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 @闲人电影丨
首发公号:闲人电影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曾几何时,国产剧似乎从来不为尺度担忧,只对题材和内容上心。
如 89 版《封神榜》,几乎囊括了所有禁忌元素。
露点、血腥、黄暴、惊悚 …… 堪称一代人的童年阴影。

比如当年创下收视神话的《永不瞑目》,陆毅和袁立两人花式滚床单,毫不顾忌屏幕外的观众是否脸红心跳。
还有古装喜剧《宰相刘罗锅》,未删减版里有许多香艳画面,可在那时并没有被剪掉,都完整放了出来。

进入新世纪后,现实类的电视剧增多,其中当属《生存之民工》最为大胆。
话不多说,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它——
又名:春天里
单集片长:42 分钟

剧中刻画了一帮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他们都有个共同的身份——在外打工的农民工。
播出至今已有十五年,仍有不少观众对剧中的角色如数家珍,如薛五、薛六、陆长友、谢老大、王家才……
可惜的是,看过这部剧的人还是太少,但这并不妨碍其豆瓣 9.5 的高分。

8 年后,这部剧再次于山东卫视重播,可惜已是阉割版。
由于黄渤的走红,阉割版增加了许多黄渤的镜头,而剧名也由之前的《生存之民工》改为《春天里》。
与原版相比,这次的重映版比之前少了 2 小时 24 分,占比达到整部剧的 10%。



如开头的跳楼讨薪,谢老大讨债被囚禁虐待,甚至泡在石灰水里,以及王家才在工地被打到头破血流等。
这些直戳残酷现实的镜头,在重映版里都消失不见。

尽管如此,现实这东西却不会像剧名一样被随意更改,也不会像剧情一样被胡乱剪辑和删除。
它只会冷冷的盯着你,看着你无力的呐喊。

在东北小城松江市,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怀揣着发家致富的美梦到大城市打工。
他们起早贪黑,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任劳任怨的在工地长时间的工作,可到头来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老板无故拖欠他们的工资,不仅推三阻四,还出言威胁和恐吓,迫于无奈,他们只有团结起来,集体讨薪。

眼看一年过去,他们依旧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薪水,上百人挤在简陋的工棚里,有家难回。
到了秋收的季节,大部分人必须赶回家务农,可是钱还未要到手,每个人都不甘心,随之尝试了一些办法。
如追老板的面包车,祈求他的可怜,换来的却是嚣张跋扈的对待,两难之下,他们决定一部分人回家秋收,一部分人继续讨薪。

他之所以会拍这种不会受到市场青睐的题材,一是因为拍电影让投资方亏钱,只能转拍电视剧赚钱,二是因为他觉得小人物的故事该被大众知晓。
为了让演员们更加贴近农民工的形象,管虎专门从建筑工地找来了 40 多位工人参与拍摄,和演员同吃同住。
拍到最后,当黄渤、雪村等人与其他农民工蹲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连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分不清哪个是演员。
以至于在播出时,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演员们也不抱怨,因为从来没有这样一部电视剧能够让他们尽情发挥。

饰演工长谢老大的马少骅,在拍摄一场摔下铁楼梯的戏时,坚持不用替身,要求真感觉,否则不够真实。
拍完后,他的背都是淤青。

为了与剧中的角色相近,他在休息时就带着铺盖到宾馆的阳台去晒,让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
有好几次都被保安误以为他由于事业或感情受挫要跳楼而报警。

如受夹板气的谢老大,他的嗓音游走在破音边缘,有一种声嘶力竭的感觉,光听起来就觉得这人肯定饱经风霜。
尤其是掏钱时的谨慎被马少骅演的极其传神,就连最难注意到的指甲盖都是脏兮兮的。
只见谢老大小心翼翼地转过身避开别人的目光,然后从被衣服遮盖住的钱包里掏钱,死死的攥住,用力的一张张地数。
这种神情举止,受过苦的人都感同身受,恨不得一张钱掰成两瓣花,又有种舍不得自己的心血被轻易的花掉的纠结和难过。

他是个悲情的人物,来到城里想法设法的赚钱,可命运却对他不公,老婆跟人跑了,儿子不理解他,生活又把他逼疯。
他的扮演者陶泽如在诠释这个角色时达到了人戏不分的状态。
其中有一场戏,是他得知老婆背着他与有钱人私会的真相后,站在大街上控诉社会,谴责良心,几分钟的破口大骂,让他的情绪近乎疯狂。
导演喊咔之后,陶泽如还在戏里走不出来,精神恍惚了许久才缓了过来。

一开始,自然会有人不满,认为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让自己等,但看了他进组的戏后,都为管虎的决定拍烂手掌。
黄渤把薛六的简单、傻乐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不用过多化妆就能融入角色的外貌,更是得天独厚。
后来,黄渤的朋友在电视上看到他,还真以为黄渤当了民工,打电话向他询问情况,想要给他打钱。

在管虎的视角下,剧里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他们是小人物,有底层的淳朴善良,但也有市侩小民的缺点。
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气质让《生存之民工》所反应的现实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

它虽然是虚构的电视剧,但是却折射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承担了该有的社会责任感,拔高立意的同时让观众警钟长鸣。
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不遮掩、不讨好,只为真相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