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错过了它。
今年的明星,绝对是《寄生虫》无疑。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几十年,另一部电影或许更举足轻重。
电影,不仅揭露现实,也可以改变现实。
不论中外,都已经发生过很多次。
《费城故事》,推动了美国反艾滋病歧视的运动。
《美丽罗塞塔》,推动了比利时通过保障青少年工人权益的《罗塞塔法》。
《熔炉》,促成韩国《修正性侵害防止修正案》。
以及《药神》,推进了国内引进抗癌药物降价措施。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深入我们每一个人之中——
《黑水》

Participant Media(参与者传媒)。
他们参与制作的电影有:《传染病》《聚焦》《华盛顿邮报》《绿皮书》。

而这一回。
他们又带来了新作《黑水》。
一个同样锋利刺骨的社会事件,却真正地让Sir远在中国,也感到细思极恐。

故事的主角,叫特氟龙。(有时也写作特富龙)
化学名称是:聚四氟乙烯。
它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最佳材料之一,有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能力、耐温优异(能在正250℃至负18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
在1936年,特氟龙被人工研制合成后,立即被用在二战中,制作原子弹、炮弹等武器的防熔密封垫圈,也被用作制成了史上第一种坦克防水涂料。

在军用科技转为民用的大潮里。
特氟龙不溶于水的特点,被商家看中,用来生产了一种家喻户晓的产品。
不粘锅。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采用杜邦公司的特氟龙技术制作的不粘锅,成为千万家庭主妇们的最爱。


可就在杜邦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
事情却在悄悄起变化。
最开始。
生产特氟龙的杜邦公司发现,生产线上的工人,经常因为发烧,恶心生病住院。
为了寻找原因,杜邦公司把特氟龙混入烟丝中,给工人们发香烟,免费抽。
毫无例外。
几乎所有人都进了医院。

根据调查显示,杜邦公司某些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0岁,可见一斑。
当然,更丧尽天良的,是生产线上还有女工。
其中在工作时期怀有身孕的,毫无例外。
超过30%诞下了畸形的胎儿。
(前方高能预警)


但。
为了每年10亿美元利润的庞大市场,杜邦置若罔闻。
特氟龙有毒?
虽然加热到380摄氏度以上特氟龙会分解出有害物质,但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没有毒性。
这里要介绍特氟龙的"好基友"——
生产特氟龙有一种助剂,PFOA,全氟辛酸铵,也叫做C8。
从特氟龙投入生产半个多世纪至今,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杜邦把含有PFOA的生产废料,排放进空气,倾倒进河流,掩埋进土地,以及通过不粘锅,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之中。
而且由于其中的PFOA不溶解,不降解。
它们从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无法被代谢排出,不断在人体内累积。


可能有人要问,环保部门呢?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没人管嘛?
Sir想说,吊诡的事情就在这里。
美国的环境署却对此毫无办法。
因为,成立于1976年的环境署,执法所依赖的有害物质名单,是成立于1802年的杜邦公司提供的。







生产特氟龙的助剂PFOA就是一例名单之外的物质。
一切依靠的,是杜邦的自查自纠。
因此,美国环境署也只能多次帮助宣传:
"特氟龙绝对安全。"

时间来到了1998年。
终于有一个人偶然揭开了这个罪恶的盖子。
他就是《黑水》的主角,环境律师,罗伯特·比洛特(马克·鲁法洛 饰)。
他花了17年,锲而不舍的对杜邦提起诉讼,迫使杜邦付出了天价赔偿。
也因此被《纽约时报》称作是——
成为杜邦集团噩梦的律师。

一个接纳杜邦排放污染物的小镇。
在这里,杜邦肆意堆砌超过7600吨的生产废料,污染地下水。
从脚下的土地,到饮用水的源头,再到呼吸的空气。
没有人能够逃得过特氟龙。

但。
即使比洛特律师已经发现了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从现有法律上,特氟龙和致癌,并不成正相关。
别看杜邦大搞带血的GDP,伤天害理。
但就和国内的高污染工厂一样,不管是工人还是地方政府,都指着它吃饭,不乏支持者。
比洛特控告杜邦,压力巨大。
而比洛特律师自己,先前是大型化工集团的辩护律师,和杜邦的交情甚至还不错。

告了,他就腹背受敌。
是否要吹响这只哨子?
没错,《黑水》又是一部讲述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的电影——
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庞大的罪恶面前,站出来为更多沉默的普通人代言。
即使被人误解,你愿不愿意为了良心和公平正义,也要与你曾经捍卫过的利益为敌。
在Sir看来,像这样一枪指着别人,一枪指着自己的人,都是可敬的。

你该做的,绝不仅仅是感动。

很遗憾。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记住这部电影中最可怕的角色——PFOA。
有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在2005-2012年PFOA的科研团队调查血液样本时,惊讶的发现:
除了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的库存血液外,全美国竟然几乎找不出身体里不含C8的调查样本。
换言之,特氟龙开始大量投入民用生产,长达半个世纪的肆意排放,所有人都被污染了。
不仅是美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世界更多的地区。




国产版的"黑水"同样也在酝酿。
电影故事发生于1998年,结束于2015年。
就在诉讼案发酵的同一时期,2004年,得到消息的中国媒体也掀起了一场对"毒锅门"的大讨论。


而我国自1980年代引入特氟龙不粘锅生产线以来,不粘锅也进入了中国千万家庭。
仅仅二十一世纪头三年,有机构预估,不粘锅的每年销售额就达到4-4.5亿元。
特氟龙技术,成为品牌广告宣传的重要卖点。
2004年7月11日,央视经济新闻栏目播发消息:美国杜邦公司由于在生产特富龙过程中使用了PFOA可能存在对环境的污染。
随后,国内媒体由于不粘锅的致癌可能,对国内使用这一技术的企业表示质疑,引发了全民参与的大讨论。
比如,有专家明确表示,特氟龙的危害是PFOA。

看看当时的新闻热度,就知道这件事的舆论热度。

"苏泊尔"是"烹调时锅上务必有食物,严禁干烧","爱仕达"是"本锅最佳使用温度为摄氏290℃以下","好厨易"是"不粘涂层可承受260℃温度","春林"则是"不粘涂层可承受250℃温度"。
太乱了。同样是特富龙不粘涂层,使用条件怎么相差这么大?国家的限温强制标准在哪儿?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有责任为消费者讨个说法,要求不粘锅生产企业对限温250℃进行明确标注,同时标注什么样的烹调方式不能使用。
——《中国消费者网》

一个,是和杜邦相关,即特氟龙不粘锅产品,是否有致癌风险,这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另一个,是国内企业生产厂商是否应该统一标准,并将安全警示标注。
在国内热火朝天的时候,杜邦紧急发布申明,说PFOA的风险尚未被证实。



国家质检总局也紧急加派人手调查不粘锅一事。
争论最终在10月13日,一槌定音。
国家质检总局经过检测确定:
通过对占市场上份额90%的18个品牌、28个品种不粘锅产品的检测,市场上销售的主要使用特富龙涂料的不粘锅产品中,均未检出PFOA(全氟辛酸及其盐类)残留,长达百天的不粘锅"疑案"终有定论,同时也给中国老百姓一个圆满的答案。
在国内,当时的不粘锅行业销量遭腰斩,产品纷纷下架。
行业内也各寻出路:
如当时的国产最大的电饭煲生产厂商之一的立邦电器全面下架了特氟龙产品,并宣布向杜邦索赔1000万美元。
格兰仕、美的等则表示早就停用了特氟龙产品,纷纷撇清关系。
苏泊尔继续售卖,但店面已经门可罗雀。
特氟龙三个字,在行业内讳莫如深。
这一场国内的风波,就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宣后,似乎得到了解决。
但真的解决了吗?
时至今日,国内也没有出台规定,要求温度必须标注。
甚至,对于特氟龙产品以及PFOA的危害,也未做出说明和警示。
就在国内的特氟龙产品被"还以清白"的同时。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事情却开始进入了高潮。

美国环保署在《有毒物质控制法》这个要求表格里面,"全氟辛酸铵"是不在要求申报范围之列的……我们认为"全氟辛酸铵"对人体是无害的,又不在这个单子上,所以没有必要去申报,也没有义务去做。
也许比洛特律师是杜邦的噩梦。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毫无限制的利润,将是所有人的噩梦。
在特氟龙的故事里,我们已经知道,PFOA的排放是美国小镇帕克斯堡所有悲剧的源头。
问题就在于,如何证实这一点,需要科学验证。
在国内的质检总局用一槌定音终结舆论的时候。
2005年,帕克斯堡当地,反PFOA团体,掀起了一场对PFOA的规模宏大调查研究。
涉及对当地近7万名居民的身体健康检查,以验证杜邦工厂排放的PFOA对人体的伤害。
之后又花了长达七年的时间做数据统计与分析。
得出结论,同样也是一槌定音:
确认六类严重的疾病与接触PFOA有关,其中包括肾癌、睾丸癌、甲状腺疾病、先兆子痫、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


得出这一结论,是在2012年。
而在电影中,比洛特律师发现,杜邦公司在1962年就应该认识到了特氟龙生产的危害。
罪恶被遮蔽了整整半个世纪。

在实验中。
长期接触PFOA的猴子会死亡。
小白鼠长期暴露在C8化学制剂环境中,胚胎会产生异常,主要表现为眼部发育畸形。
第一,PFOA有毒性,能致命。
第二,PFOA能影响遗传,使胎儿致畸。
为此还提醒过杜邦公司,千万不要把C8用水冲洗。

原因,不过是不愿意承担高花费的排污处理费用。
杜邦公司的内部备忘录显示,最晚在1979年,公司也发现了危害。
在1993年,公司就有替代PFOA的想法,换成另一种毒性更低,伤害更小的化合物。
但,随后就被叫停,因为PFOA已经是一笔10亿美元的生意。
此时的特氟龙,不仅仅应用于不粘锅,而且是广泛存在于飞机,汽车,户外衣服,雨伞,食品包装袋,隐形眼镜……
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污染灾害。
由于PFOA不可代谢,进入人体的,将会一直残留。
过去已经无法逆转。
我们能改写未来吗?
在诉讼案发酵的时候,有关国家就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2004年,澳大利亚停止了含PFOA聚合物产品的生产和进口,并在无法替代的领域严格限制使用。
2005年,加拿大也提出禁止能产生此类化合物的聚合物进口,避免有害污染。
2006年,欧盟通过了《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硫酸盐化合物销售及使用的指令》正式宣布对PFOA产品做出严格限制。
随着第三方科学调查的一槌定音给了杜邦诉讼案件一个结果。
在巨大的压力下,杜邦先是付出1350万美元与美国环保署和解,之后在7万人科研调查中付出3300万美元,随后在3535起诉讼案中又付出了6.7亿美金的赔偿。
并在环保署要求下承诺:2015年前全面禁用PFOA,并全面减少企业的PFOA排放。
如今,PFOA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于2014年6月发布的《关于人类致癌风险的专题报告》将PFOA/PFO划分为2B类(人类可疑致癌物)。
但。
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因为到目前,中国仍未出台PFOA的限制或禁令。
随着2004年的毒锅门告了一段落,特氟龙和PFOA的问题也逐渐远离了大众的视线。
面对善忘的群众,部分商家依旧继续开卖。
使用特氟龙技术的不粘锅依旧在使用,如今在淘宝上,打着特氟龙技术作为卖点的小厂依旧不少。



事实上,中国人的烹饪习惯中,超过250℃的场景比比皆是。

十六年过去,并没有改变。
在国内炊具生产市场中。
不粘锅和电饭煲内胆等器具的使用中,仍未明确,是否有使用特氟龙或PFOA的标注。
还有更多的纺织品,日用品,以及汽车、飞机等等工业产品。
换言之,因为立法的滞后,在国内大众还没有引起重视的时候,PFOA已经开始侵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无法得知,这些生产特氟龙的工厂是否仍在使用PFOA作为助剂。
也无法得知,现在每年有多少PFOA被偷偷排放。
根据中国环境报的调查,仅在2004年~2012年,中国累计生产消费PFOA/PFO近500吨,超过欧美等氟化工发达国家排放量的总和。
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的中国,理应是最需要尽快立法遏制PFOA污染的国家。
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看到最多的只是呼吁。
未见动作。
早在2008年,环保总局就把PFOA产品列入了高污染名录;
2011年,发改委也开始鼓励企业生产PFOA替代品。
专业人士来说呼吁政府把PFOA纳入监管和取缔的声音也不时见诸媒体。



Sir经常听到有这样一种抱怨——
电影拍得再好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改变不了国家。
但Sir更想说,如果一部电影不能改变国家。
那不是电影的错。
而是你的错。
看看《费城故事》上映后,推动了美国反艾滋病歧视,反同性恋歧视的运动。



剩下的,要由我们亲自完成。
你永远不能指望,一部上映后,一切问题都自动解决。
《黑水》能成为一部改变国家的电影吗?
别问《黑水》。
请睁开眼睛去看。
请身体力行去改变。
在电影里,比洛特律师愤怒的表示,体制的保护就是谎言。

杜邦公司用了半个世纪人为制造的悲剧,不应该再度重演。
全面重视PFOA污染的问题。
在还能挽回的时候挽回。
别说一切离我们太远。
如果说一部电影能做什么。
那就是让公众知道,自己正处在什么样的危险之下。
如果说一个并非英雄的普通人能做什么。
那就是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