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又上热搜了。
她在《主持人大赛》点评 " 人给熊带来的伤害 " 时,又爆金句——
#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飙上热搜榜第 1 名:
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
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所以很多网友爆灯惊呼:
董卿太绝了。
不仅 " 绝 ",董卿最近还很火。
最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换主持人,年前因为春晚主持大换血,大家也疯狂 cue 董卿,甚至有人说:
没有董卿,诗词大会就像失去灵魂。没有董卿,春晚就没有年味。
发现没,这几年,无论男女老少,观众几乎总是习惯性地寻找董卿,倾倒性地偏爱董卿。
17 年春晚,董卿连口红色号都上了热搜。

大家千万不要把我 " 神化 " 了。
确实,这位 " 国民女神 " 不是神。
就说近几年让董卿好感度飙升的节目,除了上面说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有她自己当制作人的《朗读者》。
这两档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关于读书。
董卿往那儿一站,就有一种硬核的定力,和读了很多书后的变通。

但董卿的 " 刚好 ",不是巧合。
董卿往台上一站,你有什么感觉?
肉叔就感觉,她和别人不一样。
董卿的特别,一开始是被迫的。
她爸爸从小要求就严格。
小时候的董卿,每天清晨必须跑 1000 米。但操场上可不止董卿一个人,她每天早上都要硬着头皮在其他同学面前跑过。
那时候的董卿,在别人眼里是奇怪的。在自己眼里,也是奇怪的。
所以她也偷懒,也委屈:
我就躲在一楼楼道里,大概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还装作气喘吁吁我就回去了。

爸爸来视察时,气急败坏的她 " 哇 " 地一下就哭了。
再来,爸爸还老逼她读书。
真的好夸张, 别人家的小孩看连环画是冲着故事,董卿看连环画要抄里面的成语。
她太小了,有一次她把连环画里 " 回维也纳 " 这句话也当作成语抄到了笔记里,让人哭笑不得。
当别的小女孩开始学穿衣打扮时,爸爸却不让她照镜子,不给她穿漂亮衣服:
你每天照镜子不如多看点书。
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并没有一下子就让董卿变得优秀。
相反," 只会读书 " 曾经让她变得很自卑。
很少人知道,董卿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读书时,和舞蹈系的周迅是校友。
当时的周迅,已经开始走红。经常上杂志封面、挂历女郎。挂历市场上,甚至有 " 北瞿颖,南周迅 " 的说法。

你看上去挺修长的,但动作怎么一点儿都不灵活呢?
后来,她形容那段时间是 " 自卑的大一!"
从啥候开始,这份 " 奇怪 " 才变成董卿的优点呢?
先说定力。
你很难否定,董卿后来在舞台上的那份定力和小时候在众目睽睽下跑步,用小身板勤工俭学没关系。
2007 年 " 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 ",当新年钟声快敲响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让董卿紧急救场,一切只能临场发挥。
还没救完呢,董卿的耳麦又突然接到导播的误判:
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
她只好重新调整内容顺序,接上结束语。没想到这时耳麦又再次传来最新调整:
更正, 不是刚刚说的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怎么办呢?
董卿即兴朗诵了一长串排比句感谢观众:
我真的是怕时间不够长,不够将所有的祝福都送出;我也怕我们的祝福不够深,及不上你们对我们的那份真情;我也担心所有的礼物不够多,不够让所有关注我们的观众都有所收获。
就这一段,台下的观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还有人吹口哨。

没有人知道祥和的气氛下,是临危不乱地控她制住了一场本可能发生的混乱。
之后,董卿对这场直播失误的处理,被称为 " 金色三分钟 ",成为主持学上一个完美的案例。
而除了定力,小时候培养起来的读书习惯也成就了她的即兴能力。
这就是她的另一个优点:
变通。
有网友质疑董卿的在台上能表现得满腹诗书,是因为有台本。

她还在浙江台的时候,主持一档节目《快乐大篷车》,董卿需要在小品、相声、杂技等很多种表演形式间说 " 串词 "。
那时候就有报道称赞她:
很多主持人台上貌似妙语如珠,出口成章,台下却吃吃讷讷,语不成句——他们的所谓口才,不过是懂得如何抑扬顿挫地背完事先写就的台本。
但董卿不会。
在主持《中国诗词大赛》时。百人团里有个选手的爸爸是盲人,却一直坚持摸盲文自学,再口述教孩子诗词。
董卿随口就念了一段阿根廷文豪博尔赫斯的诗: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嗯,博尔赫斯晚年因严重眼疾双目也几乎失明。


多年后,她却去拥抱了 " 不一样 " ——
这次的特别,是主动的。
她总是选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就说春晚。
有人这样评价董卿对春晚的可贵:
董卿,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
其实,一直到 2005 年,董卿 32 岁时才第一次登上春晚。
头发盘起,一身红色晚礼服,笑脸盈盈,这就是她最初走进春晚的样子。很难想象,就为这一晚,她用了 10 年。

董卿从浙江艺术学校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
听说新组建的浙江有线电视台娱乐台(现在的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前身)正在招考主持人,她没多想就去报名了。
1994 年,董卿被录取,才正式开始主持人生涯。
除了上面说过的《快乐大篷车》中主持功力 " 串词 " 被表扬了,当她到另一个节目《人世风情》时,她已经可以一个人熟练地撰稿、剪辑。

每天在电视台打饭的时候,想想自己居然是电视台的一员了,就特别愉悦。
电视台一共四层楼,台阶都是蹦跶着上去的。
从此开开心心,一帆风顺?
没有。
1996 年,董卿回到老家上海,进入东方电视台文艺部。
失去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作为新人的董卿,被 " 闲置 " 了起来——
做剧务。
具体干啥呢?
就跟在演员身边跑前跑后,小心翼翼地照顾衣食住行,跟进出场顺序。每天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是:
某某老师您该上场了;某某老师您可以吃饭了。
闲着有些无聊,董卿就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1999 年顺利本科毕业。
真正的转机是 1998 年,她受邀主持一档新节目《相约星期六》。
没错,婚恋类节目鼻祖。

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纯的主持风格被观众接受,随即受到关注。
董卿开始尝到什么叫小有名气,逐渐得到台里的器重。做节目采访的都是当时最红的明星。
《视听满天星》采访韦唯,《上海私房谈》采访哥哥张国荣。


董卿在自己的老家,上海电视台做得风生水起。走路上都有很多人要签名。
但。
2002 年,董卿放弃了上海所有的一切,辞职来到央视西部频道主持《魅力 12》。

那时候我已经不年轻,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一个女人应该考虑是不是要成家。我的父母也已经回到了上海,我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跟他们在一起。
迷茫下,她还是孤身一人来到北京。
但这档新节目,还是让来自南方的董卿 " 脑壳疼 "。
西部频道嘛,展示西部文化。
陕西民歌和山西民歌,青海花儿和甘肃花儿有啥不一样?
很多当地常识,她总是一脸懵。.
咋办呢?只能下笨功夫学。
但不休息不娱乐地费了大劲后,效果并不明显。董卿也挺 " 丧 ":
灰心丧气的时候,你会觉得你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多少人看到、关注你的成果,甚至有一些夜晚,独自对着厚厚一摞稿子,想撞墙 ……
那时的她,一个人在异乡屡屡受挫,满身疲惫,也很孤单。
她常常录完节目后,拖着空空的身体回到出租屋,呆呆地望着四壁空空的房间。实在孤单了,她还会忍不住和自己说话:
去看书吧,去看电影吧,起床吧,睡觉吧 ……
2005 年,董卿终于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至此,她一连上了 12 年的春晚,成为一个集齐 " 十二生肖 " 的成熟主持人。

除了小时候被迫和别人不一样,长大后为什么要主动选择和别人不一样呢?
因为董卿——
很清醒。
她很明白:
有一天,她终归会退下那个璀璨的舞台。
倪萍因为患病的儿子逐渐淡出央视舞台,有次她曾对当时正在主持《欢乐中国行》,成天全国满地飞、疲惫不堪的董卿说:
我现在非常羡慕你,拥有这样的机会。我特别知道你的辛苦,没有男朋友,没有那么多钱,没有家。但这都特别值得。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这个综艺舞台上的核心。
这是你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正因为这份清醒,她也很执着。
只要在舞台上,就事事尽力。
主持《青歌赛》, 有次实在太累睡着了,梦见上台做节目,台词还没背完,吓得直接哭醒了。
担心把裙子压皱,董卿除了化妆和吃饭,不用上台的时候,几乎都是跪在椅子上看比赛。
主持春晚,在将近 5 小时的节目里,为了让每一句话一气呵成,精准到秒,她说:
这些话在我嘴巴里滚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个底气。
这份执着,不是一两天,这一坚持就是 25 年。
没错,今年是董卿入行刚好 25 年。
前辈说过的那份珍惜,她一直在践行。
《朗读者》大获成功后,有次采访,她还是提到了很多年前倪萍跟她说过的话,觉得在舞台上一天,就该——
竭尽全力。

表演过后,董卿动情地说:
站在姐姐身边,我就是想告诉她,这么多年你没有看错人。
这一次,换倪萍一下哭了。

董卿还是那个总是选 " 别人看不懂 " 答案的人。
她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能那么特别。
这何尝不是一份 " 孤勇 " 呢?
她不声不响,却给了这个前辈最大的慰藉,也哼哼哧哧地努力,给自己 25 年的主持生涯填上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答案。
但就像她自己说的,我们没有必要神化她。
女神不是神,
她只是在别人一拥而上时,
转头逆着走的人。


喜欢!!!(破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