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之前对格斗感不感兴趣,这几天你一定听过这个名字——
张伟丽。
去年 8 月成为亚洲首位 UFC 冠军后,引起过一阵关注。
此番经过五个回合的激烈血战,成功卫冕,才算是真正爆红出圈。

还好她本人回应说没事,大家才稍微放心些。

对手很强——
乔安娜比赛经验丰富,防摔好且站立技术强。
曾五次卫冕 UFC 冠军,是现役女子格斗选手的领军人物之一。

因为国内疫情的缘故,张伟丽 2 月 1 号就早早出发,途径泰国、阿布扎比,辗转 20 多天才到达拉斯维加斯。
期间担心签证批不下来,又因隔离不方便训练。
焦虑、紧张、疲惫。
只想赶紧比赛完,把胜利作为一种祝福送给自己的祖国,然后好好休息。

还不忘呼吁全人类一起努力,战胜疫情。

年少时志得意满,14 岁拿下省青年散打冠军,却因伤病 17 岁就早早退役。
20 岁 " 北漂 ",做过收银员、幼师、前台、保安。
历经伤病、质疑,却还一路坚持。
漫长而又艰辛的无名期,和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如出一辙。

老妹儿今天想说点别的。
张伟丽火了之后,她之前采访时的金句又被网友翻了出来。

可一旦回到现实情境,分分钟被打脸。
去年张伟丽首次夺冠,创造了历史,原本是件值得国人为之骄傲赞扬的事情。
网上却有不少略带讽刺的调侃品评:
" 谁敢娶?"

" 家暴起来老公死惨惨。"

因为它表面上十分 " 善意 ",内里却还是偏见作祟:这项运动对于女性来说,是不是太暴力了?
" 只有我一个心疼这姑娘吗?"



女生怎么能穿短袖短裤,怎么能练摔跤,和男孩比赛怎么可能会赢。
无论凑个热闹还是 " 出于好心 ",对女性或多或少有些贬低之意。


即便全球顶尖的运动员,也难逃性别偏见的束缚。
UFC 官方记者会,主持人问张伟丽,你的相亲标准是什么?

让老妹儿想起了女性企业家接受采访时必 cue 的问题:
你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就吐槽过,自己很不喜欢这类问题。
因为它代表着一系列针对女性的严苛要求和社会偏见。
" 这其实是给女企业家加了另外一层要求,
就是你不仅要管公司,
而且如果你不管孩子的话,
你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这种评价非常不公平。"

同样都是超级英雄,每次复联宣传期间,其他男演员都会被问到作品、剧情相关的问题。
话筒一给到斯嘉丽 · 约翰逊:黑寡妇的紧身衣里穿不穿内衣?
寡姐 ......

与此同时,她也是个仅凭声音就能拿下罗马电影节影后的实力演员。

但仅仅因为性感、漂亮,就被人想当然地当成 " 花瓶 " 对待,默认你只能谈论身材、时尚这类话题。
好莱坞 TOP 级女演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女性的境遇。

太健壮了不行,比男的还厉害,谁还敢要你?
太性感了也不行,看上去就不像良家妇女,免不了受人风言风语。
女性最好温和、柔弱,更重视家庭和情感。
所以哪怕她们有着常人遥不可及的事业成就,仍然要被社会规范代入 " 女友 "" 妻子 "" 妈妈 " 等几个标尺,进行评判。

并不是张伟丽一个人遭遇过的偏见。
长久以来,社会对女性有着许多刻板印象。
该穿什么衣服,该从事什么工作,该什么时候结婚 ……
一旦 " 越界 ",轻则引来异样目光,严重的更是赤裸裸的歧视和羞辱。
之前热依扎因为穿个吊带衫,就有网友骂她是为了博眼球。
有的评论还上升到了人品道德、影响下一代的高度,就问你听着怕不怕?


会不会太无聊、太寂寞(开玩笑,单身超爽好吗)......

除了为国争光以外。
她作为顶级运动员所展现出来的自尊和无畏,鼓励了更多女性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束缚,勇敢去做她们真正想做的事。

她可以在比赛中勇猛凶悍,也可以在生活中温和柔软。

可以靠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不断精进,在男性林立的行业赢得尊敬。

也能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力量和腹肌,不被单一的审美标准束缚。
去拼去闯,喜欢什么就主动争取,而不是等待男性挑拣。

更没必要被所谓 " 女神 "" 女王 "" 女汉子 " 这类标签妖魔化。
即便外表结实有力,可以单手拧瓶盖、吃几人份的午餐、一个人搬一张梳妆台。
但也有伤心脆弱的时候,也会被别人的异样眼光刺痛。
" 胖一点怎么了?我们也是女人啊。"

用实力去捍卫自我,用理性去对抗偏见。
更重要的是——
各位编剧睁眼看看吧!
我们已经有现成素材了,都能培养出世界顶尖的女子格斗冠军了,就别再沉迷于傻白甜、恋爱脑,嘴上喊着独立却依旧靠男人上位的大女主了。
请让这样丰富立体、充满力量的女性形象更多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