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8 日元宵节,火神山医院(暂未认证)开通微博:
大家好,我是小火。
今天正式上线了,
我会持续发布火神山医院相关消息。
愿万众一心战胜病魔,
让以后的每个日子,都是芝麻豆沙馅的甜。


只有这里倒闭,我们才是真的战胜疫情。

评分高达 9.9,网友却请求:别再有下一集!
它就是央视的战疫纪实片——
《武汉:我的战 " 疫 " 日记》


呆在武汉的人,现在咋样了?
口罩酒精够用吗?
医生护士还缺吗?
送的粮食够吃吗?
谁也不会想到武汉会以这种方式,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所以自 2 月 3 日起,央视九套推出《武汉:我的战 " 疫 " 日记》(下称:战疫日记)透过一位位身在武汉的战疫亲历者,真实记录当下的 " 武汉时刻 "。
在危难中守护相望,见证每一份信念与希望。

她介绍说他们科室大概从 1 月 6 号起,开始接诊新型肺炎病例。
随着患者的增多,他们临危受命担起一线重任,整个科室被改造成了临时的隔离病房。

因为,她要投入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里充满了看不见却危及生命的病毒。

晃动的手机镜头,镜头后和患者说笑的护士,第一视角使《战疫日记》超级真实,也让我们能真切地体会到他们面临的是什么。

比如,他们都背着一个黑色 " 小口袋 ",胡雪珺介绍说:这是一个电动送风空气过滤式的呼吸保护系统。
它很重要,用于保护医护人员。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下班可以吃上一口饭。
医院给准备了免费的早餐,可相比患者的稀饭、包子、馒头,鸡蛋,他们的早餐就 " 寒酸 " 很多。
可胡雪珺觉得没什么,看到患者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1 月 25 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
这天,在得知同事生日后,护师吴孝文给同事简单唱了支歌,就匆匆赶赴支援的医院。
大家聚在一起唱了支歌,又不能吹蜡烛,飞沫传播,把蜡烛吹了之后哪个还敢吃?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想这肯定又是个热闹祥和的春节。
吴孝文所在的医院病区有三十张病床,但只有九个护士轮流守护。
在他们没来之前,这九个护士黑夜白天两班转,从来没有休息过。

比如火神山医院的超级监工:一架 24 小时直播的摄影机。
四千万网友就是通过它观看火神山医院的建成,摄影机 AI 合成的声音为我们讲述着它看见的景象。

真是又诚实,又可爱。

他告诉我们说,湖北广电旗下的十套广播频率,所有的主持人都在坚守岗位。

哪怕只有一个人知道,那我们的工作和坚守就都是有意义的。

也因为如此,《战疫日记》有了别样的感动。
除此之外,《战疫日记》还记录了外国友人在武汉的生活。
因工作需要,英国演员 " 逗逗先生 " 一月初来到武汉,在他的眼睛里,武汉是个现代与古老并存的魅力城市。
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朋友,但美好的日子没有太久,几周后疫情开始加重,他也停止了工作。
远在英国的家人担心他的安危,纷纷劝他速速回国,可他却拒绝了。
如果我这时离开武汉,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这是很自私的做法。

宅在公寓的时间里,他不断制作小视频,给看见它的人打气鼓劲。
他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之前,武汉市长曾表示:因春节和疫情的影响,500 万人离开武汉。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还有 900 万人留在城里。
为了不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他们选择留在旋涡中间,在各项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接受。

除夕夜,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武汉女孩语带哭声,默默许下自己的愿望:
在春暖花开,灾情消弭之后,
出门去见我的亲人,朋友,
我们会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不知什么原因,不能出门的天气总是晴天,电台主持人说:这样才会更有希望。
监督医院建设的摄影机,看着拼命忙碌的工人们也说:你们才是中国的速度。
目之所及,皆是奇迹。

大家都在努力,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
《战疫日记》每晚 19:54 都在央视九套连续播出,目前 B 站已有 9 集。
虽然评分很高,但厂长希望它快点停更,快点完结。
就像盼望火神山医院早日闭院一样。
因为只有它们成为历史了,我们才算是走进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