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后的 14 天,被这 28 个字道尽一切

对所有中国人来说,2020 年都是特殊的一年。

人们盼着这场疫情能快点过去,该上学的快点收假,该上班的快点复工。

那声声呐喊着的 " 武汉加油 ",已经不仅仅是为武汉加油,更是为每一个疫情下的我们加油。

相信眼下很多人都一样,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最新新闻。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今天在微博浏览消息时,发现很多媒体大 V 都转发了央视网做的一组图。

与旁的媒体不同,央视网的这组图每张都文字寥寥,14 张图加起来也不过 28 个大字。

但这 28 个字,却道尽了疫情爆发来 14 天里有关武汉的所有。

负 重

1 月 23 日

23 日凌晨,武汉 " 封城 "。

武汉,九省通衢。如果不是情况严重到一定程度,不会下达这种命令。

当武汉城外的人们想着如何过好这个春节时,封城命令下的武汉按下 " 暂停键 ",近千万武汉人在这一刻将自己封闭起来。

为了全中国更多的人更好地生活,武汉人壮士断腕负重前行。

曾经我们相信,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然而疫情来袭,共同经历着,共同感受着的我们才终于发觉:

原来我们始终悲欢与共,休戚相关。

所谓历史,正是我们共同存在的时间。

过 关

1 月 24 日

往年除夕夜,是一个个小家的团圆。

而 2020 年除夕,疫情笼罩下的武汉却成了中国人集体的牵念。

这一年,我们在过年。这一年,他们在帮我们过关。

2020 年的除夕夜,注定不同。

虽身在八方,却心系一处。我们坚信,这一关,武汉一定能过去。

奔 赴

1 月 25 日

大年初一,当我们在家团圆,吃着热气蒸腾的饺子时,全国多支医疗救援队和部队系统正奔赴疫情一线。

他们是谁的爸爸妈妈,又是谁的儿子女儿。

有一种勇气,叫 " 虽万千人吾往矣 "。

为了我们共同的命运,总有人慷慨赴之,不问生死。

即便相隔千里万里,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地。

武汉,我们来了。

夜 光

1 月 26 日

《喜剧之王》中尹天仇拉着柳飘飘赏夜色时,柳飘飘说,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尹天仇回道,天亮后会很美。

没有一个长夜不会过去,万物皆有留给光的缝隙。

同样,武汉的夜也不是黑色,那里还有着无数的光。

那光里包含着无数希望,那希望里凝聚着无数人最热切的祈盼。

守 望

1 月 27 日

有人问,封城后的武汉人是否还能正常生活。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因为仍有着很多人在鼎力守护着这座城市。

除了平凡,我很难找到更贴切的词语,去形容这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普通人。

在所有人都期盼着英雄的降临时,殊不知最终划破黑暗的,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拼凑起来的力量。

在这座城市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用最平凡的 " 守望 " 书写 " 伟大 ",用 " 陪伴 " 表达最长情的告白。

大 山

1 月 28 日

"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 "。

2003 年,非典爆发,随着病情的愈演愈烈,大批的医护人员纷纷倒下," 非典 " 极强的传染性让许多人谈非色变,惟恐避之不及,钟南山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他主动向省卫生厅请战,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全部集中到他的研究所来。他说:" 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2020 年,武汉新冠状病毒,钟南山建议人们不要去武汉,武汉人也不要乱跑,自己却当即决定动身前往武汉。

有些响亮的名字,注定要在时间的长河里久久回响。

国士无双,你在,便是心安。

致 敬

1 月 29 日

有个朋友是护士,他说自疫情爆发以来他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平时他特别吊儿郎当,于是我便调侃他道,怎么这次这么拼,是因为加班三倍工资吗?

" 钱不钱的不重要,主要是保护了人民和家人,争取早日结束疫情,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站出来,这是做人的觉悟。"

我承认那一刻的他特帅。

疫情蔓延,每一位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都在超负荷运转。

我们睡得安稳,是因为有人彻夜无眠。

我们赠与他们 " 白衣天使 " 的封号,但不要忘了,他们也是凡人的身躯。

致敬,请千万保重。

坚 守

1 月 30 日

武汉封城,8 万医护人员奋战抗疫一线。

之前看到一则短视频,全副武装的一对医护人员凭声音认出对方是自己的爱人,随后短暂相拥,继而背向而行。

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你连面孔都看不到的医护人员都付出了什么,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拖着久病的脚步,虽沉重,却坚定。

每一步,都是使命的坚守;每一步,都是生命的救赎。

越是危难时刻,越见人性的高光。

回 家

1 月 31 日

因为疫情,华人在海外受排挤的新闻频发。

他们很难回家,他们十分想家。

对他们来说,回家的路,从未如此遥远。

1 月 31 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考虑到近日湖北特别是武汉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的实际困难,中国政府决定尽快派民航包机把他们直接接回武汉。

战 " 疫 " 过后,我们共赏樱花。

印 记

2 月 1 日

疫情爆发后,几天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一线的医护人员额头上、脸上都被防护镜和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子。

尽管如此,脱下防护服,他们写满疲惫的面庞上,总是露出微笑,微笑里尽藏着希望。

他们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即使脸上布满勒痕,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冲 锋

2 月 2 日

2 月 2 日上午 9 时 30 分,满载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的 8 架大型军用运输机,全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这是继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之后,空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时出动大型运输机数量最多的一次。

带队执行此次任务的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王全胜说,他们受领任务后,争分夺秒制订紧急输送预案,科学编组,规划航线,按照打仗标准迅速完成起飞准备。

下午,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进驻火神山医院。从听令出征,到军队医疗工作者的脚步声在火神山医院病房响起,不到 12 小时。

灾难来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人民最坚实的铜墙铁壁,他们到了,人民的心就定了。

请全国人民放心!

安 心

2 月 3 日

2 月 3 日,武汉市江夏区中百生鲜产业园,十余辆军车,几十名解放军战士不停地将一箱箱蔬菜、水果搬到车上。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民生活保障物资正常供应,让老百姓吃上新鲜蔬菜,经报中央军委批准,湖北省军区协调驻鄂部队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担负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生活物资的网点运输保障。

支援队于共 130 辆军用卡车、260 余名官兵,绝大多数官兵都是部队的党员和骨干。

3 号当天,支援队共出动 53 台车 101 名官兵,分 4 个批次执行运送任务。

两天时间,支援队共出动车辆 100 余台,人员 300 多人次,运送生活物资近 500 吨。

希 望

2 月 4 日

2 月 4 日,这一天是立春。

上午 9 时 25 分许,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

同时,疫苗研制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

截止最新消息,全国累计治愈出院病例已达 1285 例。

立春既然已至,冬日必将渐远。

春 天

2 月 5 日

2 月 5 日,距武汉封城已过 14 日。

14 天,这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里,我们共同存在的时间。

困难吗?困难。

但困难总会过去。

痛吗?痛。

但伤痛也会让我们成长。

因为我们从未停止播种爱与希望,所以春天一定会来临。

如同武汉必将绽放的樱花,曙光终会重新照亮这片土地。

人们过早吃热干面,出街遛狗逛公园。

我坚信,武汉必胜。

因为站在它背后的,是十四万万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