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已在韩国扩散。
截至到当地时间 25 日 9 时,韩国新增 60 例新冠肺炎病例,感染总数达到 893 人,死亡 9 人。
此时正值韩国政治风波最激烈的时期。
掌权者、夺权者,各有手段。


韩媒称它为" 教科书级别的韩国政治片 "。
不仅因为它揭露了韩国历史上最触目惊心的历史事件之一。
更因为它极尽克制地展现出,那狂热的欲望下,人性的脆弱。
《南山的部长们》

同年,韩国历史上第一个情报机构,中央情报部成立。
自成立以来,它便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机构。
凌驾于宪法之上,由朴正熙直接控制,在他 18 年的执政中起着核心作用。

朴正熙最为人所熟知的,其一,他是朴槿惠的生父。
其二,他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个死在任上的总统。
1979 年 10 月 26 日,朴正熙被自己的手下,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

枪声响起的原因是什么?
遇刺前的 40 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 Sir 看,《南山的部长们》是一部把 " 权力 " 拆解得最全面的电影。
电影临摹着暴风雨前那段诡异的平静,也挖出了隐藏在权力这个字眼下,让无数人醉生梦死的隐秘释义。
01
电影开始就展开了一幅腐蚀权力的蛀虫群像。
金规泙(李秉宪 饰),现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
相当于大韩民国 " 二把手 "。
他为人机警,行事稳妥,是总统的得力干将。

其人油滑,手段狠,能力强。
之所以成了 " 前部长 ",是因为跑去美国听证会,揭发总统的政治腐败。

行事嚣张,经常插手其它部门事务,擅长拍马屁、表忠心,是个标准的 " 舔狗 "。
电影一开头,对于如何处置叛逃的朴部长,郭室长就顺杆爬:
给青瓦台后院的木槿花当肥料

金部长从朴部长处得知,除南山之外,总统还设置了另一个秘密情报机构,用来打理私人资金链。
其首领,名叫 " 伊阿古 "。
(记住这个名字,后面会提到)

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是权力第一层意义:
欲望。
欲望之下,你死我活,台台都是大戏。
有王不见王的。
金部长和郭室长势不两立,恨不得把对方脑袋揪掉。
金最看不起郭的奉承嘴脸,多次形容他是 " 臭虫 "。


金部长和朴部长组团,总统下令逮捕朴回国,金部长多次为其求情打掩护。
然而,同僚情谊到底不如总统的信任重要。
金部长背后挂的书法,早已做出了预言。
P.s.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不想被剧透的,拉到底点个 " 在看 ",欢迎看完片后回来继续阅读
大义灭亲

没成想,这一次抢功和截胡,却给他招来更大祸端 ……
02
《南山的部长们》并非传统的韩国类型片。
它没有那些紧张刺激的高潮迭起,也没有大快人心的以弱胜强。
那究竟好在哪?
Sir 认为,就在克制。
不是故作姿态的平静。
而是放弃情绪挑拨,试图精细地雕琢那权力涌动背后的波谲云诡。
无声处听惊雷。
就看海报——
极简画风,四个主角。
但他们的动作、表情,甚至一缕烟的方向,都有立场。

唯有金部长整张脸暴露在外。
因为他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明面上的革命者。
朴部长和郭室长只露侧面。
他们只是推波助澜的副手。
完全背对镜头、处于 C 位的是谁?
权力中心的朴总统(李星民 饰)。
最难以捉摸之人。
剧中并没有很多直接刻画朴总统的画面。
电影把他的多疑、猜忌、狂妄,融入了两个物件:
酒和烟。
起初给人的印象,是个重情义之人。
他常和金部长推心置腹,缅怀当年那段革命岁月,俩人会喝一种叫 " 米汽 " 的酒。
当年条件艰苦,喝不上纯的酒,才把米酒兑汽水喝。
一杯酒,背后是同打江山的情谊,代表的是信任。

信任是可以流动的。
在郭室长的挑拨离间下,金部长迅速失去总统的信任。
于是," 米汽 " 又出现在了郭室长的面前。

还有烟。
朴总统烟不离手,只要他一拿起烟,身边人必要为他点火。
注意。
不是谁都可以点的。
开始,点烟人是金部长,二把手位置巩固。
后来逐渐失宠,点烟人变成了郭室长,甚至保安司令官 ……


连串的权力效应产生——
该易主的易,该投奔的投奔,该沉默的屁都不敢放了。
总统:参谋总长有什么看法?
参谋总长:……

而是权力的第二层意义:
控制。
比如朴总统安抚部下,最常说一句话:
" 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做。"
什么意思?
许多人第一次听,都以为这是鼓励:放手做吧,有我。
有这句话,就犹如御驾亲征。
总统分别对朴、金、郭三人都讲过这句话。
第一次,朴部长向他请示如何处置反对改宪的议员。



可能是。
但那是在以 " 你把事做成、做漂亮 " 的前提下。
一旦出差错,整句话的意思就变了。
——你在想什么,我在你身边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对方 " 清理 " 好后,再反手喷他们办事不力。
金部长 " 清理 " 掉朴部长后,他形容金是 " 连自己朋友都杀的人 "。


意思不重要。
他只是在强调作为总统,我对你的绝对控制罢了。
不信?
看看那电影中一闪而过的画像墙——

铁打的总统,流水的部长。
不是总统对 " 二把手 " 不信任,而是他心中自有真理——
太阳只有一个

总统与部长们的围猎正式拉开,过程中反复被提到的一个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搞革命?
这个问题,朴部长曾问金部长,金部长也问过总统。


他们都坏事做尽,但在人格上有不易察觉的差别。
几人中,朴部长最狠辣,郭室长最奸猾。
唯有金部长是有信念感的。
他极重视与总统间那段共同战斗过的经历,脸上少见的有点笑模样,出现在和总统聊起过往时。

那时候真好


考虑到这一点,便也不难理解金部长根深蒂固的忠诚。
当年在朝鲜打仗,金规泙护送朴过汉江大桥,在枪林弹雨中他对朴说:
男子汉的前路上 岂能只有欢笑
下定决心走的路
就算飓风拦路 也无法阻挡

呵呵。
绝不。
当你绝对接近权力,但又始终无法与之抗衡时。
权力最终的意义有且只有——
献祭。
与魔鬼达成交易,只有通过自我毁灭得以解脱。
信念、忠诚、仁爱 …… 通通上缴。
所以,《南山的部长们》的主角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相对正义的金部长。
电影的主角,是每一个局内人被权力湮灭的过程。
包括总统。
疲于奔命的他们,下场如何?
总统被自己培养的权力猛兽冷枪射死;
郭室长信奉武力,最终被两发子弹夺命;
朴部长在国外被搭档暗杀,尸体塞进绞肉机 ……
到头来,他们的个人欲望,在献祭权力的结局中,都变成了徒劳。
谁是赢家?
没有。
有的只是历史的轮回,权力无情的更迭。
正如电影讽刺的结局一样。
那个 " 隐形部长 " 现身,打开总统的金柜,掠走金条。
成了政变的既得利益者。
他让发动政变的金部长入狱,掀起韩国新一轮更黑暗的独裁时期。

当然,电影最后还是对权力的最终解释留下一丝暧昧。
权力是否万能?
阻挡权力控制一切的,只能是人。
于是电影塑造了一个足够丰满的角色与之对抗——金部长。
Sir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一墙之隔,金部长在隔壁窃听朴总统。
当听到自己果断被舍弃,以极细微的表情变化,呈现出一种混合了诧异、紧张、愤怒、失望和痛苦的复杂情绪。


他眼中有了杀意,却又必须克制。
用抹头发的动作,阻止情绪的爆发。

但他的下场如何?
他是最惨的。
发动政变后,马上被军方制服,经过审判处以绞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臭名昭著的 " 伊阿古 " 在 1997 年被特赦,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电影当然没有完全还原这场阴谋中的所有细节。
但却留下了更深的追问。
影片以现实中金部长的原型,金载圭的自白落幕:
为了恢复自由民主主义,和阻止我国公民更多的牺牲,我的革命绝对不是为了当总统,我是军人,也是革命家。
这是他在法庭上的辩词。
但这真的是他的内心想法吗?
Sir 必须强调电影结尾的那一幕。
金部长刺杀总统后,带着陆军参谋准备回情报局控制军队。
但此时,参谋劝他前往陆军总部,宣布总统死亡,掌握北边(朝鲜)的动向,平息大局。
回自己地盘,是为私欲;
去别人地盘,要冒险,是为大局。
怎么选?
按理说,他枪杀总统,自己是二把手,当下已拥抱绝对权力。
但这个瞬间,金部长足足犹豫了两分钟。
没有台词,只有死寂的沉思。

只见车辆缓缓掉头,去往陆军总部方向。
为什么这么选?
其实历史上,这辆车上真正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这也正是权力让人窒息的地方——
有的人选择亲近魔鬼,折服于黑暗。
有的人倾其一生,只为点亮那一点点光明。
至于那点光亮会照出什么,是不是 ta 想看到的。
都不是 ta 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