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偷情戏,非它莫属

前阵子奥斯卡颁奖典礼,经典外语片致敬环节,《花样年华》赫然在列。

最近戛纳电影节又宣布,《花样年华》将亮相经典影片单元,还在官方网站头版放上了电影剧照,以庆祝该片上映 20 周年。

20 年前,《花样年华》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梁朝伟斩获戛纳影帝,张曼玉也凭借该片获得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时光荏苒,一转眼许多年过去,经典不负经典。

再回看,还是美得那样惊心动魄— —

《花样年华》

坦白说,厂长当年看这片是为色所迷,张曼玉实在是太美了。

旗袍的那股韵味,就像长在她身上一样。

红玫瑰的热情,白玫瑰的冷艳,她一人兼之。

举手投足都是风情,眼间眉梢都有故事。

即使只是拎着云吞面的行走,即使只一个寻常的回眸,也绽放着定格时光的魅力。

没有她,《花样年华》便不是花样。

如果说张曼玉的致命武器是各色旗袍,那么梁朝伟的致命武器就是西装。

看着严谨一丝不苟,笔挺的身姿,发亮的油头,却是不变的儒雅。

就算低头抽着闷烟,静默中也流露着性感和深情。

《花样年华》的故事很简单,两个字足以概括:偷情

周幕云和苏丽珍的配偶勾搭成奸,两个遭遇背叛的人因此开始见面,却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对方。

最初,王家卫是打算让张曼玉和梁朝伟承包片中所有的角色,从男女主人公的配偶到房东太太、路人甲等等。

考虑到这样拍摄的难度太大,才不得不放弃。

需要强调的是,《花样年华》并不算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片,王家卫是当悬疑片来拍的。

两个受害者一起调查奸情是怎么发生的,偷情中的偷情故事完全是过程中的衍生品。

只是,不同于背叛他们的配偶,周幕云和苏丽珍自始至终隐忍不发。

感情上的微妙变化,都是通过细节来渲染表现。

比如苏丽珍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

搬家、陪丈夫打麻将、去公司上班,在各种琐碎的日常情景中,苏丽珍的旗袍颜色都很素,情绪没有什么起伏变化。

独自拎着饭盒,一身暗沉的旗袍,流露出的是内心寂寞和孤独。

与周幕云产生交集后,苏丽珍的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红色、黄色甚至更为艳丽的旗袍,都在昭示着爱情的产生、欲望的发酵。

包括背景的明暗变化,也都在加强这种感觉。

当然,情爱不是王家卫的重点,那个年代对待偷情的态度才是。

可以发现,片中很多画面都是框式构图。

层层嵌套的门框,一个又一个,而人物却很小很小。

镜框、相框、窗户框,男女主人无时无刻不处在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中。

以及昏暗的楼梯间、狭窄的走廊以及一眼就能看到布局的房间。

这种空间上的束缚感,也是一种强烈的束缚感。

即使周幕云和苏丽珍一起讨论武侠小说,拍摄也采取了一种偷拍的视角。

借着房东太太机敏的眼睛、别有深意的提点,好像男女主人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在这种压抑闭塞的氛围中,爱情只敢隐秘地开花。

也是这种精密的考量,让它的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成了一个故事。

厂长一直觉得,《花样年华》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能看懂。

就像当时拍这片时,王家卫 42 岁,梁朝伟 38 岁,张曼玉 36 岁,一个个也早就经历岁月洗练。

没了热恋时的飞蛾扑火,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也早已习惯。

就连爱情,也是从别人的嘴里察觉。

在各自的身份和地位的桎梏下,淡淡的起,淡淡的落。

周幕云快要离开时,他给苏丽珍打电话," 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经过痛苦的抉择,等苏丽珍终于穿着一身绿色旗袍匆匆赶来时,周幕云已经默默地离开。

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告别和挽留,然而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花样年华》有一段删减的吴哥窟重逢。

再见面的周幕云和苏丽珍就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她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让她帮忙介绍。

周幕云问苏丽珍," 你是不是打过电话给我?"

苏丽珍回应," 我想不起来了。"

忽然就明白了这段为什么会删掉,大概就像网友说的," 相见就要转身再见,所以才不如怀念 "。

一切的一切,在当时早已落幕,不需要多余的圆满情节。

这才是最好的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