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的日子,一个问题困扰无数人。
吃。
吃什么?
去哪买?
怎么做?
Sir 今天要分享自己的食谱——
方便面。
啥?
别急着瞧不上——有些城市的魔幻瞬间,超市货架上除了武汉热干面,余类皆被一抢而空。
下面有的吃,浮生贪欢。
《煮面男》

Sir 不是在骂人。
罗锡(罗 PD) 和姜虎东,怎么说也应该是质量保证。
要 Sir 说,这是罗 PD 做过,最没有人性的综艺。
因为……
特别是在这段时间的深夜点开,你根本睡!不!着!
看画面。




但别小看他。
《煮面男》虽然画面简陋,没有嘉宾,甚至经费寥寥。
但它却拍出了远超一档美食节目的共鸣。
1
什么是饿?
实不相瞒,Sir 每次看这节目,都得配着泡面吃看。
无论是干捞、汤煮,配上帝王蟹、牡砺、鱿鱼、青椒等等等等,反正怎么香怎么来。
是不是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面的热气和味道?
名副其实的真 · 泡面番兼深夜杀手。

深夜放毒。
但《煮面男》不仅对屏幕外的观众来说没人性。
屏幕里的姜虎东为了吃个泡面也被虐得超惨。

- 泡面什么时候吃最好吃?
-饿的时候最好吃。
哈哈哈。
要你说吗!
但到底。
什么时候才叫饿?
这,就是《泡面男》要挑战的极限。
让姜虎东在他觉得最饿的状态下,煮出他满意的泡面。
然后,一碗而尽。

NoNoNo~
那只是为了睡前饱腹的快捷充饥。
《煮面男》对于泡面的执着,在一开始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一个细节,挑面。
这一瞬间出来的时候,Sir 不仅惊掉下巴还陷入了选择困难综合征。
准备好了吗?
嘀——

为了选好泡面以及准备好食材,姜虎东就已经花了一个半小时。
甚至连锅、配料、天然气等工具都要自备。
因为姜虎东第一次煮面的地方,就不简单。
韩国三大神山之一,智异山。
不仅得进山,还得上到最高峰。
韩国境内仅次于汉拿山的第二高峰,海拔 1915 米的天王峰。

听起来好像挺容易。
但对于要在空腹的状态下,背着好几斤装备走 5.1 公里,今年已经年过 50 的姜虎东,实在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才走了几步,他就开始问还剩多远了。

他呢,走不到几百米就要歇一歇。
原以为已经看到终点,却被告知,还差得远呢。
望山跑死马。

因为智异山的天气变化莫测,一年内能看到晴天的日子可能还不到 80 天。
问到的每一个路过的登山爱好者、民宿老板,甚至登山专家都跟他说,这个天气,日出肯定没什么机会看到了。
用姜虎东自己的话来说,可能得祖上三代积福了才能看得到。

跌倒,就起来;
喘息,又继续;
仰望,再前行。
这 5 公里的路,好像走了一整年那么长。

吃个泡面而已,有必要做到这份上吗?

下一秒就要打脸。
当看到姜虎东历尽艰辛地站上山巅,泪流满面地看着日出失语……
铁汉如 Sir 也有点绷不住。



一番自我折磨后,才是享用一顿美餐的最好时机。
开搞——
饥寒交加,还得在下着雨的户外边煮边吃。
食材也不过是最平凡不过的烤五花肉和泡菜 + 泡面,那份满足感和幸福感却隔着屏幕都能完完全全接收到。

这里的饿是生理意义的,但也超越了生理。
它是海拔高度所限的匮乏,也是对身心克服困境的奖赏,是每一个像姜小胖这样的普通人,对生活无多的所求。
生活啊,一碗面而已,我就能感觉到幸福。
2
倔强的理由
有人或许会问,一碗面而已。
在综艺设定中,为何要爬到山顶去吃。
行为艺术?甚至,是不是太作了?
你笑他人太痴狂,殊不知一顿小小的泡面背后,其实藏着男主角的倔强,对于拓展生存价值的 " 欲念 "。
现在如果不去智异山的话
这一辈子无法登顶可能性很高

这就是《煮面男》包裹在简陋和粗糙下的野心。
用最简单的食材,和最极限的身心,尝试让我们摆脱那一日三餐的麻木。
节目的倔强,不仅体现在自虐。
更在于精益求精的制作。
一个 10 分钟的消遣短综艺,不惜身体说上就上;
除了姜虎东,全程倒着走爬上 1900 米高峰的导演也功不可没;
仅仅因为拍摄收音时有直升机的声音,为了观众的观感,没有偷懒地配字幕就算了,而是找回姜虎东逐字逐句地重新配音才播出;

对人、对自然、对平凡的倔强和敬畏。
看节目前,Sir 也觉得,就煮个泡面而已。
但看之后才会发现,当你经历了一路的艰难,饿到前胸贴后背,冷得瑟瑟发抖,被关在家十几天……
就算是泡面这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看似随手可得的食物,都是人间美味。
因为越是这种时候,平凡才越显珍贵。
3
天下一碗面
东方哲学最厉害的地方是,很多复杂的道理总能深入浅出,触类旁通。
《煮面男》这样的高分韩综,不就是借一碗泡面讲了很多洋洋洒洒长文说的道理。
有付出才有回报;
靠自己喝凉水都美;
中年男人的危机是伪命题;
……
今天,Sir 刷这档节目又想到一个角度。
前几天,看到一个热搜。
# 疫情结束后最想吃的东西 #

而是最常见的食谱:
奶茶、臭豆腐、面包、火锅、撸串、汉堡、可乐、薯条、蛋挞……
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背后是对于生的眷恋。
或许,天下眷念本就凝集在一碗面里。
热干面,武汉市最著名的小吃。
当麦太带着麦兜踏上江城的第一句话是:武汉,终于到了武汉,这片藏龙卧虎的土地!
武汉,您孕育了热干面和鸭脖子。

香港 " 食神 " 蔡澜曾说:
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处于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冠上 " 早餐之都 "。
武汉的小吃,差不多一个月每天早上都不重样,物美价廉。
糯米包油条、面窝、煎包、豆皮、汤包、烧麦、糊汤粉、糯米鸡、圆豆泡糯米、欢喜坨、鸡冠饺、重油烧梅、蛋酒…………
花一点点钱,就能吃饱吃美。
最后。
Sir 想开个脑洞。
希望有一天,姜胖子能来到回归安全的武汉,煮一碗热干面。
天下的粉面林林总总,于一人说到底就是一碗。
热气腾腾,我们知道吃下它,吃的就是一份心安。
心安处,就是家。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