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爱在各行各业上制定一个天花板。
一是为了警示后辈不要过分妄想;二是拔高前辈的作为。
放在电影里,尤其是中国电影,天花板就太多了,《霸王别姬》拿下戛纳金棕榈已经过去了 27 年。
《卧虎藏龙》拿下最佳外语片也已经过去了 18 年。
是中国电影不行了?可是很多人会解释明明是亚洲电影被打压了。
如今,这个问题随着一部电影的辉煌终于不复存在,它就是——
《寄生虫》

创造了历史,也书写了新的辉煌。
你可以不喜欢这部电影,但不能否认它在那天将亚洲电影的天花板推到了历史最高。

作为一部不太典型的韩国电影,《寄生虫》的故事不存在任何文化壁垒。
不管是欧洲的、亚洲的、美洲的观众,也不管意识形态如何,你都看得懂这部电影,也都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很简单,一对富豪在为子女寻找家教时,意外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家四口发现了通往上层社会的机遇。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交集,让他一脚踏入了他从未感受过的天地。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像公园一样的草坪、像博物馆一样的装饰,每一个停留都让他忍不住发出羡慕的呼声。

是的,富豪也有焦虑,只是底层人民的焦虑用钱可以解决到 90%,而豪富阶层的焦虑大多只能诉诸于人脉和资源。

基宇马上向富豪太太引荐了一位靠谱的 " 留美归来的美术老师 ",当然,他伪装了自己姐姐的身份。


又设计赶走了干了多年的女佣,让自己的老妈鸠占鹊巢。

表面上他们摆脱底层生活,以家教老师、司机、住家保姆的身份出入豪宅。但回归到现实,他们依然是蜗居在破房子里的底层百姓。
然而一场大雨的夜里,意外揭开了豪宅别墅里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为揭示社会阶级的深刻之作,电影在很多地方的设定十分巧妙,穷和富的对比强烈又鲜明。
同样的窗户,一个是绿荫草坪,阳光美好。
一个是脏乱街道,到处都有醉汉的大小便。

一场瓢泼大雨,对于阴暗的地下室的住户而言,是灾难。
对于别墅里的人,却是美景。

他们是软寄生,用劳动换取报酬,再用报酬维持温饱和体面。
然而这栋别墅里,有人却是硬寄生。
还记得那个被赶走的上一任住家保姆吗?

这里有床、有水、有电,甚至还有网络信号。
这是第一任房主在建房子时为预防战争所搭建的密室暗道,只是房子在转手卖掉之后,购入的富豪夫妇并不知道这个秘密罢了。

每当富豪夫妇外出时,她就将丈夫带出来,像房主一样享受着上流的奢华生活。
又或者每天的深夜,肚子饿了的丈夫会也会自己从密室里偷跑出来到厨房偷吃偷喝。

为了争夺这个仅有的寄生机会,两家在豪宅里大打出手。
场面可笑又可怜。
直到房主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雨即将提早打道回府时,这一场寄生之战才达到了高潮。

" 他们身上有一股说不清楚的味道。"
" 味道 " 一词在富豪一家人的口中多次提及,最早是小儿子,他童言无忌直指出现在别墅里的四个人身上都有一股相同的味道。
之后是男主人,他也觉得司机身上有一股怪味。

为了更好的寄生,任何风吹草动基宇一家都非常谨慎,然而他们却始终无法理解身上的 " 味道 ",尽管他们一家分开洗衣服,分开洗澡,用不同的沐浴露和洗衣液,
这个味道依然存在。
直到最后,基宇父亲终于明白了这个味道的真正含义——穷。

富人家的孩子,每个生日都会有无数光鲜亮丽的人们登门道贺,发脾气了就可以冲到院子里的帐篷里居住,开心了就拿着玩具到处乱闯,有进口的水果零食,有高级的美国制造。
而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挤在角落里蹭信号极其微弱的免费 WiFi;



从基宇一家能轻而易举就登堂入室就能看出来,富豪夫妇并不是奸诈狡猾的人。
然而表面上的和谐,却从另一个侧面撕开了穷人心中微薄的自尊。


富人厌恶穷人,而穷人则厌恶更穷的人。
每个阶层的存在就像一个高耸的大楼,顶端的人俯视一切,底层的人却永远只能仰望。
攀爬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本能,只是有人可以一步登天,而有的人却只能无限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