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坏消息。
已经制作好的英剧《公关》第二季取消播出。

哎,本来想用这部剧来压压惊的。
毕竟最近有部风头正盛的公关剧实在是 ……
《完美关系》,这部号称国内首部以公关为题材的电视剧,凭借着 " 卓越 " 的公关技巧," 精湛 " 的演员演技,在播出 10 天后,成功引起国内公关圈震怒。

几十万公关人认为这部剧曲解了他们的职业生活,因此表示抗议,希望该剧道歉。
如果这事成了,之前感觉被冒犯的翻译官、谈判官、律师 …… 可以排着队出来发声明了。

缘何《完美关系》能引起如此汹涌的公关圈讨伐?
为啥同样是公关题材,《完美关系》3.9,《公关》8.5?


《完美关系》版:
危机事件:已婚明星出轨被抓包
公关人:卫哲
解决办法:刑侦搞上手,声明 3 天发
耿跃夫妻俩是娱乐圈的模范夫妻。
一天,网络上爆出耿跃与一妙龄女子的出轨视频。
一时间,耿跃顾家、爱妻的好男人人设崩塌了。





卫哲说服不了她,就先从耿跃家撤了,转头去找偷拍视频源头。

但她还是坚持要离婚。
卫哲这时候开始算耿跃夫妻的经济账,夫妻俩怕了,遂决定不再离婚。


危机事件:风流明星艳照门曝光
公关人:罗宾
处理办法:苦肉计平众怒,暗度陈仓息内火
亨德森,英国家喻户晓明星厨师,年收入 2100 万英镑的上流明星,好丈夫、好父亲 ……
总之,一切完美的男性身份标签都贴在了亨德森的身上。

罗宾被 Boss 指派处理这件事。

罗宾接到任务后,迅速要求实习生联系网红,并沟通买下全部艳照。

了解事实真相,预估损失。
罗宾要根据事实来做出危机判断,预判最坏的情况会是怎样。

而这个新闻必须要足够抓眼,让媒体有更多的报道兴趣。
罗宾决定让亨德森为妻子预约乳腺癌检查,并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加固亨德森好男人形象。

罗宾立马赶去与她谈判,并告诉她现在离婚谁都没好处,不如等风平浪静,新账旧帐一块算。

出门前,罗宾让亨德森揉揉眼睛,表现出无辜且疲惫的状态,好在镜头前博得大众同情。
不到一天,亨德森风波结束。

罗宾团队速战速决,灭源头(买照片)——危机判断,以备突发状况(让明星交代情史)——降低负面影响(用另一个新闻来压)——分析危机结果,稳住内部矛盾(和明星妻子谈判)
卫哲团队拖延装 X,抬高自我价值(埋怨)——侦查(脑洞案发现场 + 追踪原视频)——分析危机结果,稳住内部矛盾(和明星妻子谈判)
看见没,卫哲忙活三天的事,其实根本没有用。
他本可以第一天就解决内部矛盾,把声明发出来,可他偏要把案破了再说。
而罗宾的处理过程就很有条理:不纠结既成事实,尽快降低丑闻影响,重新树立正面形象。
一个案子,高下立判。

可再怎么不甚相同,专业性的东西总归不会变。
比如,公关界的 " 危机公关 3T 原则 "。
这个原则由英国危机公关专家杰斯特提出的,即:
Tell you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牢牢把握信息的主动权。
Tell it fast,尽快地提供情况。
Tell it all,提供全部信息。
要知道,时间越久,危机越大。
" 股神 " 巴菲特就曾说过:" 建立良好的声誉需要 20 年,而毁掉它只需要 5 分钟。"

基本上,危机公关你已经输了一半。
谣言会像病毒一样裂变。
哪怕后来真相出来了,哪怕你道歉了,一切也没用了。
因为那时已成定局,舆论早已盖棺定论了一切。
而公关需要做的是什么?
是将丑闻风险规避到最小,然后引导客户将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我们的独立公关人卫哲是怎么做的?
是搞了套刑侦术 + 心理疏导组合拳。
3 天下来,事情是解决了,那明星也基本凉了。

公关基本靠团队合作。
策划、文案、媒介、活动执行 ……
这些事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一个人带着个助理随便指点下就解决了危机,那不是公关,那是霸总。
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觉得卫哲油腻。
因为他的气场是强装出来的,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用霸总三板斧来装模作样。

他们不是成天顶着油头,插着裤兜,嘴里还嚼着口香糖装酷。
真正的行业精英虽然因行业而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点——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其他的事就是让别人知道他是谁。
" 你应该知道我是谁吧?"
…… 我应该知道吗???
公关人是幕后工作者,是问题的解决者。
甲方请你过来是处理问题的,不是请大爷得瑟的。

《完美关系》频频 " 喜 " 登热搜。


编剧坚持剧本没问题,人设也没问题。
那既然这样,就看看这剧本设定。

记忆力超群?美少女?
这是职场剧,不是美少女战士好嘛。
不管你为了戏剧冲突需要,想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人设。
完美也好,有缺憾也罢。
但如果这是职场剧,那专业性才是重中之重。
你更应该突出的是其与公关素养有关的性格特征。
专业的公关人是什么样的?
是沉着冷静,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
是高情商,懂得有效沟通。
这两条在 " 公关大神 " 卫哲身上没有见到,而之后成长的傻白甜女主江若琳身上也没看到。
对比下。
《公关》里的罗宾,也是不美少女,也不记忆力超群。
她甚至以前只是个服务员。

足够的冷漠,足够的理性。

危机发生前,帮助客户系统性 " 预防 "。
危机发生时,帮助客户消除负面影响。
危机渡过之后,帮助客户重新建立美誉度,并防止相同危机再次发生。
罗宾始终在专业的角度,高度紧张、高度负责地处理问题。
从来没有先一通抱怨,再站在道德高地去审判谁对谁错。

女主江若琳要不劝甲方出于人道主义给钱,要不就劝卫哲把自家利润分给甲方辞退员工。
圣母做到这个份上,绝了。

我不做万恶资本家了,我弃 " 恶 " 从 " 善 ",豁出去万贯家财,做慈善家!
真的,江若琳你不是公关,你是慈善大使吧。

可《完美关系》为了顾全道德,肆意把专业性踩在脚下,并屡屡得胜。
这是在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只要善良,就可以胜利,只要单纯,就会有人来帮助你。
对不起,职场是现实的角斗场,不是虚幻的童话镇。
《公关》怎么处理的?
巧了,有个案子也讲了。
加尔文,人前和善大明星,人后道貌岸然老色鬼。

罗宾知道电脑里有什么,也意味着什么。
但她并没有审判加尔文的为人,而是优先处理了加尔文的破事。
知道自己闯了祸的加尔文也不再飞扬跋扈,他开始对罗宾忏悔。

看着这般令人憎恶的嘴脸,罗宾明白了,加尔文就是个隐藏的炸弹。
他不会为做过的事忏悔,他只会悔恨自己怎么不小心被抓到。
这样的公关是没有价值的,是危险的。
下飞机前,罗宾打了一通电话。
数天后,新闻报道,因匿名电话举报,加尔文娈童案被曝光。

准确地说,不是。
她知道那些腌臜龌龊之事,但她还是收拾了烂摊子。
这种违背良心、违背道德基准的公关案例是成功的吗?
对公司来说,是的。
对罗宾来说,显然不是。
当她习惯用一个谎言遮挡另一个谎言的时候,当她将道德至于一旁的时候。
一切的因果循环其实早已写好。
她会无意中背上一个无辜人的冤案,会不经意间扭转一个纯情少女的一生 ……
这些是残酷现实对她的拷问,是对她人性的历练。
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罗宾自己来体会、决定。

但是你把所有人心灰色地带涂抹成黑白分明。
把参差不齐的差异蛮横地修剪得平整光滑。
把犹疑不决的人性博弈驯化为立场坚定的非黑即白。
那请问人之为人的复杂、多元呢?

真实的职场是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
如果照搬职场生活,估计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看下去。
可正是那些职场生活中生出的犹疑、苦楚、沉沦给了创作的戏剧张力,才有机会让观众能在其中反思道德的边界,专业的范围。
但我们的国产职业剧却选择放弃专业,让步道德,丢下复杂,沉溺低智。
毫无疑问,这样的故事只能成就空洞的剧情,干瘪的人物。

《幕后之王》讲影视制作,豆瓣 5.9
《翻译官》讲翻译,豆瓣 5.3
《精英律师》讲律师,豆瓣 5.3
《创业时代》讲互联网创业,豆瓣 3.7
……
这些悬浮于现实的国产职业剧以一年数部的频次不断冲击大众底线。
看过这些剧,你会发现,脱离了职业设定,相互置换任何一部剧的主角关系,它们的故事依旧成立。
因为这些剧的核心就是:罔顾专业性,牵强地制造没有逻辑的戏剧冲突,继续一成不变地走烂俗言情套路。
而这般的不思进取的结果就是,国产职业剧永远讲不出鞭辟入里的故事,塑造不出骨肉丰满的角色。

还记得,90 年代我们有《编辑室的故事》,千禧年后有《重案六组》……
现在的我们有什么?
如今的国产职业剧再也给不了大众职业信仰,专业精神。
反而让职场人把它们当作哭笑不得的闹剧。
这是一种怎样的倒退?

所以啊,某些国产职业剧不要再打着聚焦行业内幕的幌子招摇撞骗了。
那些流于表面的注视不过侧面印证了你们的敷衍。
也不要再堂而皇之的标榜自己映照现实了。
因为,你们讲的从来不是现实,而是笑话。

1. 张榆泽 . ( 2017 ) . 国产行业剧创作还需 " 专业主义 ". 广电时评
2. 吴加录 . ( 2019 ) . 成为公关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