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出身淄博农村的摄影师焦波,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 21 岁的 " 零经验 " 拍摄团队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 373 天。
" 村里一共有 167 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 168 户。"
摄影助理北川当时 15 岁,是焦波收为徒弟的 6 个汶川孤儿中的老大。
正月十三是立春,他们进了村,在村里租了个院子,过起了和村民一样的日子。
养了 6 只狗,一只鸡和一只鹅,取名光圈、黑白、快门等名字,给它们盖了狗窝鸡舍。

当上一代被绑住的无奈的农民消失后,当乡村慢慢消失后,
我们的下一代该如何看待土地。
《乡村里的中国》

所以乡村里的中国,才是真实的中国。
豆瓣 9.2。
















但他还是去县城琴行,买了自己心心念念大半辈子的琵琶。







这夫妻俩的对话,金句百出,笑料连连。

还是保护动物?

是啊,农民怎么没有保护的。









虽然说不出哪里错,但梨子觉得就是不太对。
拿人肉换猪肉吃,现实入骨,心酸入心。

他说我不愿意回这个破家,一回家就心烦。
可就是精神病父亲在卖掉苹果拿到钱后,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给儿子打电话:"没钱了给我说一声。"

对他们来说如果没钱,所有都要妥协,也包括什么梦想。
整部片子,围绕的都是贫困的人民,贫瘠的土地。





唯一要求:不要拍成宣传片,也不能拍成消极灰暗的东西。
贫困的山村,一家忙碌一年仍过得紧巴巴,青年进城卖命务工,留下老人孩子。









镜头拉远,我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蹂躏的脸庞,洋溢着幸福,我的眼眶不禁湿润。

突然想到了石缝里求生的小花——
只要能扎下根,只要能活下去,总会开花的,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