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扫把”挑战被骂了?

昨晚,扒叔的朋友圈莫名其妙地被 " 立扫把 " 刷屏了。

各种花式秀立扫把:

当然,也有立不起来的:

被科普后才知道,原来大家是参与了 "NASA 立扫把挑战 "。

而微博热搜榜上,"NASA 立扫把挑战 " 也高居前列:

尽管人民日报辟谣说,扫把每天都可以立起来,只是考验你寻找中心的能力和耐心,和 NASA 没有一点关系,

但是依然挡不住群众们刷屏的热情。

扒叔不禁觉得,"NASA 立扫把挑战 ",可能是疫情爆发以来最有意思的 " 谣言 " 了,

它实在是给这一群宅在家里没事干的人提供了一晚上的休闲娱乐,也有可能给那些一年到头不碰扫把的人一个做家务的机会,还给这些沉浸在瘟疫的沉重氛围中的人快乐,

更给一些段子手创造了机会。

01

不得不说,这次的 " 立扫把挑战 ",给我们带来太多欢乐了。

可能是 NASA 没有见过我们中国传统的 " 笤帚疙瘩 " 吧。

还好 " 只有今天扫把可以立住 " 是假的,不然 " 过了零点就倒 " 这个设定,像极了 " 灰姑娘的扫把 "。

就连大洋彼岸的歪果仁也凑起了热闹:

这让扒叔感觉很安慰:原来在家里闲得没事干的,不止我们中国人。

渐渐的," 立扫把挑战 " 开始变味,开始炫技,

李汶翰已经不甘平庸了:

还有其他各种秀立扫把:

家里没有扫把的,也不能认输:

可以是云立扫把,也可以用刷子代替(当然,这么个立法可能是立不住):

紧接着,又有人 " 辟谣 " 说:能立起来的不是只有扫把,只要你想,万物皆可立起来:

扒叔真的很想知道,立剪刀和菜刀,是认真的吗?

还有立自己的:

嗯,这个造型,和扫把还是很神似的。

也很快有人表示,因为参与了 " 立扫把挑战 ",暴露了自己不干家务活的事实,遭到了父母的嘲讽:

还有人借此机会推出了女性择偶 " 新标准 ":

(扒叔上面提到了有人说自己家里 " 没有扫把 ",女孩子们要不要选择考虑一下?)

抱着手机笑到脸疼的扒叔感慨道:这一届网友真的是越来越有才了。

可以说,这大概是疫情爆发后,为数不多的几个全国人民都能没心没肺的晚上之一了。

02

"NASA 立扫把挑战 " 已经被澄清是 " 谣言 ",

说白了,参与挑战的人,都是 " 被传谣 " 的人。

但是这样一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挑战,

以至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先后辟谣后,大家甚至觉得有点失望,

直到今天早上," 立扫把 " 这个话题,还在微博热搜榜上占据一席之位:

即使官方已经辟谣了,但还是要亲自实践来辟谣:

扒叔真的看出来了:大家在家里确实闲的没事干。

也不难发现,很多人真的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娱乐机会。

03

几乎全民都在立扫把的浪潮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他们在这样的时候选择纪念李文亮医生:

扒叔觉得这个逻辑似曾相识,有点像科比去世时,有人批评说一个外国人去世的消息比国内的疫情还能刷屏。

起码扒叔不觉得这个时候立扫把不合时宜——

我们一直处在瘟疫带给我们的焦虑、愤怒和痛苦中,难得有这样一次全民参与的活动,暂时抽离困难,开怀一笑,或许无伤大雅。

时刻纪念英雄的人,我们对他们也予以理解,但是这并不是大多数人放弃在灾难中暂时抽离的理由。

立扫把带给我们的解压很短暂,但是英雄带给我们的遗憾、震惊和敬仰,要长久得多。

虽然 " 立扫把 " 名列微博热搜榜,但是 " 钟南山院士称李文亮为英雄 " 这条热搜还是在它之上。

83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哽咽着用英语说:这是一个中国医生,我想大多数中国医生都像他一样。

我们不会忘记李文亮医生的奉献和他的牺牲,

疫情中我们遗憾英雄的逝去,李文亮医生被平反后我们还会痛惜英雄没有等到这一天,疫情结束我们依然会纪念有过这样一位医生,《庆余年 2》上映我们还会想起那个喜欢《庆余年》的李文亮医生再也看不到续集了,

或许多年后我们再谈起这一场瘟疫,还会说起这个 " 吹哨人 ",说起他的平凡他的无私,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李文亮医生已经是 " 训诫了时代 " 的人,他几乎与这个时代密不可分。

愿意时刻纪念李文亮医生的人,我们对于他们不忘英雄予以肯定,

选择立扫把让自己和围观群众都开心一下的人,我们也愿意付之一笑。

就像有的网友发表的比较中立的言论:

短暂的抽离后,我们还是会揪心每天的确诊人数、心疼医护人员的付出、感谢每天驰援武汉的捐款捐赠、愤怒发国难财的人。

我们的情绪会被消解,我们也相信,这一场灾难,也不会只成为教科书中的只言片语。

消解不是遗忘,就像昨天微博热转的那一条成都七中老师的开学致辞中说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