击医护人员,最终在病毒来袭时一败涂地的情形。

比如,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些反疫苗运动者,宣称政府向孩子注射的疫苗是有毒物质,会引发各种后遗症及自闭症,并向支持疫苗的立法议员发出死亡威胁。

他们长期集会、抗议、游行,当地政府碍于舆论,被迫搁置了强制疫苗接种法案。

正是因为此举,导致早在 2000 年就已根除的麻疹病毒,又于 2019 年卷土重来,在美国引发了严重疫情。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会将 " 拒绝接种疫苗 " 列为 " 世界十大健康威胁之一 "。有时候,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无知,贪婪和自私。

像片中这样散播错误观念、阻碍疫情控制,甚至攻击医护人员的行为,在咱们国内也不算罕见。

正因为总有这样的魔幻新闻上演,我在刷微博刷到心梗之余,才想到要把这部具有科普价值的纪录片分享给大家。

如同片中最后一集所说,疫情防控关乎全球七十多亿人的福祉,不光是一线奋战的医疗工作者,政策的制定者和规划者、全球的卫生领袖更应该严肃思考这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只有在平日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地做好应对准备,我们才能真正赢得这场与病毒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