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锅是人类的本性——最近 " 蝙蝠 " 成为了我们刷到最多的字眼。
为什么?因为蝙蝠自身携带大量病毒。
据研究,近千种的蝙蝠共携带 137 种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 61 种——埃博拉、非典、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马尔堡病毒 …… 都有可能来源于蝙蝠。
可人类瘟疫泛滥,就要蝙蝠背锅吗?
BBC 的这部纪录片,就为我们揭开了关于蝙蝠的诸多奥秘:《神奇动物大揭秘》


蝙蝠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动物,它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也是现存能够在极偏远和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哺乳动物之一。


蝙蝠前肢的掌骨、指骨特别长,指骨末端到后肢及尾之间,都长着薄而柔软的翼膜。

同时,它指末端还有爪,休息时,就用爪勾住树枝、屋檐、石缝等,倒挂着身体而睡觉。它们昼伏夜出,每到黄昏就开始觅食活动。


有一些种类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如鼻叶、脸上多褶皱和复杂的大耳朵。


这让他们能够在世界上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生存下来,雪山、热带雨林、极寒极热之地,都有蝙蝠的身影。

因为新陈代谢快,蝙蝠的正常体温高达 40 摄氏度,经常保持这种体温,大多数病毒根本无法存活。
即便进化出耐热病毒,蝙蝠略高的体温也会引发一系列免疫保护,这是只属于它们的独特防御机制。

自从 6000 万年前飞上天空之后,蝙蝠就成了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








这层皮膜特别薄,很容易在飞行时被撕裂。

这层皮膜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愈合速度最快的组织之一,修复速度是人类的 10 倍左右,一个巴掌大的破洞,短短几周就能痊愈。

这些纤细的毛发几乎是肉眼看不到的,它们的长度只有 0.1 毫米左右。

这些毛发的功能并不是保暖,毛发基部有许多极小的感觉细胞,它们能让蝙蝠在飞行时获得实时而精确的气流图。


这套独特的飞行系统,对蝙蝠殖民地球至关重要,不过它同时也给蝙蝠带来了唯一一项严峻的挑战
蝙蝠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它们飞行时每秒钟消耗的能量大概是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奔跑时消耗能量的 2 倍。

所以,蝙蝠必须大量进食,以保持自己的能量储备。它们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找到营养最丰富的食物。
这时,它们令人惊叹的感官,就会发挥作用。

它们会发出一种尖锐的叫声,并对反射回来的声音进行分析,由此确定猎物的准确位置。但这种回声定位又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得不偿失。

翅膀下拍时吸气,上拍时呼气。所以呼气时,它可以同时发出定位脉冲,几乎不需要再消耗额外的能量。
只有在靠近猎物时,它才会将这种协同作用停止,然后发出密集的脉冲进行捕猎。

可有一种蝙蝠就能依靠回声定位仅仅出击一次就获得身体所需的全部能量:墨西哥兔唇蝠。
它能利用回声定位捕鱼,用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得高蛋白的猎物。



它们不是靠飞行,而是靠爬行靠近猎物。

吸血蝙蝠能够在一头猪身上吸食大约 30 分钟,吸血量大约 25 毫升,它们的唾液中含有高效抗凝血剂,能使血液不断流出。
吃饱喝足太重不能飞行时,它们甚至可以靠超强的肾脏以排尿的方式将多余的血液排出体外。

那漆黑的夜晚,蝙蝠到底是怎样精确返回栖息地,甚至从 2000 多公里外返回呢?

为了节省体力,蝙蝠的栖息地可谓五花八门。




在加拿大生活的蝙蝠更厉害,当地气温降至零下 20 摄氏度的时候,它们只能凭借独特的生理机能存活。

它们为了保存能量,关闭了身体机能,切断了向肢体的血液供应,心率也随之降到了 10 次每分钟。

140 天冬季过后,它们就会苏醒,开始新的生活。

蝙蝠的数量占据了全球哺乳动物总数的 20%,并且它们的寿命很长,最长高达 40 年。
据科学家研究,蝙蝠中最长寿的鼠耳蝠可能已经演化出修复细胞损伤但不诱发癌症的独特染色体机制,和其它按定律生老病死的动物不同,鼠耳蝠最后通常死于饥荒、脱水或意外事故,很少死于老年病变。
如果人类掌握了蝙蝠长寿的秘诀,可以把人类寿命延长到 240 岁。

比如:150 只大棕蝠一个夏天可以吃掉足够的黄瓜甲虫,为农民每年节省 10 亿美元。
比如:蝙蝠出现在 65-100 亿年前,和恐龙同一个时代。
但就是这样 " 始祖 " 级别的动物,最后还是不免被人类摆上了餐桌煲成了汤。

结果最后吃出毛病,还要蝙蝠背锅。
敬畏生灵,敬畏自然,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如果人类依旧执迷不悟,大自然会自会安排好人类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