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熊孩子。
他们是什么样的?
是会在地铁里吵闹,在商场里满地打滚缠着家长买东西,还是过年时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把看到的东西据为己有。
这些熊孩子通常破坏力超强且精力旺盛,不会做出什么太过出格的事儿,但也常常让人无法忍受。
不过,跟这部电影中的萝莉比起来,他们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系统破坏者

从小她就出入医院,做各种检查,药物从未断过,而那些药只有一个作用——控制她的脾气。

她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要弄个鱼死网破,就算对方是一群人,她也丝毫不害怕。

而这些事情对跟本尼一起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只要稍不顺她的意,就会遭到她的剧烈反击,不是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

一旦涉及到刺激神经的相关事物,她就会试图避免接触、甚至摧毁相关事物,应激状态频发。
而众多刺激她的情况中,最严重的一个是摸她的脸。除了她妈妈,任何人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一旦触碰到她的脸,她就会开启歇斯底里的模式。
甚至将对方置于死地。

各所学校都将本尼拉入了黑名单,而她依然我行我素,不是逃跑就是撒泼,就算找到寄宿家庭,也会因为她的过激行为再次被送回。
但这其实正是本尼所希望的,因为她想要的,只是跟妈妈在一起生活。可是当她受到刺激时连她最爱的妈妈也不能幸免于难。


为了缓解本尼的情况,米查决定带本尼去没电没网络,甚至没人的森林里住一段时间。

她会在这里安心的做木工活,挤牛奶,米查还为她做了秋千,还会带她去爬山。米查成了她非常依赖的人。

更恐怖的是,为了占有米查,她说出了杀死米查的老婆和孩子,是不是就可以占有他这种话。

更糟糕的是,本尼的妈妈又一次落荒而逃,她拒绝将本尼带回家,甚至不敢跟自己的女儿说一声再见。



而每当本尼或狂躁或狂喜的时候,就开始插入喧闹激烈的摇滚音乐,镜头也开始变得晃动不定。
导演似乎在用这些感官刺激,让观众也一起进入到本尼躁动不安的世界,去体验本尼的视角。

影片对于她的患病原因只简单通过第三者的口中,说她妈妈说是小时候尿布盖在了脸上造成的。
但每每本尼发病时,一晃而过交杂的虚幻镜头,想来本尼遭受到的,并非那么简单。
本尼不是不想要平静的,每当她受到刺激后醒来,都幻想是在母亲的怀抱中,然而最应该无条件给她爱的母亲,却总是落荒而逃。

她不但不反思,反而归责于是受本尼的影响。
从一开始她就没想过带本尼回家,本尼对她来说不过是个难以应付的麻烦。

其实看完全片我们不难发现,德国简直称得上是福利系统最健全的国家。
即便本尼的情况很糟糕,仍然能找到寄宿家庭和学校。身边也不乏关怀她的人。
但这些人对本尼的关怀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会对自身利益造成威胁。
每当本尼有状况发生,那些儿童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不深究原因,只认为她是无法控制自己,然后就用各种强制手段 " 对付 " 她。

像完成工作一样,从不过多深入。


所以才会在本尼跑出家时,停住了追她的脚步。那一刻或许他也是想本尼消失的吧。

事实上本尼的问题放在现实中,确实无解,任何人对待这种情况都会觉得筋疲力尽。
但这部电影仍然值得我们思考,或许我们应该学会用心去看看,每一个像这个本尼一样的孩子们,内心真正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