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讽刺!这部电影打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在电影界,有句话说得好:" 美国电影是商品,欧洲电影是艺术品。"

虽然奥斯卡的知名度更胜一筹,票房吸金能力也更强,但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往往能给影迷带来更超前、更有深度的作品。

今天梨子给大家带来的这部电影便是在 2017 年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佳作。

虽然整篇写满了讽刺,不过我们依然有幸能窥见其真容——

《 方形 》

戛纳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所谓「方形」,其实只是一个方框,不过它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

方形之中是关爱与信任的圣所,在它的界限之内,我们共享平等与义务。

这是身为博物馆馆长的 克里斯蒂安 展览 " 方形 " 的目的和初衷。

然而,他并不能真正接受自己推崇的理念。

路边有流浪汉在乞求帮助,他视若无睹;

女孩呼叫救命,他袖手旁观,直到旁人叫他帮忙,他才碍于面子参与进来;

可等他缓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在刚刚拉扯中,身上的钱包手机手表早就被洗劫一空。

这个骗局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外力让男主被迫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这其实是电影里第一个被人为构造的「方形」,顺着这一条线索,男主将在这一系列连锁事件中,拉扯难耐。

《方形》的海报中,一个赤裸上身的野蛮男人站在高档餐厅的圆桌上。

其实,这是一名行为艺术家,正在美术馆晚宴上表演。

这个 " 野人 " 会因为不同人的反应,给出不同回应。

每一个靠近 " 野人 " 的宾客都如坐针毡,只能通过尬笑,摆弄桌上的餐巾酒杯来掩饰焦虑。

但即使焦躁难耐,但在座的宾客也要忍受下去,因为这是 " 艺术 "。

也正是宾客们这种假装 " 欣赏艺术 " 的虚伪,让 " 野人 " 开始放肆——

他开始打掉宾客的眼镜、跳上餐桌,把餐巾扔到了克里斯蒂安头上,甚至还一把将女宾扯到地上,欲做些不可描述的事 …

大厅里,所有人都还在保持着欣赏艺术品时该有的安静和体面,他们低着头,内心焦灼却都不确定自己是否该出面制止。

因为这是 " 艺术 ",如果你出面阻止,那便是亵渎,就代表你愚昧。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位被克里斯蒂安诬陷的小男孩。

克里斯蒂安手机被偷之后,用电脑定位到了小偷所住的居民楼,但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间,于是他挨家挨户发了一封要求小偷交出赃物的 " 威胁信 "。

第二天果然收到了失而复得的手机,然而,这栋公寓里,一个无辜的男孩被父母误以为是小偷,受尽了各种惩罚。

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小男孩,满腔愤怒地来找克里斯蒂安讨要说法。

但我们这位艺术馆馆长,在面对失控的 " 野人 " 艺术家时能表现出无限耐心,却在面对这个被自己伤害的小孩时荡然无存,甚至还失手将孩子推下了楼梯 …

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巨型的 " 方形 ",方形之内,每个人都不得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纵观整部电影,你会发现许多人都和克里斯蒂安是同一类人。

博物馆受到流量的束缚,他们为了提高热度选择了铤而走险;

主持人在台上要时刻注意形象,台下即便有人说脏话也不好意思制止;

宴会上的宾客无疑是最典型的例子,没有人对 " 猩猩 " 动手的时候,自己也不好意思对 " 猩猩 " 动手。

当大家都动手的时候,又变得不好意思不动手,于是跟着大家一起打 " 猩猩 "。

这虽然是电影的虚构桥段,但也是事实,跟风、盲从,避免自己与众不同,成为别人眼中的 " 异类 ",这不就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事吗?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说大实话的人,指着每个人的一些缺点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这部电影都会有一种被戳中痛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