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
太空科幻一直是中国影视剧里的稀缺类型。
2019 年的《流浪地球》开启了「国产科幻元年」,证明了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或是视效技术。
但是一年过后,真正拿得出手的也还是这一部。

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科幻经典《星战》和《星迷》至今仍在发光发热,前不久各自又都交出了一部衍生剧。
还有相对冷门,但鱼叔却忍不住想安利的 IP。
这部被称作是太空版《权游》的——
《苍穹浩瀚》

至今为止拍了四季。
IMDB8.5 分,豆瓣均分8.9,烂番茄新鲜度93%。
后两季至今依然保持着 100% 新鲜度。

无论特效到场景、剧情到格局,还是节奏到思想深度。
简单用一句话来总结——
「它是十年内最好的太空科幻剧。」

它凭什么称得上「最好」二字?
评分?收视率?行业奖项?
都需要,但又不止这些。
一部剧,最少不了的还是剧迷对它的认可。

Cult TV.
指的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被喜欢和推崇的电视剧。
支持者通常是狂热的该剧爱好者,他们收集并分享信息、搭建起一个独立完整的圈层体系,并以此作为身份认同的基础。
是粉丝文化的一种集体表现。
例如,包括我们熟悉的星战迷和 Trekkies(星际迷航粉)。
都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具体圈层名称以及相对完整的内部系统。

只是相比起 SW 和 ST 来讲,它的粉丝群体相对小众。
但小众,往往会伴随更高的忠实度。
他们通常自称为Screaming Warhawks。
其中一大部分人是从原著粉过来的。

八部短篇和衍生小说。
这套庞大的原著小说畅销欧美,以其优秀的质量征服读者。
其中第一部《利维坦觉醒》(Leviathan Wakes)提名过2012 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整个系列也在 2017 年被提名了雨果奖最佳系列奖。

有这样的「门派关系」加成,给本剧的期待值提升了一个层次,也难怪它会和《权游》联系到一起。
自 2015 年在Syfy 频道(曾开发过神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和《星际之门》)开播以来,喜忧参半。
「喜」的是粉丝中的风评极高。
「忧」的是收视率的情况极差。
2018 年前三季播完,公司决定砍掉本剧。
这时候,粉丝们不干了。

在亚马逊影业总部外面,粉丝们还通过众筹的方式用一架飞机把印着「Save The Expanse」的横幅送上了天空。
美国人追剧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声称这无疑是最好的太空剧,希望能给它再找个「家」。

二话不说,世界首富(2018 年福布斯富豪榜第 1 位)爽快地宣布续订第四季和第五季,帮助本剧起死回生。
此外,他还把全体剧组送去自己的商业太空公司 Blue Origin(蓝色起源)参观。
或许下一步,就是把演员们送到太空去拍戏了。



「Kickass Space Opera」
(了不起的太空歌剧)。

例如,《星战》、《安德的游戏》就属于这个类别。
太空歌剧作品往往背景宏大、史诗感强。
设定上呈现着复杂的文明形态、情节上混合着动作和冒险,且并不受限于现有的科学技术背景。
往往当我们撕开这些想象力的外衣,里面装的仍旧是人类社会的古老故事罢了。
《苍穹浩瀚》同样也是如此。

彼时由于气候变化和人口过剩,人类通过发展太空科技把势力拓展到了地球外,并殖民统治了整个太阳系。
然而,领域的扩张和资源的开发并没有带来和平,反倒把人类逐渐分裂成了三个阵营:
l 地球联邦(The Earth)
掌控着地球和月球领土,政府是设立在纽约的联合国。
他们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联合国舰队(UNN),通过开发星际资源来保障快速膨胀的人口需求。
因此也被火星人讽刺为「索取者」。

前联合国殖民地。
他们原本是地球派去开发「第二家园」的科学家,独立后建成了一个军事化共和国。
火星人居住在穹顶之下,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火星改造成为一个「地球式」的绿色星球。

由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多个小型天体组成,名义上由联合国统治,最大的人口居住地是谷神星空间站(Ceres)。
小行星带为地球和火星提供着各类资源,像是一个加工厂,但自身却十分缺乏空气和水。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由小行星带人组成的松散联盟外行星联盟(OPA)逐渐掌控了当地管理。
他们在暗中致力于争取独立和自由,也因此被地球视为恐怖分子。

当然,这还没有完。
《苍穹浩瀚》的好是多个层面的好,在打造厚重的太空歌剧世界观之外,它也凸显了硬核科幻剧的一面——
对于科学细节的精细关照。
剧集中出现过的大部分天文地理、航空技术、太空场景等知识都有据可循,塑造了十分强烈的科幻感。
例如,最常见的「重力问题」。
初次抵达地球的小行星带人,会这样适应地球重力:






但它的气质你只消看一眼就会被吸引。
从浩阔雄伟的精致片头、大气磅礴的配乐,再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失重太空啪」。
它满足了观众各个方面的新鲜感。

在它稳扎稳打的剧情讲述中,我们能窥探到剧作背后的野心。
第一季初始,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带处在矛盾爆发的边缘,而一场阴谋正意欲挑起这场战争。
首先,一艘运冰船意外遇袭引发了各方猜疑。
男主地球人霍顿(Holden)和三位组员成为了侥幸逃脱的幸存者。



跟着线索,两方人马在爱神星(Eros)汇合。

这种病毒有着改变其他生命形态的能力,并逐渐控制了整个爱神星。
爱神星逐渐进化成一个拥有思想的生命体,冲向地球飞去。
最终,米勒亲自登上爱神星,通过牺牲自己的方式阻止了灾难的发生。

爱神星撞毁之后,原分子分解后在天王星的外围轨道上形成了一个蓝色的神秘星环(The Ring)。
如同一道给人类打开的穿梭之门。
在星环的另一边,联通着 1300 多个未知星系。

承担着探索新宇宙的任务,霍顿和其他人又一次踏上了探(太)索(空)未(殖)知(民)之路。
但藏在未知背后的,除了机遇、还有危险。

如果说前三季是围绕着原分子病毒引发的人类斗争与救赎。
那么第四季则开启了一个关于探索宇宙的全新篇章。
鱼叔的几行字描绘的只是整个故事样貌的冰山一角。
但本剧所展现出来的浩大辽阔的世界观。
令人惊叹。

表面上创造出来一个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是对人类社会的影射和反思。
例如。
星系体制中「人以类分」的情形影射着我们当下的——
种族主义歧视、社会阶级割裂、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恐怖主义的兴盛。
对于太阳系、乃至新宇宙的开发,也正是数百年来人类殖民扩张和淘金热的体现;
背后更是对人类无节制索取资源的莫大讽刺。
越是站在其他高等文明面前,也越能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无知。
这也正是太空剧带给我们的意义:
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