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黄轩」接了肖战的案子

4.0 分了。

黄轩、佟丽娅、陈数主演,号称 " 国产公关第一剧 " 的《完美关系》。

远非完美,连及格都算不上。

那么,公关又是怎样?

有的人首先会想到——

沉默是金。

特别是在遭遇复杂、瞬息万变的困境时。

要么黑天鹅,突发、小概率而引起连锁反应的负面事件。

要么灰犀牛,大概率而影响重大的潜在危机。

沉默,看上去像是最不出错的选择。

真的?

听到这,Sir 的老朋友 @钱德勒 表示不敢苟同。

他还真的有过近两年的公关行业就职经验,时不时在微信群里拽出 PR、GR、风险切割、危机公关等 " 大词 "。

用他的话说:

有些人对公关的想法,真的很危险。

文 | 钱德勒

Sir 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多谢 Sir。

最近看到这部剧,还有突发的 "227 大团结 ",一时间错愕、憋屈甚至些许被辜负的 " 愤怒 ",浮上心头。

两年啊。

熬夜拼方案,时而甲方、时而乙方,多种 " 体位 " 只为达成最佳效果。

后退的发际线白退了。

想说,就是因为一个强烈的认知——专业精神不容儿戏。

今天,就结合该剧讲清楚三件事。

" 危机 " 是什么?

沉默的代价大吗?

公关最忌讳什么?

01

危机都是灰犀牛

近期最大的一场公关危机。

是在疫情期间,也狂收热搜的肖战和他的团队。

他们一定没有想到,一个过度 " 紧张 "" 忠诚 "、" 热情 " 的粉丝一次 " 冲动 " 的举报行为,竟然引发了号称 "227 大团结 " 的网络事件。

不但出圈,引起粉圈外的知识精英关注,讨论的深度直抵 " 文化的本质 " 是什么呢?

可以想象得到,这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是超出肖战以及他团队、部分粉丝所能承受的。

相比理解力、应对能力一时都很难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去应对。

所以,"227" 对肖战和团队而言是一只扑腾着硕大翅膀的黑天鹅吗?

是一次全民聚焦的 " 危机 " 吧。

的确是。

怎么破?容我卖个关子。

先从这只鹅说起。

《完美关系》第一集,一只黑天鹅飞过来。

明星出轨行为被狗仔偷拍到了。

双方公关开始各自出方案。

女的说:

男的提出不同方案:

用什么样的文案,在什么样的时间,去疏导负面声音?

还记得吗,现实生活中 " 中国第一狗仔 " 卓伟,和那一次 " 周一见 " 事件。

照片,如果够真实,够震撼,是足以摧毁如日中天的明星前途,使其陷入难以翻身的骂名里。

特别是,这个明星传递出来的 " 人设 " 还与出轨背道而驰。

不多说。

在电视剧里,我看到很多应对这次危机的 " 错误 " 做法。

嘴里喊着十万火急要处理,结果剧中 " 独立公关人 " 卫哲拖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酒店。

什么概念?

网上已经传疯了,当事人有的没的细节会被无限放大、重组,进行再传播。

滚雪球的效果,光是要联系媒体希望放过一马,也得累死几个人。

何况,对于公关的理解,可真不能是 " 求删稿 "。

甚至,有人看了此剧,会不会得出一个结论:

危机公关,是不是主要给明星(公众人物)擦屁股的,处理这些棘手的负面事件。

公关 = 洗白?

负责任地说。

不是。

首先,处理明星绯闻、负面事件在整个公关行业里占比相当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绝大多数公关是服务于企业、品牌或者机构。

其次,就算有类似的案子接到,也不是这么个处理方法。

亲自出任私家侦探,靠证据与对方谈判,为 " 苦主 " 挽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没哪个公关有私家侦探的资质,如果贸然拍摄、取证,是很容易涉及到隐私侵权的。

当然拍摄技巧、跟踪能力也是隔行如隔山。

太幼稚,太想当然了。

狗仔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即使是明星出轨这样的 " 破事儿 ",除了第一时间扼制声量的扩大,也需要头脑冷静地帮客户算账。

代言怎么办?票房怎么办?等等。

有一部英剧《flack》,中译名就是《公关》。

里面也有一桩跌破眼镜的 " 性丑闻 ",刚刚宣布婚讯的男星,居然跟未成年男性性工作者开房 ……

狗血的戏剧性也是指数 max,不能比对真实行业。

只能领会精神。

拨开狗血,男星未婚妻请的公关,有一点说中 " 要点 " ——

危机之下,止损是第一诉求,不是吵架斗气,打击报复。

尽可能多的保护正在流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真的要好好说说什么是公关眼里的 " 危机 "。

记住下面几句大实话:

所有公关都不希望 " 危机 " 出现,所有的 " 危机 " 绝无万无一失能够翻盘的解决方案,能做的只有止损。

危机,就是危机。

什么意思?

企业产品造假了,你能把假的说成真的?

当事人违反公序良德,甚至违纪犯法,你能把错的说成对的?

如果公关这样做了,早就混不下去了。

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

如果出轨是真的,明星就是违反了婚恋关系的 " 契约精神 "。

能做的就是真诚地认错,并且希望取到另一半的原谅。

哪怕效果并不如预期,但确实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做法。

所以,我曾经见过一些很迷惑的错误示范。

陶喆的 PPT 回应,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诚,故弄玄虚。

第一时间果断地亮出真诚,道理很简单,是在更大的风暴来临之前,这几乎是最好的做法。

或许,有人会问,有些企业为何迟迟不回应负面事件。

放心,专业的公关不会躲。

你看到的静止下面,实则快要沸腾。

内部一定在商议最好的回应态度、表达方式。

甚至需要考核到法律、财政收益等环节。

效果的确有好有坏。

但逃避和躺平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

只能说公众对于时机的耐心,与实际进行的时间成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危机,能不能避免?

保守地说,至少一半以上是可以的。

假设卫哲接了这个明星的案子。

那就不会是在出轨当天才出现,而是会至少提前数月甚至一年与这个明星接触。

刚才关于肖战卖的 " 关子 " 可以说了。

肖战和团队一开始就没有管理好粉丝的预期。

心理距离不合适,对于粉丝的过度依赖,隔绝非粉丝甚至媒体的声音等等。

在我看来,都是今天困局的 " 预兆 "。

切割了极少数的 " 危险分子 ",会不会让更多粉丝觉得 " 唇亡齿寒 "?

但如果不愿意切割,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结果就是蛋黄蛋清混在一起,一笔糊涂账。

最好的风险管理就在日常作业里。

有些企业开始 " 流行 "CEO 营销,就是专人专职服务于企业精神 icon 的公众形象。

几乎,市面上被认可的大多数企业家,明星背后都有强大的公共团队。

他们的工作细致到发型、体态。

国内的不举例,比如前几天 Sir 提到一部纪录片《美利坚女士》,就能看出美国歌手泰勒背后公关作用的痕迹。

传递强烈的 " 性别平权 " 信号,果然引出她最新的 MV 作品《The man》。

她真的成为一个男人。

公关团队需要做的就是,与客户做充分的沟通和了解。

如果想达成好的效果,不出 bug。

双方必须坦诚相见。

甚至明星最好交代自己是否有私德问题,有无交往非婚恋关系的对象。

交代是为了让公关来判断。

尽管公关不能插手客户的私人生活,但也需要考虑几点:

1,这个客户的自控力强不强,能否在合作期间尽量不出事。

2,如果出事了,我有无能力接得住,并且完成止损。

如果第一个答案是,无药可救。

坦白说,有些公关可能就要考虑接不接的问题。

在商言商,选择都是双向的。

所以,卫哲号称公关达人,看起来很有品味,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拒绝接这个案子。

赚的钱不能填补品牌受损的坑。

02

沉默的成本

在影视界,因为有一些说错话的先例。

比如经典的,阿娇的 " 好傻好天真 "。

会给后辈一个概念,出事了,是不是最好什么都不说,让风波就这样过去。

我不敢说,沉默完全没有用。

做出这样决定的逻辑,无非考虑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甚至相信,仅三天可见的话题生命力。

但其实,不代表它真的消失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绝大多数公众人物的负面新闻,一定会正在诡异的时间沉渣泛起。

这就是,为何我们尽量要在负面发生之前,公关要提醒客户花更多精力放在 " 不犯错 "、" 不违规 " 上。

正直、正义还有道德,实际上永远都是各行各业达成的共识。

一味躲闪的沉默在今天,变成一件特别奢侈的事。

比如肖战和他的团队。

因为肖战的沉默,使得他的言行被更多质疑 " 拷问 "。

也许这十问并非每一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是被设置的。

但因为肖战的沉默,使得这些发问又变得很真实。

道理很简单,一方的声量占据主导,你听谁的。

也记住下面的话:

每一次的沉默都是有成本的。

客户(明星、企业家等公众人物)的沉默、不作为,就意味着服务于他们的公关团队不能沉默,花钱花时间,这就是成本。

越错过黄金时间,越难挽回。

难。

慎用沉默的权利,与慎用说话的权利是同等重要的。

作为公关和影评人的双重身份,我尤其推荐两部 " 不沉默 " 的电影,巧的是都发生在英国。

一部是《国王的演讲》。

乔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在二战之前发出鼓舞国民的演讲。

群臣的奚落,还有权力角斗,国民的惶恐,对于他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 " 危机 "。

设想一下,如果他连站在麦克风前的勇气都没有。

又如何指望前线的士兵对他,对这个国家有信心,去浴血奋战。

打个比喻,战前的集结号比战后的丧钟更有价值。

无论是公关还是客户,能够勇敢地为自己的行业、人生做出一点正面、勇敢的改变,可能就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一部就是《至暗时刻》。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个老年人要面临一个选择:

是向纳粹妥协做奴隶?还是战斗到底,哪怕可能全军覆没?

希望的拐点并没有那么清晰地出现,缥缈混沌。

收拾前面错误策略的 " 残局 ",打起精神应对。

是丘吉尔的选择,他同样站出来发布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

如果仔细看这部电影,不难看出,他克服了什么。

像沉重的 " 黑狗 " 压在身上的躁郁症,自言自语,情绪不稳定。

" 不会改变主意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我特别想通过这两部电影说明,不再沉默是需要比沉默更大的勇气的

当它被重视、提上日程,并且慎重、精细地准备。

就是危机到来时,所能做也应该做的唯一正确的事。

不要想着逃避,甩锅以及含糊其辞。

03

影子公关

《完美关系》中的卫哲,给我最难受的还不是 " 油腻 ",相信这是因为被剧本设置的人设, 必然推导出来的一套演绎方法。

戏剧化,概念化。

这就是编剧团队对于公关没有做真正的了解,是想象出来的角色。

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

公关比明星的派头还足。

对客户冷嘲热讽,进行道德审判。

动辄要碾压对方的智商、专业,哪怕仅仅只是气场。

继续悬浮,继续虚假。

而最根本的 " 误解 " 是:

你们摆错了公关的位置。

该剧造了一个词,独立公关人。

好像挺潮的,但实际上在现实行业里,这就是在 " 作死 "。

所有公关人都是团队作战的,各司其职,发挥所长。

简单数一下,有做 PPT 的,有设计新媒体物料的,有写新闻通稿的,有投放的,有媒介的,有办线下活动的,有做决策参考的 ……

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有经验。

简单说吧,一场活动中,连订机票和酒店这种看起来琐碎的事,都需要动脑子。

如何穿插和管理客户的时间。

觉得很简单的?试试吧。

我们绝不低估一部电影的制作如此繁琐精细,也不要低估其他行业同样的流程和标准。

公关人独立与否不重要。

重要的是,TA 是否足够专业。

需要特别说的是。

一个合格的公关是要做 " 影子 " 的。

需要藏在客户后面,给予专业的支撑。

就像影评人常说,电影某些工序最妙的,就是看不到刻意,喧宾夺主的痕迹。

只有细细品味时,才发现少了可真不行。

比如张叔平的旗袍、杜可风的摄影、黄海的海报等等。

对电影主旨不动声色的加持。

而公关的艺术,则在于服务的圆润、巧妙。

说到底,很多工作本质的道理是一样的。

能说出来,但做起来则需要有敬畏的心和持久的坚持。

说到底,关系没有完美,但贵在我们的沟通、理解。

分享在此,请多包涵。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