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黑帮电影,就不得不说这部被誉为男人圣经的——《教父》。
影片改编自马里奥 · 普佐的同名小说,以沉郁冷静的风格讲述了一段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黑帮史诗。
1972 年《教父》上映,首轮票房达到 8150 万美元,是其拍摄和宣传投入的 14 倍。1973 年该片获得第 45 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改编剧本奖。

《教父》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电影之一,07 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 " 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
豆瓣上有 40 万观众打了五颗星,是无数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

Il traditore

黑手党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一个秘密社会组织,根据地在西西里。从一开始的反抗暴政、锄锄强扶弱的地下党渐渐堕落为唯利是图的犯罪团伙。
1982 年 9 月 3 日,在西西里扫黑的基耶萨将军遇刺身亡,民怨沸腾,当局无地自容,开始以雷霆手段打击黑手党,负责此事的法尔科内大法官成为反黑的标志性人物。
《叛徒》正是以此为背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从黑手党 " 叛徒 "布达西的角度回顾反黑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要铲除黑手党就变得很微妙。

这两人一个选择上前让众人随着音乐一起加入舞池跳舞,缓解尴尬,另一个人则是直视着布达西,似乎有看好戏的意味。
光影交错,锦衣华服下掩盖了黑手党内部斗争间的风起云涌。

黑手党的缄默法则曾要求成员不能与政府和司法机关合作,且复仇不能涉及家人。即便是要报仇,也不能向警方泄露仇家的名字,否则整个家族都会受到严厉惩罚。
这种 " 内部消化 " 矛盾的做法,成为了黑手党的铁布衫,无法打入内部,除黑工作变得举步维艰。
布达西曾是这个法则的忠诚者,他的仇人正是利用这点,不管去哪儿都带着自己的儿子,以儿子的肉身做为自己的铠甲,安然躲过了布达西几十年的追杀。

可能是路边、可能是行进的车里、可能是床上,死神随时降临。

为了惩治凶手,更为了维护家人的安全,布达西以信息提供者的身份与意大利检察官展开协作扫清宿敌,坐实了 " 叛徒 " 的身份。

环境是舒适的,每次出庭也总是西装革履,甚至还拥有老婆定期的私人探监时间,好让他们温存一下。

被媒体称为意大利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审判,因为曾经云遮雾罩的黑手党内幕即将大白于天下。

有人装疯卖傻,有人把嘴巴封起来,更多的人用嘴炮的方式妄图抵赖布达西的说法。

在他们眼里,布西达是连老鼠都不如的叛徒,躲在警方的 " 保护 " 下,只要给他们单人对峙的机会就可以瞬间击垮。

看到第一个人上阵后的惨况,其他人就纷纷打了退堂鼓。


在现实中由于布西达的揭发,366 名黑手党人员被捕,盛极一时的黑手党组织从此没落消亡。

布西达虽然曾是黑手党的一员,但显然比起帮派事业,他更看重家庭,在布西达心里,家庭是神圣的。
他曾不止一次地梦见家人身陷险境,在他看来,是那些黑手党激进分子破坏了他们的原则,他们才是背叛者,而自己不过是自保而已。

长长的人名经常会让观众分不清楚谁是谁,影响前期观影感受,想必这也是评分偏低的原因。

影片在上海电影节展映时好评如潮,并提名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势必将在黑帮电影里掀起一股电影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