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介绍过一部纪录片《世纪疑案:恐怖伊凡》,豆瓣有着 8.7 的高分,
反转迭出的情节,相信任何编剧的金手指,都无法创作出如此曲折离奇的故事。

所以很多时候,纪录片也比虚构的剧情片更加震撼,毕竟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在《世纪疑案:恐怖伊凡》,Netflix 近期又推出了一部犯罪纪录片《药剂师》。和前者一样,它纪录的故事,比剧情片还精彩许多!
烂番茄上虽然评分媒体不多,但好评率高达 100%,观众评选的爆米花指数也有 95%:


一切始于故事,始于一个叫做丹 · 施耐德的药剂师。

在施耐德的家庭录像中,这个由父亲、母亲、哥哥和妹妹组成的四口之家,看上去温馨、友爱,和所有美国中产家庭别无二致。
直到 1999 年 4 月的一个凌晨,丹的平凡美满的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支离破碎。
他和妻子被告知,他们 23 岁的儿子丹尼在黑人聚集的第九区购买毒品时遭到枪杀。

在朋友的鼓励下,丹和家人们从伤痛中振作起来,将期望寄托在警察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将杀害丹尼的凶手绳之以法。
然而,现实再次给予丹一记重击。
90 年代末,新奥尔良毒品泛滥、犯罪高发,已经成为美国谋杀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当时,大多数谋杀案都不了了之,凶手也总是能逍遥法外。丹尼的案件也陷入了相似的僵局。

侦查不断拖延,破案遥遥无期。在无望的等待中,丹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杀害儿子的凶手。

没过多久,16 岁的黑人男孩杰弗里进入警方视线,提供了一系列隐秘而准确的犯罪细节。他认定罪案的凶手,就是一直混迹于第九区杀人抢劫无恶不作的帮派成员 "Scarface"。
丹本以为,有了杰弗里的证词,终于能为儿子讨回公道。可是,警方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凶案发生时,"Scarface" 人在监狱,不可能是凶手。

孤注一掷的丹,拿着一本厚厚的黄页,圈下谋杀地点附近的几条街道,挨家挨户地打电话询问,有没有注意到那天晚上的枪击。
没想到,反转出现了——丹真的找到了清楚目睹案发全程的证人,谢恩。

紧接着,故事出现了另一个巨大的反转。谢恩指认,真正的凶手,就是曾经以证人身份参与到案件中的杰弗里!

新奥尔良位于美国南部,这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野。90 年代末,白人与黑人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彼此少有来往,也多少有着猜忌与怀疑。
谢恩的指证,对她的黑人同胞来说,无疑是屈服于白人的告密之举。更何况,杰弗里的母亲也是她最好的朋友。

痛失爱子的受害者家庭,担惊受怕的唯一证人,他们在情感与道德的旋涡中挣扎,试图寻求让内心获得平静和救赎的解药。
最终,谢恩选择勇敢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认凶手。而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永远离开了从小生活的家园。

但《药剂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儿子的离去,如同一次命运的重击,而萦绕不断的颤音,仍然折磨着丹。他思索,如果我无法让儿子复生,那么能否让其他年轻人幸免于毒品?
在任职的药房,丹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着处方,要求购买同一种止痛药片。
这种药片的制造商,号称其几乎不存在成瘾的风险。可实际上,如果服用不当,小小药片的效力,和海洛因无异——不仅成瘾,而且致命。

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女孩的去世让丹决心不再视而不见。他再一次单枪匹马展开调查,发现 95% 的止痛药处方,都来自一个叫做克莱吉特的医生。
克莱吉特医生的小诊所位于城郊,这里总是挤满了看诊的患者,甚至凌晨两三点仍然门庭若市。

为了得到开有止痛药的处方,许多人愿意花上两天时间在诊所 " 候诊 "。那些早早拿到处方的患者,摇身一变成为毒贩,将药片拆分卖给排在后面的病人。
到处都是面容憔悴的人,他们紧攥着现金,等待从靠谱卖家的手里买上一片药,就像寻找救命的稻草。

丹知道,在他对面的,是一道强大、坚固、危险的利益链条,而他也决心,在这场与毒品的战斗中,要战到最后。
从至亲因毒品死亡,到对无良而腐败的医生的指认,再到对美国制药巨擘的控诉,《药剂师》纪录了一个普通人与毒品对抗的过程,同时也揭开了美国医疗系统腐败、执法体系官僚且无能的种种社会顽疾。
这部剧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富的声音和影像资料。丹 · 施耐德从 90 年代末调查儿子的谋杀案时,就开始录音录影,记录下他与家人、药店顾客、警方、美国缉毒局、联邦调查局等人的对话,以及调查过程中的影像证据。

故事并没有神化丹的形象,尽管他的遭遇和经历足以用传奇、无私来形容。很多时候,他更像是一个偏执、执着、热心的愚公式人物,用自己微小的力量,试图一寸寸地撼动庞大而强悍的利益集团。
而他对调查的热衷已经成为了一种执念,这源自他对儿子的愧疚、对其他年轻人的在乎,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疯狂的执着造成了他与家人的裂痕。实际上,这些无私的英雄壮举,成为了沉重的负担,不断折磨着他——无力承受,却也无法停止。

如同闯关游戏,丹每一次的调查和发声,都是充满悬念与冲突的斗争。导演从中抽取出戏剧化的元素,以接连的反转,制造出叙事上的跌宕起伏。
例如,剧集一开始的采访环节,在施耐德一家之外,还出现了其他几个黑人受访者。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发现,这些人和丹尼谋杀案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个是目击证人谢恩,一个是黑人教区的牧师(丹曾经求助过),而另一个看上 30 岁模样、表情平静的受访者,是凶手杰弗里。

在丹努力终止克劳吉特医生的恶行时,故事几乎所有的篇幅都是以他的视角和立场去回溯这场对抗。然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摄影机镜头前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克劳吉特——那个几近被塑造成反派的无良医生的身影。

这其实也是《药剂师》的人性之处:有观点,有立场,却不简单、武断、傲慢地批判。
故事中的罪犯,也被赋予了发声的权利,呈现出复杂、矛盾的不同人格维度。
枪杀丹尼的杰弗里对着镜头说到童年的不幸,他成长于一个残缺的家庭,母亲沉溺毒品,有一次,她抓着儿子的手,放在燃烧的炉火上。
杰弗里回忆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在街头混日子了——一个从来没有被珍视过的人,如何去珍视其他生命呢?

这无疑是命运对她的一次残酷却准确的惩罚,绞刑架骨折,常见于那些被绞死的犯人身上,而因为用药不当而造成无数人意外死亡,却通过主动认罪没有坐过一天牢的克劳吉特医生,也得到了命运之于她的审判。

这些个人苦难被摆置台前,而他们本身,也是种种冷漠、腐败、霸凌的受害者。
剧集导演 Jenner Furst 和 Julia Willoughby Nason 表示," 我们不相信个体的罪恶。我们关注体系中的特权和腐败,如何导致出这种程度的残暴。"

《药剂师》的结尾,美国社会药物泛滥,毒品猖獗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愈演愈烈。
这是一场持久的战斗。但就像丹所说的:
" 我们身处黑暗的隧道,也许隧道的尽头会有光,或者,我们能以某种方式,在隧道的尽头,制造出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