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梦回,梦到同行的护士没有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就走进了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室,上海华山援鄂医疗队的医生陈澍猛然惊醒,吓出一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



3 月 15 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名为《重症》的纪实调查,详细记录了从 2 月 9 日到 3 月 11 日期间,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里医生与死神抗争的全过程。

在此后的连续 3 个夜晚,来自湖北各地的病人都涌入了光谷;与患者一同到来的,还有来自广东、福建、上海等 6 个省市的 17 支医疗队,共计 2300 多名医护人员,他们与 600 多名同济本院的医生护士一起,担负起了从死神手中抢人的重大责任。

从 2 月 9 日起,各地的病患开始陆续转移到光谷院区,医院前的马路车水马龙,乃至到了后半夜,救护车的红蓝灯也能把医院门口的那条路照得灯火通明。

祝伟是光谷的收诊医生,主要负责收诊病人,安排床位。
祝伟平时收诊病人,最多同时收诊两到三人,但是那几天,光谷医院一天的收诊量是400多人。

当被问到为何要如此拼命,祝伟说:" 因为病人不能等,病人着急啊!"

很多患者看到医生的一瞬间,就觉得有了希望,然而在医生的眼里,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来自青岛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方嵬,在来到光谷前,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让危重病人赢得战胜病魔的时间,重新恢复生机。


上海华山援鄂医疗队负责的是光谷院区的重症监护病房,这里是整个医院危重症患者最多,医务人员最密集,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为了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别感染,医院要求所有人都要穿戴好防护用具。但是一套防护服穿起来的流程非常繁琐,很多没有穿过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都无所适从。



见此场景,陈澍心中警铃大作,从梦中惊醒,然后心有余悸,彻夜难眠。


周宁是同济医院的医生,1 月 16 日,他收治了一名心脏病患者并为其进行了一台小手术。

当晚,周宁就进行了自我隔离和检测,而此时,距离除夕只有 3 天。

除夕当晚,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周宁带上了双重口罩,回了趟家,他坐在桌边看着两位老人吃了 10 分钟的饭,然后又回到了另一个住处进行隔离。

而隔离一个月后,安然无恙的周宁立马重回岗位,加入到了抗击肺炎的护心小分队中,继续履行着身为医生的职责。

在光谷,有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小分队,他们有的保护病人的肺,有的保护因为肺炎缺氧引起的肝脏和心脏的损伤,这些医生的作用实实在在,让人难以忽略。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却有着一支特殊的队伍——精神专科小分队。



病房里的一名奶奶,对于小分队的到来就十分抵触,嘴里喊着:" 你们别过来,别碰到我!" 害怕小分队的人会把病毒传染给她,加重她的病情。
而这种现象,在医院里比比皆是。

正是这一份爱心和耐心,让医院不再是炼狱。
截至 3 月 11 日,光谷医院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共计 1315 人,其中 533 人治愈出院,711 人仍在医院和病毒做斗争。


但是面对丰功伟绩,他们从不居功自傲,只是再一次穿起防护服,走入下一个病房,留给大众一个勇敢可靠的背影。
让我们为所有的医务人员点个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