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16 年的鸽子。
8090 后的童年回忆,《陀枪师姐》第五部,来了。

将正式迎来第四代。


还有一个童年不可承受之重。


都有点弟弟了。

见证下这位最强 " 童年阴影 "的诞生——


年代久远,但胆量超前。
连环杀手、分尸、黑帮火并、卖淫集团、洗钱,均有涉及。
犯罪细节,有声音有画面。

能让警察家人为自己 " 作伪证 ",构陷警察杀人。
就问你怕不怕。


叫鲍国平,某名台词,就是出自他口。

他弄的 " 事情 ",包括但不限于,奸杀包括未成年在内的十余女性。
范围从站街女,到普通人,甚至大明星。

真正阴影的,是他犯罪的无孔不入。
杀人途径,再普通不过,夜班的士。


都可能成为被选中的对象,可以说是倡导 " 不出门 " 的最佳宣传委员。
高能的是,他不在途中下手。
而是尾随到家门口,在猎物进入自以为的 " 安全区 " 后,再掳走。

受害者视角(也就是我们)看到的。
不是人脸,而是戴着黑色渔夫帽、有大齿面具的魔鬼脸。
与此相伴的,也没有传统杀人犯一刀给的痛快。
而是随着恐惧不断增生的窒息感。


让童年的我清晰认知到了什么叫生命的脆弱。
而比如此悍匪存在更可怕的是。
鲍国平的犯罪,完全没有 " 看新闻 " 的猎奇感。
而是觉得,就近在眼前。
街上每个人,都岌岌可危。
筛选犯罪对象的条件单一,女性,有出轨新闻的。

那间一天要光顾三回的早餐室。

说话吞吞吐吐,动作畏畏缩缩。
要隔很近才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
属于人群中,最容易被欺负的。
很可能,前天他上菜晚了五分钟,你还骂了他。

日常,也看不出异常。
会赖床,在固定时间,给一个叫 " 翁文成 " 的朋友打电话。
如果,没有发现那位名叫 " 翁文成 " 的好友,已经去世两年。
变成了干尸,一直藏在衣柜里。


被分裂人格 " 翁文成 " 控制杀人的真相,没人能知道。
先呈现了罪犯的残忍。
再告诉你,罪犯不远,就在身边。
而所有习以为常的正常,能在某一天,突然变成解释异常的证据。
渲染的,是藏在日常细节中的恐怖。
小时候的恐怖诅咒,不是考试打零分,你妈变成班主任。
而是," 出门碰到翁文成,吃饭遇到鲍国平 "。
因此,童年成年,皆是阴影。

直接粉碎了童年派努努力能轻松打败罪犯的英雄梦。

警局制定了名为" 请君入瓮 "的计划。
夸大有夫之妇三元的桃色绯闻,让女警成为加害目标。
没人想过最坏情况的发生。



案发前一分钟,三元正在接受老公的肉麻告白。


说好的主角光环没了。
影视剧中,好人一定能打败坏人的结局,也成了童话故事。
还有另一真相,也让童年无知的我,再也不敢和表弟抢鸡腿——
追凶,从最亲的人开始。
越亲近,矛盾越不可调节。

女服务员阿丽横死在某后巷,死因为失血过多。
后辈写着 "y 妇该杀 "。
现场血迹干净,不像案发现场。

以及男服务员,表兄弟阿全和阿安上。
阿全又叫口水全,欠赌债,除了吹牛啥不会。
阿安老实巴交,一人能干三个人的活。
但怀疑,又是不符合逻辑的。
茶餐厅干干净净,没有异味和异常,还一直有不少食客光临。


但老板娘却说,从来没换过。

因为阿丽的曾经职业,把她列为" 妓女连环杀手 "被害人之一。
没有怀疑到茶餐厅的人,因为太熟。
直到一个变态心理选择题,敲响了警钟。


回到家后就杀了亲姐姐,请问为什么?
大多数人猜,因为心仪的男生是姐夫。
只有老实的阿安,答出了最正确也最变态的答案。

只有对生命极度漠视的人,才能有这种逻辑。
" 老实人 " 的面具被揭开。
茶餐厅,也成为是情侣的阿安和阿丽最大可能见面的地方。
平常看,茶餐厅一切如常。
但成为嫌疑对象后,难保不会有马脚露出。

人来人往的收费柜台前,是大量喷射状的血迹。
就是在这里阿丽被捅下了第一刀。



更难以消化的,是阿安的变脸。
案发当晚,两人在茶餐厅吃烛光晚餐。

拿阿丽最喜欢吃的番茄汁。
转身,就戴上了渔夫帽和面具,把阿丽杀死。

人性有多少是真的,永远猜不中。
而杀死亲密爱人的原因,正义得扯淡,替她赎罪。
鲍国平,再次出现。
在肉体折磨后,进一步制造 " 心灵阴影 "。
原来,入狱的他并没有被限制。
而是把有潜在精神疾病的阿安,当成了杀人工具。
拿来控制他的,就是带有宗教信仰的《圣经》。

信件传到第三人的手中,也难以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杀死阿丽的理由,是 " 用血赎罪,躯体死亡,灵魂重生 "。
句式非常圣经,瞬间就糊住了教徒阿安。
堪称是童年影视中掌握" 精神控制 "的第一人。


服刑期间刻苦攻读文凭。
每日做礼拜,是虔诚教徒。
像极了心灵鸡汤主人公。
用反常表现,掩盖了一个精神分裂病人反常的正常人表现。


掌握了犯罪证据,也难以定罪。
因为香港没有死刑。
对已经是终身监禁的鲍国平,不会有任何影响。

让杀人犯人格 " 翁文成 " 终于是躯体死亡,灵魂嗝屁。
还难保不会有下一个阿安。
在狱外接受 " 翁文成 " 的杀人指令。
但鲍国平留下的心灵阴影还不止这些。
在之前,罪犯被抓后分配到的台词,都是大彻大悟的忏悔。
可是 " 翁文成 "" 阿安 " 们,是杨不悔。

因为愚人太多,才不得不默默惩恶扬善,做 " 好事 " 不留名。
无法说清童年的我心情有多复杂。


主角们只能说," 作为执法者只好尽力而为 "。

比如,为什么获得 24 小时看护的三元,偏偏在被强暴前夕,身边没人保护。
犯案频率高,手法粗暴,但犯案后没留下任何信息。
与教育程度不高的阿安,通过摩尔密码传递杀人信息的方式也略扯。
可以看成是影视制作人员,通过夸张罪犯。
对人性的一次重构和叩问。
普通人和罪犯的距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11 岁虐童案,就可以看成是鲍国平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经过监控,排除了父母和菲佣嫌疑。
发现是一直得不到父母关心的男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分裂出了 " 爸爸人格 " 来惩罚自己。
因为及时发现,男童还有摆脱心魔的可能性。

从小和当刑警的大哥生活。
大嫂当面温柔,背后经常殴打鲍国平。
发现大嫂出轨,暴力程度升级,心灵阴影也不断加深。
鲍国平越来越弱小,也越来越需要人拯救。
直到有次殴打被外人发现,才终于得救。


让分裂出的人格 " 翁文成 " 逐渐成长,打败了鲍国平本来人格。


事后回头看,除了鲍国平的软弱," 翁文成 " 的凶残。
忘记关心童年鲍国平心灵创伤的每个家人,都有责任。
日常多一点小善。
就不会让大恶人有出现的可能性。
抱紧身边的他,人间就没有鲍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