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热血、奔放 ……
我们离这些词似乎越来越远了。
怎么办?
今天上线的它,就是来 " 解救 " 我们的。
跳动的音符,肆意的舞台,年轻的肉体 ……
啧啧。
谁能忍住不心跳加速?
《我们的乐队》

你可能要问——
又是乐队?还能有什么花样?
的确。
去年一档《乐夏》爆红整个夏天,后续节目似乎都是不新鲜的情怀消费。
但 Sir 看了看,芒果 TV 出品的这档乐队还真玩了点不一样。

导师不叫导师。
叫啥?
总裁。
这次请来的总裁有三位:Nicholas 总裁(谢霆锋)、Jam 总裁(萧敬腾)、Karry 总裁(王俊凯)。
尽管三人看起来跟乐队都不太搭调。
萧敬腾在《歌手》里组过乐团,谢霆锋早年有过 solo 高光时刻,至于王俊凯,乍一看和乐队则压根不沾边。


从三人的定位可窥见端倪。
他们分别有各自岗位。
三人是 " 乐队无限公司 " 的合伙人(没错他们真的开了间公司)。
各尽其职,分工明确。
谢霆锋分管运营、萧敬腾负责技术、王俊凯是市场总裁。
目标:" 招聘 " 一支世界级乐队。
选手,也是各种 " 非主流 "。
大家印象中,乐队选手应该怎样?
摇滚?朋克?
有。
但还有更多——
古典的、爵士的、说唱的、电子的。
更多更多——
弹琵琶的、舞扇子的、一言不合就尬舞的 ……


舞台表现力,从预告看就十分高大上。

《我们的乐队》明确给出一种信号:
以全新的角度重建我们对乐队的印象。
它即将打开的——
是一个更年轻、更多元、更野性的乐队世界。

但 Sir 却先被《我们的乐队》的赛制勾起欲望。
节目引入了一条特殊规则。
让乐手来选乐手。
15 个候选人,角逐出 10 个"ACE"。
什么意思?
可以理解为:王牌 /C 位 / 建队基石。
作为乐队的发起者,从选手中挑选自己的伙伴。
10 支乐队,通过公演来练习、磨合,经过拆分和重组,组成自己的乐队,最终决出一支最佳乐队。

候选人全是大神级。
不得不说,上来第一集就是各种乐手的神仙打架。
有国际舞台上的大牛。
电音制作人 Corsak(胡梦周),著名 DJ。
他在 17 年写的《溯》,网上播放量高达 13.5 亿。
现场双键盘演奏,再无缝衔接了一段打击垫即兴表演。

理论上,他可以通过电子乐器制作各种音色,替代所有乐器。
但他对电子乐也有自己的理解:
电音,无法取代人味。
他想找的,是一个好的人声。
我体验自己脑海中的旋律
然后从每个人的嘴巴里面唱出来的感觉
我体验过那种顶级的快感

说唱歌手王以太,《中国新说唱》人气选手。
rapper 来做乐队?
不是不可能。
他说他想组一支以说唱为内核,包容任何音乐风格的乐队。
效果如何?
反正 Sir 很期待。

各路实力强劲的乐手。
鼓手郭翰龙,来自肆伍乐队。
成立于 2004 年,曾经获得过迷笛板砖奖年度最佳金属乐队。
上台就疯狂秀操作。
什么双踩 + 重音移位,什么双踩演奏 32 分音符 ……
看不懂没关系。
反正效果足够炸裂——

郭翰龙想代表重型发烧友登上这个舞台,重温当年的演出记忆。
从现场观众反应看,他也确实做到了。

ACE 赛制,是对乐队文化核心的具象化——
以队长人格为核心,自然成长壮大。
选手多元化,是对乐队文化的重新解构——
乐队,不仅是叠加乐器、音色的集体。
更是每个精彩的灵魂,碰撞和融合后的集成体。

是其散乱却充满未知的自由生态。
即——
每个乐手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审美,自然也有不同的音乐理念。
《我们的乐队》把这一点充分展现。
这也是 Sir 认为它区别于许多同类节目的地方:
所有炸裂、技艺、视听盛宴,最终都服务于对乐队文化的挖掘。
举几个例子。
节目中的钢琴大神叶子。
出生音乐世家,曾祖父是《百鸟朝凤》的原作者。
2 岁接触钢琴,各类钢琴比赛,拿奖拿到手软。
自带 " 黄金履历 "。
就连节目中表演用到的钢琴,都是专属特制。
一曲《He Is A Pirate》(加勒比海盗配乐)奏起,姿态优雅,神情平静。
但。
放大——
光看这手速,Sir 敲了这么多年的键盘都看呆了。

钢琴家,来乐队参和啥?
实际上,国外顶尖的乐器演奏家,早已经把跨界玩得很纯熟了,比如提琴双杰 2CELLOS。
但国内这一块,还是空白。
所以想拓荒。
做一个乐队,让古典乐流行,摇滚起来。
因此,他选队员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选了一位电音制作人。

但不是每个人理念都一样。
同样来自学院派,也会 " 互掐 "。
王立鑫,吉他手,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课第一。
上台一段泛音演奏,台下瞬间站起来一堆迷弟迷妹。
连谢霆锋都服了。

当场申请加戏,秀出另一项技能:
终极奥义の无偏差绝对音感。
萧敬腾随便弹一个和声。
挡住键盘,他听一遍——
转身精准复刻。
看他那自信的小眼神,表面云淡风轻,实际是多少年专业训练的结果。

但他的理念却如此开放:
创作风格不仅限于古典,甚至涉猎 Trap、hippop、R&B,还说连音乐剧和交响乐都想试试。
他的想法与叶子相反。
他反对的,是以融合为名,划分派系、风格。
我觉得音乐不应该有那么多
风格的界限
如果你内心里面觉得这就是古典乐
那你永远也做不到融合

另外他的备选名单里,还有主唱张恩岱。
同样 20 岁的他,已经初具个人风格,凭借独特的沙哑嗓音,和对现场的把控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我们的乐队》的确是一档为年轻人打造的节目。
但它所谓的 " 年轻 ",不是潮流,不是跟风。
而是敢于对权威、传统、秩序叫板的肆意。
他们的舞台或许依然青涩、稚嫩。
他们说的话或许不够体面、谨慎、安全。
甚至他们之中有的人根本没组过乐队。
更别提拿来跟那些传奇老炮相比。
但 Sir 看中的正是《我们的乐队》展示的这种诚恳。
野心并不大。
口号并不响。
但在表达自己的路上,绝不让步。
如果说去年掀起的全民风潮,是让大众看到,乐队并非小众文化。
那 Sir 期待,今年芒果 TV《我们的乐队》能让我们看到——
乐队文化不仅不会断层。
乐队,可以不只是乐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