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 20 天经历的一切 早被拍成了电影

最近,知乎上有人说:"过去的20天,中国发生的一切,很适合拍成一部电影——因为主题够震撼、事件够魔幻、人物形象够鲜明,剧情够跌宕、情感要素足够充沛……"但事实上,哪需再拍部电影。你今天目睹、经历的一切,很早之前就被拍成了电影比如《传染病》、《流感》、《血疫》。

关于社会的探讨,关于人性的观察,关于病毒的深刻认知……当剧本照进现实,这些电影演绎的,正是我们正经历的一切。

1

源头

只是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一头倒霉的猪遇到了带病毒的蝙蝠——《传染病》我们知道,很多说法都在表明,此次新冠病毒来自蝙蝠,那么,蝙蝠真的罪恶之源吗?

《传染病》里说,蝙蝠疾病传给人类,它需要借由一个中间宿主,或者说一个中间物种。所以,事实往往可能是这样:蝙蝠从来没想过伤害人类,它只是和平常一样去了猪棚休息,不小心掉下了一颗没吃完的香蕉。然后….

香蕉被猪吃掉

猪被放上了砧板

人类触了猪

人类接触了人类

直到第一例死亡谁能想到,这所有的一切,可能仅仅是一头倒霉的猪,遇上了一只带病毒的蝙蝠。

这种"巧合"全世界每天可以发生成千上万次,我们只是无法察觉而已,也很难说这个过程中的香蕉、蝙蝠、猪、厨师,谁才是有罪的。我们要做的,是从此再也不种植香蕉,还是杀光所有蝙蝠?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黑天鹅事件,在我们的预料和控制范围之外。或许,我们控制不了源头,但我们可以减少接触源头的概率,少吃生冷,不吃野生动物,接触过任何可能滋生病毒的物品后及时消毒洗手,这是电影给我们最直接的警示。

(电影中的厨师,没有洗手消毒,在身上抹了抹,去接触食物。)对了,和电影相比,编剧的想象力再怎么天马行空,也想不到,现实中会有人类"食用蝙蝠"这样的操作。

2

传播

"但是会有传染速度这么快的病毒吗?"——《流感》"人传人",一个让所有传染病研究者胆颤心惊的传播方式。如果病毒无法进行"人传人"传播,那么只要严格控制并远离病毒感染源,便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反之,则危害无穷。一旦发现可以"人传人",潜伏期之后患者数量将快速增长。毕竟,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

(公共场所)

(擦肩而过的行人)

(家人)

(公交车上)

(学校内)

(孩子们)若你是一个被感染者,病毒会在不经意间,通过呼吸、交谈、喷嚏咳嗽、哈欠等方式,传播给身边的人,从最亲的人开始。医生会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的特殊与严重。

紧接着医院受到冲击,所有人挤爆医院,空气中都是恐慌的味道。

官方拉下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报,但突发的高危病毒,依然很容易让感染者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因为病毒总是快人类一步,全世界所有种类的疫情中,无一例外。

传染病的流程在大荧幕上有条不紊的上演了一遍又一遍。"预警者"常有….

可惜常有的不仅仅只是"预警者"

有些事不能说的太细。

3

扩散

p>"国家的1%人口?""世界的1%人口,也许更多!"——《传染病》这个星球上最不缺的,便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而疫情爆发后的每一个小时,都存在病毒外泄的风险。当一些人还在为是否封锁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已经打输了第一场防守战……

"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意味着更多二代感染者,以及更复杂的感染轨迹。

病毒由爆发地开始传播,生成大量的二代传播者,之后二代传播者将病毒带往各地,并在当地生成各自的二代, 三代,四代……

人们开始害怕,四处逃逸,同时将病毒带到世界各地……

逃,不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生"的机会,只会让自己成为病毒的"助燃剂"……面对妄图点亮世界地图的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封锁,死死的封锁。

4

恐慌

我们甚至不能告诉公众他们应该害怕什么。——《传染病》是"告诉真相",还是"避免恐慌",官方在面临突发疫情时, 都会遇到如此两难的选择。在很多"非医学专业的主政人"的认知里,引发动乱比病毒更可怕,电影里面就是如此。所谓的"对引发公众恐慌的恐慌,已经到了恐慌的程度"。

直到病毒给他们上了一课。

正如《鼠疫》里所说,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毕竟,从传播角度上看,病毒爱死了两样东西,一是拥挤的人群,二是刻意的掩盖。

5

隔离

你咳嗽的话就不能跟妈妈在一起了——《流感》在"人传人"确定之后,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切断传播和维持稳定的方法,但也是最不近人情、最折磨人的手段。

没有人希望被隔离,没有人希望和亲人分开,所有人都害怕被放弃,所以面对隔离,人们会本能的抗拒。隐瞒、逃跑、躲藏、暴力冲关等行为会相继出现…..

人性使然,无论对错。若非被隔离之人,是没有资格去评判被隔离者的。

自愿被隔离的人,所做的牺牲和贡献是我们想象不了的。

但庆幸的是,与电影中的悲天悯人、各种混乱相比,现实中的我们,对隔离的态度,更多的是理解与忍耐,你看,10多亿人在家隔离了20天,一切都秩序井然,这种现象,在人类史上都十分罕见。毕竟,我们本质上不是在"被隔离"",而是在战斗,我们很闷,但病毒也会被"闷死",这就是"结硬寨,打呆仗。"另外一点不同""电影里十天建好了一座军事基地,用于控制乱象,而我们十天建好了一座火神山医院,用于救死扶伤。电影里,是混沌和无情现实中,是希望和信心。

6

疫苗

病毒识别我们细胞的速度比人类基因识别病毒快多了——《传染病》为什么都一个月的还没有特效药?

为什么都这么久了还没做出疫苗?

因为这真的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对病毒进行研究时所面对的困难是超乎想象的。

电影告诉我们,这项工作会经历….分析

调查

试错

培育

突破

实验

风险

谣言

失败

诋毁

临床试验

获批

制造分销

接种疫苗

而现实中,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基本上是以年为单位。

7

谣言

我又不是第一个赚钱的人。——《传染病》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一部手机,一段视频,一个剪辑软件,一张移花接木的照片,一条精心编撰,以假乱真的消息,便可以利用人们的恐慌与不稳定的情绪,将谣言迅速蔓延出去。

在社交网络的催化下,谣言不止比真相跑得快,有些时候比病毒还跑得快。

不得不承认,普通人是没办法分别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谣言,只能在信与不信之间摇摆不定,当说的人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开始选择相信了。可悲的是,这个"数量"大概是"3",而95%的人,都是普通人。

有些谣言是不带目的,可能只是一次传话的失误,有些谣言却带有目的。如电影中,一次带有目的的谣言,引发一种商品脱销。

电影中,一个有一千二百万粉丝的大V,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编造谣言炒作了一个叫"连翘"的物质,称其可以有效治病,引发人们连夜到店哄抢,就连制药公司和疫控中心也上了当。

对了,这个"连翘"广泛用于中成药品,例如"双黄连口服液"。

8

病毒

病毒不是卑微的寄生生物,而是猎食者。——《血疫》病毒不是灰尘,它们是生物,像身边的小狗,路边的树木,它们新陈代谢,它们繁殖后代,它们会进食,也会排泄。

(埃博拉丝状病毒)

(冠状病毒)对病毒而言,人类不过是被捕食的对象之一而已,它们所潜伏的地方,很多我们都知道,或者大致知道,只是轻慢的我们,根本不在乎。为了将"猎食"具象,不少电影中的病毒,便是以这种赤裸裸的猎食者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

(《我是传奇》KV病毒造成的追暗者)三体里说 "毁灭人类的不是无知或弱小,而是傲慢"。而疫情之初,我们看到,人们采取了一种比傲慢更危险的态度——轻慢。面对病毒,很多时候是人类的轻慢促成了惨剧的发生。

(轻慢科学家,直接吸入病)

(认为太小题大做的清洁工)

(重复使用的针头)

看这些片段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网上看到的,那些不戴口罩的人们,肆无忌惮四处闲逛的画面。电影中后续的情节,和你我所想的一样。

(尸横遍野)而现实中呢?病毒的爆发,是大自然的警示。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自然并不平静。

放下心中作为人类的低级轻慢,正确的认识疫情,积极的防护,才是对生命的最大敬畏。

9

人类

没人想研究病毒,因为没人想被病毒研究。——《血疫》

很多关于传染病的电影最后,人类大都制作出了疫苗,战胜了病魔,

偶尔也靠着运气,躲过一劫。

同时,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而付出代价最大的群体,是医护人员….被感染、被诋毁,甚至被绑架和付出生命。

但还是不断的有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做出牺牲。

总有一些人替我们在战斗。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这类群体的伟大,都毋庸置疑。

—End—(图片、信息来源网络、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