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获奥斯卡奖最多的人是谁吗?
华特 · 迪士尼。
也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传奇闪耀,直到逝后依旧受世人的怀念与热爱。
如今迪士尼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实体梦工厂,只要是个孩子或心中还住着孩子的大人,都逃不过迪士尼的童话梦。
我们沉浸在这个梦游仙境里,却从未想过这个梦是如何实现的,它的雏形长什么样,开发团队是怎样一群人,以及灵感来源于哪里。
最近有一部高分纪录片,就讲述了迪士尼乐园成功的幕后故事——


因为资料够详细和全面,镜头够古早和大胆,所以尽管才上线 3 个月,《幻想工程故事》就已经被人誉为讲述迪士尼幕后故事最好的一部纪录片。
片中不仅揭秘了迪士尼的幕后故事,还详尽了创始人华特 · 迪士尼的生平。
他的才华和魅力都跃于荧屏,几乎可以当作人物传纪来看。
华特 · 迪士尼出生于 1901 年,早在创立迪士尼主题乐园之前,华特就是一间动画公司的老板。
《小飞侠》、《仙履奇缘》、《睡美人》等早期那些脍炙人口的动画片,都是由华特公司推出的。

所以 20 世纪 50 年代,在华特厌倦了日渐增高的动画成本投入之后,他萌生了建造主题乐园的想法。
起初这个想法很小,华特只是想在公司对面的空地上建一个小型游乐场。
这个游乐场不能像其他游乐场一样垃圾成堆、人群喧闹,没有低级吆喝,也不能环境嘈杂。

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政府驳回了。
他们认为建造游乐场会使城市变得更浮躁,所以华特负气离开,去阿纳海姆找了另一片更广阔的荒芜之地。
于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首先从华特开始,他建造迪士尼是概念先行的。
为此他组织了一支开发乐园的梦之队,名叫" 幻想工程 "团队。

唯独没有建筑家、数学建模师、开发测试人员、工业工程师这类人员。
这样一支充满艺术性的 " 开发 " 团队,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因为这代表这个团队中几乎没有人能干实事,大家都只会在纸上做梦而已。

当数据和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这群理科生只会说这个不行、那个不现实。
而华特要的,就是一群敢于做白日梦的人。
然后团结在一起,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建造一个真正的童话乐园。
这个乐园要超乎想像,要有隔绝现实的梦幻感,要恒久且神圣。

比如做动画编剧和特效的人,开始学习构图建模;
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插画师,为了主题项目而学习三角函数;
一个不被主流认可的着色师,被华特叫来给乐园卡通人物做服装设计。
这些造梦者聚在一起,做着一件似乎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就像过家家一样。
看着纪录片你一定会感叹,闻名世界的迪士尼巨型产业背后,原来是这样一群人。

比如在建造水上项目的时候,团队发现他们已经没有经费来买河道边的树了。
于是,华特就在报纸上登广告,表示只要任何人的院子里有不想要的大树的,他们都可以提供免费移除服务。
果然没过多久,团队就收获了来自各家后院的各种大树,有热带树、橘子树、苹果树等等。

整个过程充满了诙谐之气。
还有预算不够的时候,华特想到了跟一家落败电视台合作的办法。
他们把迪士尼乐园的建造过程拍下来,做成了一套周播剧给电视台播放,以换取 500 万美元的建设资金。

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后来乐园的开业果然吸引了全国的注意。
22 台摄像机直播了开业盛况,8300 万人观看直播,几乎人人都想去现场一探究竟。
仅仅 2 个月,迪士尼就迎来了 100 万名游客。

比如开业第一天,假票就使游客数量达到了乐园容量的 3 倍,还有疯狂大冒险里的项目保险丝被烧断、自动售货机断货、秩序混乱导致卡车项目乱套、旋转杯破裂、整体供水不足、柏油路熔化 …… 等等。
刚开业第一天,迪士尼就招来许多恶评,媒体还宣称华特的梦是一场噩梦。
但这场 " 噩梦 " 并没有因为这些恶评而被扼杀掉,华特吸取教训,不断从细节上改进乐园的设施。

那是一支理想的创业梦之队。
里面的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他们为此学习新技能、用各种奇思妙想解决新难题,乐此不疲。
大家各司其职、意见不一定统一,但梦想却很统一。

最后,这群造梦者创造了迪士尼主题乐园,让这个世界又多了一种全新的新兴产业。
影片一共 6 集,除了以上,我们还会在片中看到许多元老的采访,看到迪士尼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

还有那些脑洞大开的设计、吹毛求疵的细节、果断大胆的商业决策、精力充沛的事业精神,以及同舟共济的决心。
迪士尼乐园之所以能够成功诞生,就是因为它背后有这样一群人。
《幻想工程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如果不是因为热爱,如果没有这支绝无仅有的童话梦之队,迪士尼不会创造如今的神话。
只有相信不凡,才能实现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