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航班 MH370在飞行途中突然与地面失联。飞机的不知所踪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留下了迄今为止人类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



然而,当航班飞到越南上空时,这架载有 239 名乘客的波音 777 在雷达系统中突然消失了,没有留下呼救信号。



第一个线索来自于雷达监测。

结果显示,MH370 折返飞越了马来半岛,然后向西北方向飞去,在苏门答腊再次消失。飞机变换了航线,却未向空管汇报,这非常蹊跷。

MH370 从雷达上消失后,仍在与印度洋上空的一颗卫星定期交换信号。



超过两周的搜索一无所获。
黑匣子成为了调查人员的下一个突破口。

科廷大学的水下监听网络监测到了一个特殊信号,这个信号被检测到的时间与 MH370 与卫星失联的时间非常接近。


经过分析,这个信号距离 MH370 的坠落区域很远,很可能只是来自于一次地质运动。

他们选择使用拖曳式声呐搜索海床,寻找散落在海床上的飞机残骸。

第一个难题,没有关于这一片海域的海床图。
拖曳式声呐在工作时距离海底很近,因此需要事先得知海底地形才能避免碰撞,可是南印度洋的这一片海域还没有过细致地勘探。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难道卫星还可以看到海底图像吗?当然不能,卫星只是用于观测海面的高度变化。
但是,海底山脉自身会产生引力,周围水体会向山脉聚集,卫星观测到海面产生的变化,就能制作出基本的海床图,帮助识别海底的险峻地貌。


MH370 与卫星的最后一次通信数据显示,坠海前飞机的飞行高度骤减,这说明飞机是因燃油耗尽而坠入海中。
波音工程师通过模拟,复原了飞机坠毁前几分钟的飞行状态。

通过模拟飞机坠毁前的飞行轨迹,飞机的坠落范围也被缩小到了 6 万平方公里。



这项 " 黑科技 " 的分辨率相当惊人,甚至能在海底发现煤块一样大小的物体。

经过 15 个月的努力,调查组搜索了 6 万平方公里的海床,却仍没有发现 MH370 的残骸。

2015 年 7 月,有人在法属留尼汪岛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块金属板,看上去是飞机上的部件。
波音公司随后确认,这块金属上的序号确实是来自于 MH370 的襟副翼。

不久,莫桑比克海岸上一块印有 "NO STEP" 的三角形残骸被发现,同样来自于 MH370。

这些残骸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被发现于印度洋西侧的海岸上,而印度洋东侧的澳大利亚海岸上并没有飞机残骸。

2017 年,海洋学家戴维 · 格里芬找了一块和 MH370" 同款 " 的副襟翼残片,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了这块副襟翼残片在海洋中漂流轨迹的特点。
借此,格里芬成功复现了 MH370 坠毁后,残片跨越大洋的漂流轨迹。



此时,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叫停了 MH370 的官方搜索,取而代之的是海洋无限公司的私人搜索服务。
海洋无限公司派出了 8 台无人潜航器,搜索格里芬指出的位于南纬 35° 的那片海域,搜索面积达到了 3500 平方公里。

2018 年 5 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不再支持新的搜索。

虽然 MH370 的失事地点和失事原因依然是个谜,但搜索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数据对未来的搜索工作却是无价的,调查和科研人员对真相的不懈追求也令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