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little soldier by Regina Spektor
3 月 11 日,引发巨大关注度的好莱坞丑闻——著名电影制片人哈维 · 韦恩斯坦被控性侵一案,终于尘埃落定。
纽约最高法院宣判,哈维因性侵罪被判 20 年,因三级强奸罪被判 3 年,两罪并罚共计 23 年。

哈维 · 韦恩斯坦是好莱坞著名的电影大亨,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就是由他创建。
他还作为制片人,凭借《英国病人》、《莎翁情史》、《指环王 3》等多次拿下奥斯卡。
2017 年,《纽约时报》曝出他涉嫌至少对 8 名女性进行性骚扰。

结果出来后,指控律师在庭外高举牌子,上面写着:
正义长这样:20 年 +3 年。

这场运动给了相似遭遇的受害者说出自己故事的勇气和契机,并成为实现社会平权的一股推力。

去年,在好莱坞三大女神的精彩演绎下,她的故事被大众熟知。
同时,它也是首部以 #Metoo 运动为蓝本,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
主演(左至右分别为)查理斯 · 塞隆、尼克 · 基德曼、玛格特 · 罗比

《爆炸新闻》
Bombshell
2019.12.20 美国

所谓 "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
昔日媒体教父罗杰 · 艾尔斯(Roger Ailes),便是位典型 " 有才无德 " 的小人。

论才华,艾尔斯在美国新闻界打下的江山,怕是难有出其右者。
作为美国著名右翼电视新闻网 "福克斯新闻(Fox News)"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
他凭借之前从政及电视行业的经验,仅用短短数年,便从零将福克斯新闻打造成全美最具影响力新闻网。
其发展之迅猛,堪称业界奇迹。

" 公平和平衡 " 及 " 我们报道,你来决定 ",是艾尔斯对福克斯新闻的定义。
这两句口号在当时喊得有多响亮,如今看来就有多讽刺。
且不说当时福克斯新闻的报道是多么有失偏颇。
其对待内部的女性员工,更是极尽物化和歧视之能事。

他特意将主持人上镜时的播报台换成透明桌子。
为的就是用一览无余的美腿吸引观众,进而提高收视率。

低胸紧身短裙便逐渐成为了她们不成文的标准工装。

疑问和异议是肯定存在的。
但也别问,问就是 "视觉效果"。

但他的另一系列猥琐操作,就是强权庇佑下的道德沦丧,人性扭曲。
东窗事发于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之时。
因成为特朗普的宣传主阵地,福克斯新闻的影响力达到顶峰。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
可艾尔斯终将自己的人生作成了抛物线:顶峰过后,急转直下。

她自曝自己被开除的真正原因,就是曾屡次拒绝了艾尔斯的性骚扰。
口说无凭,她手中还持有录音证据。
其中不乏艾尔斯十分露骨的向卡尔森提出性要求的言辞。
" 我早就认为你和我应该有性关系,你会好上加好,我也会好上加好。这样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

之后,福克斯新闻当家花旦梅根 · 凯利(Megyn Kelly)也讲出了亲身经历,更坐实了艾尔斯的性侵罪名。
在 06 年凯利离婚期间,艾尔斯曾趁机向她提出上床的要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出来,艾尔斯利用职权行使的种种恶行昭然若揭。
时间、范围不仅局限福克斯新闻。
早在 1960 年代,艾尔斯在行业里初露头角,就已经开始利用权利性侵女性下属。
《麦克 · 道格拉斯秀》(1962)任职期间,艾尔斯要求女下属提供性服务去换取工作机会。
他甚至还会录制性交视频作为威胁。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稍有风吹草动,资方大佬便主动将其摆平。
只不过这一次,面对声讨声量和确凿证据,艾尔斯再难逃责罚。
福克斯也不得不 " 忍痛割爱 "。
在卡尔森提交法律诉讼的两周后,默多克(福克斯董事长鲁伯特 · 默多克)即宣布艾尔斯下台。
艾尔斯的职业生涯,终在一片谴责声中草草收场。
福克斯方补偿了艾尔斯高达 4000 万美元的离职补偿金。
还向卡尔森支付 2000 万美元,让她对艾尔斯撤诉。

2019 年,Showtime 出品的 7 集美剧《最响亮的声音》,着重刻画了艾尔斯成败的一生。

今次的《爆炸新闻》,则在对性侵曝光事件还原的基础上,着重刻画了受害女性的心理活动。

晃动的手持镜头用以增加临场感。


自然,片中最出彩的,还是三位好莱坞女王级演员贡献的精湛演技。
通过她们所饰演的三位身份不同、状态不同的女主持人,让我们更全面的看到不同性侵受害者的思虑和反应。

从节目分量被削减到最终被辞退。
她的恨最深。

承受重压的她,坚持守住自己岗位的同时,也想到了暗中收集艾尔斯性侵证据。
这也说明了她的隐忍。
妮可 · 基德曼的演绎抓住了该人物的这一特点。
片中,我们看到的卡尔森,更是一种克制的抗争状态。
全程没有大爆发,却能时刻传递出一种愤怒和不屈。

她是当时最热门新闻台台柱,这是她的梦想,她要守。

她是艾尔斯恶行的遭遇者和见证者,这是她的噩梦,她要攻。


她更多的是纠结和权衡,这些情绪也随着事件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

再加上辻和弘(《至暗时刻》)给她做的特效化妆,外型上极致贴近人物原型。
影片也因此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一奖。

她十分传神的模仿了凯利的口音,气质上也努力向其靠拢。
塞隆也凭借对这个角色的完美诠释,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玛格特 · 罗比饰演的凯拉,则是影片虚构的角色。
据悉,这一角色是凝聚了很多事件受害者经历而生。
她在诉说满怀梦想和冲劲的未来之星,遭遇到性骚扰时的反应和心理。

片中,凯拉踌躇满志,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跟艾尔斯面对面畅谈理想。
艾尔斯却用狩猎的目光,看着这位有志新人。



意识到这是什么的时候,凯拉的表情和动作,都充斥着被羞辱后的恐惧和不安。

它刻画了彻底击碎一个年轻人对理想纯真向往的开始。
看着似乎没什么尺度,却是最纯粹的虐心。
拍摄时,导演也不愿让罗比重复拍摄这一桥段。
他用多部摄像机在不同角度同时拍摄,一次完成。

诚然,影片在叙事上确有瑕疵。
但三个角色定位的全面,三位演员的用心演绎,让这起事件在大众视角中变得更为立体。
也让影片多了一份动人心魄的看点,和更为深远的意义。
>>>>Metoo
艾尔斯性侵案,包括后续开启的 #Metoo 运动热潮,也迎来了不小争议。
有部分男性因此拒绝跟女性同事一对一工作。
2018 年初,法国上各界女性还曾在法国《世界报》联署发表公开信,称 #MeToo 浪潮犹如倒退回古老的猎巫时代。
我想,可能很多旁观者误解了 #Metoo 的真正用意。

而受到伤害的人,最理应得到的回馈是帮助。
可在性侵这件事情上,这些却变得复杂。
面对权利,如果说不,是不是就代表着丢掉饭碗,梦想破灭;


受害者想要维权,当真难上加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 #Metoo 运动会兴起的原因。

它希望足以鼓励大家意识到,自己有说不的权利。
它希望能矫正那些遗留糟粕,鼓励受害者能安心讲出自己的遭遇。
它希望群众不再漠视,受害者不再自我谴责。
它希望还给所有性侵受害者一份正义。
它最希望的,还是能改变这一现状。
有一天,大家可以不用再说 "Metoo"。
(爆炸新闻)
永远不要质疑自己的动机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