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从哪来?到哪去?

以下文章来源于烹小鲜,作者未蓝

春节档全员撤档、影院停工、《囧妈》院转网之后,院线电影仿佛消失在了社会舆论之中。仅有的存在感,大概在于二月底影院复工的消息传出,便立刻被更高的一波声讨声淹没。

在疫情爆发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院线电影行业沉默着,观望着,也自救着。

这其中,有被全行业、甚至所有观众关注并热烈讨论的商业大片,但更多的,是背面同样失去上映机会的中小成本文艺片。比起早在春节档开始前就铺开宣传阵势的大预算商业片们,这些藉藉无名、圈层较小众的文艺片们,声音变得更加微弱。

文艺片在 2020 年的生存空间如何?疫情过后,出路又在何方?

有人说,面对下半年大片扎堆上映,文艺片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在疫情形势好转、影院复工后,文艺片在档期和排片上可能存在很多新的机遇。

为此,我们联合幕后学院,于 3 月 12 日推出主题为 " 文艺片宣发的破局之路 " 的线上座谈会,对话嘉宾黑鳍影业创始人王子剑,前景娱乐创始人黄茂昌,和 FIRST 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

三位嘉宾就疫情下的情况,从破局、解谜、经验三个方面对文艺片长期以来的宣发困境,以及参与国外影节的方法论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两个小时的分享与建议,可以带给从业人员一些启迪和收获,为文艺片未来的破局之路做足准备。

文艺片网络发行取决于平台更高的宽容度

疫情导致《囧妈》无奈转向网络首发,成为春节讨论最热烈的行业事件。紧接着,由王晶监制、甄子丹主演的电影《肥龙过江》,也在从院线撤档后于 2 月 1 日上线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但两部影片之后,便再也没有院转网的情况出现。那么对于文艺片来说,疫情是否会起到加速网络发行的作用?三位嘉宾给出了两种观点。

王子剑和黄茂昌认为,网络发行本就是影片回收成本的重要管道,只是现在比例更大,所占文艺片的回收比例更高,甚至是其核心回收部分。十年来影院在增加、荧幕在增长,文艺片的排片率却始终很低。虽然院线票房分账不足以支撑文艺片的成本,片方也还是希望能通过院线的宣传促成其在更多平台上的回收。

不过随着市场环境和平台方战略的调整,以及海外像 Netflix 这样的先进平台在提供平台资源、介入制作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平衡艺术与商业的样本和示范,让片方看到了成本回收之外,网络平台有吸引力的地方。同时疫情也让业内看到了平台在 " 云娱乐 " 领域的开发和市场反馈,因此文艺片借助网络平台,达到更好的触及效果也并非不可能。

高一天则表达了悲观但期待的态度。在他看来,文艺片的网络发行,更多地取决于平台能否对这种低成本作品有更高的宽容度。毕竟文艺片一旦进入平台,一定会被更多的观众观看到。

但事实上,比起选择文艺片,疫情会促进平台在分线产品上做更多尝试,推动平台网络产品的细分化,如爱奇艺和猫眼正在做的中等长度视频产品。这类产品有可能会对文艺片等中低成本作品有更高的宽容度,并帮助它们触达更准确的人群。

而一旦文艺片选择了网络发行,面前也并非一片坦途。

王子剑提出,发行首先是买卖关系。为了让文艺片放弃其它发行渠道,平台必须完整覆盖电影的制作成本或市场成本。至于高于市场成本该如何定义,就需要有更细化的区分——是针对播放量数据来倒推制作成本,还是平台认可文艺片的艺术价值,像 Netflix 一样,愿意花费足够多的钱生产高品质的产品,来撬动未被打开的观影群体或吸引更多元的用户,并增强品牌价值。

同时,对制片人来说,无论是这类文艺片的题材把控,还是说服导演制作实际意义上的网络电影,都是实际操作上的难题。

回顾过去,文艺片的各种发行渠道尝试都不算成功。高一天建议,制作团队和平台应多针对观影习惯不一样的观影人群进行有效的营销策略规划,如病毒物料等方式。

同时他和王子剑也一致认为,选择平台发行能否有效果,取决于观众的构成模式在未来是否可能变得更多元。而网络受众的接受度,其实需要平台的引导,需要引入更多元的电影,来培养用户的观影习惯。最后,高一天将其归结为准入制度的问题,即是否能以客观偏行政化的方式,有更贴切、快速、适配性的变化,以打开渠道口。

黄茂昌则在梳理过平台所购文艺片后,强调了文艺片走网络发行,一定要有一个元素吸引平台或观众,如奖项、类型、话题等。

抢占档期排片,不如考虑如何精准发行

自二月底传出影院复工消息以来,行业内便开始思考影院复工后的排片计划及下半年的电影市场。

对于复工初期文艺片是否会考虑先于商业大片发行,利用好档期和排片优势,以及面对下半年大片扎堆上映的应对之策,三位嘉宾的回答也各有侧重。

王子剑指出发行是团队工作,它的启动速度和行业恢复速度,发行团队的成熟度和预算直接相关。对于那些资金压力更大的商业片来说,疫情好转后,会动用更多的资源争取排片和档期,这对文艺片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但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受众不同,宣发也不拘泥于商业片发行的大阵势,更注重点对点,因此他认为,文艺片与其考虑抢占档期和排片,不如考虑如何精准地发行宣传。

黄茂昌也同样强调了宣发方式的重要性。" 在影院复工和商业大片上映的时间差里,文艺片有机会能多一点排片,并不表示票房能增加,它不是由排片决定的。重点在于是否准备好一套完整的宣发方式吸引观众去影院看。"

因此他认为,那些已经在影节曝光过、随时可以上映的片子,通过争取排片,比较有机会和空间获得更多票房。但对于没有奖项等其它形式的宣传铺垫的无名小卒还是困难。" 电影需要思考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和观众沟通的工作。"

高一天则认为,疫情积压了行业能量,行业要快速复发活力,需要头部商业片来带动产业复苏,因此下半年市场留给文艺片的空间会非常小,但文艺片依旧可以寻找电影节等展示平台,先增加曝光,发行计划可以延后。他也相信明年观众进入商业片疲倦期后,文艺片会迎来更好的市场环境。

不要把文艺片当成标签或武器

疫情为全行业按下暂停键,文艺片导演现阶段的生存状况也备受关注。

接触过众多青年导演的高一天,建议创作者们在这段时间里,要逼迫自己用有限的资源进入到下一部作品的创作。" 他们的焦虑来源于生存、生活,还有前后作品之间的间隔期,但终极问题是能否将疫情下的沉淀转化成表达。"

谈及青年创作者如何在越来越多的人才扶持计划和创投会等活动中推销自己,黄茂昌强调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站在创作前端,高一天也告诫青年创作者们,不要用文艺片规训自己,不要把文艺片当成标签或武器。" 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人,更多能感受到温度的、有明确情感的作品出现。" 这也是他个人对于创作者的期冀。

2020 FIRST 创投会招募中

而作为 FIRST 影展的策展人,高一天也表示平台会坚持耕耘,以平台的开放度和严谨的系统,公平地面对每一个创作者,提供机会、承载 " 希望 "。同时作为平台也应该继续思考怎样更好地激活产业内资源,实现对接,而不只是停留在资源的引入,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平台的责任。

另外,对于流量明星越来越多地转型出演文艺片这一现象,王子剑也道出了行业的无奈。

" 目前的产业环境还是简单粗暴,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演员、监制是绝对的票房保证,但对于资方来说,演员是最简单能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基础,这必然导致创作者把选择演员的优先级顺序颠倒。但如果演员的可塑性高,还是可以做颠覆性的尝试。"

创作者不要为电影节打工

国际电影节、影展是文艺片自我展示、增加曝光的重要窗口。多少文艺片、主创在此一战成名,带来票房的飞跃、口碑的累积和事业的起点。作为国际影节影展的常客,文艺片在报选方面也大有学问。

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各大电影节 , 并屡屡获奖的资深制片人黄茂昌分享,国产片报选国际电影节,首先要找准影片定位和节奏。目前来说,国产片票房回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因此国际发行策略需要根据国内的发行节奏制定。电影节的选择,也应该围绕国内发行进行。

对比国外影片在开拍前就已经制定好国际销售发行策略,国产文艺片的发行体系还不够成熟,存在电影节参选与国内发行割裂、铺排混乱的现象,但已经有一些富有经验的团队开始做到电影节与国内发行的有效衔接。

高一天则站在文艺片创作者的角度,强调创作者不要为电影节打工。

" 电影节是出口和平台,它的功能是把闪光作品打捞出来,展示给更多的人。而且现在的国际发行公司也越来越成熟,会用专业渠道把创作者的作品输送到国际影展。"

同时,电影节也具备共通性。柏林、戛纳、威尼斯这类大电影节强大的吸附能力,会吸引很多小电影节的选片人关注亮相影片。各电影节自身也会建设系统,邀请更多的电影节选片人,解决选片渠道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作品。高一天相信,好故事在当下的环境已经不太可能被埋没。他也因此鼓励创作者回到表达的起点,不要为了电影节的取向而拍电影。

结 语

疫情之下,文艺片创作者们在沉默中积累沉淀,等待着春暖花开后用作品说话的机遇。

不论是院线端的精准发行,和网络平台方合作方式的新尝试,还是善用电影节窗口和流量艺人,都是文艺片在影院复工后、下半年,甚至未来走出宣发困局的希望之桨。

END

「幕后」发现大文化产业新价值

本文系「幕后」原创,请勿以任何形式抄袭,申请转载请加微信【zhaochenjie1992】备注【开白】

长按二维码加入幕后社群

或添加微信好友 ( zhaochenjie1992 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