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了,跟床和沙发快成连体婴儿的宝宝们,是不是心情比前几天稍微舒缓些了呢?
河马哥希望,大家能给我 7 分钟。
不为别的,因为,你可能真的需要。
来,上干货!
《埃博拉的故事》
(The Story of Ebola)
第一出品方,来头不小。
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而当地落后的医疗环境,民众薄弱的卫生安全意识,更让疾病的传播,肆无忌惮。
为了快速有效的切断病毒传播,帮助当地居民抗击传染病,上面两大组织牵头,制作了这个短片。
故事,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开。
女孩的爷爷,去野味市场,买了带有埃博拉病毒的蝙蝠肉吃。

于是,埃博拉病毒进入他的体内。
数天后,他就开始发烧、上吐下泻,不久后便去世了。

简单介绍了病因后,医生建议大家不要碰尸体,因为传染性更强。
医生先是让家人洗手。





女孩一家作为密切接触者,就在家自我隔离观察。

爸爸想把妈妈送到隔壁村叔叔家,因为他担心妈妈去了医院就回不来了。

我们必须相信医疗队,能救我们,救我们的村子。


相信医疗队、有病及时就诊、死人交给专业安葬队处理。


因为病毒看不见、摸不着。
动画片就在可能带有病毒的地方,就加上了紫色。

而且,关键信息,它一个都没漏下。
首先,得病原因——野味。
其次,传播途径——手。
是的,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待物用到最多的,就是手。
手沾染了带有细菌和病毒的东西,就很容易因为其他行为,传染到人体内。
可以是爷爷不经意的揉眼睛。



一,听从医疗队和专业人员意见,消毒,灭活。
在喷洒了氯水之后,紫色的病毒被消灭大半。

二,也是影片一再强调的,勤洗手。
7 分钟的时间里,医生强调洗手的话,出现了三次。
拍摄洗手的画面,出现了两次。
首先,影片强调了是清洁的一次性流动水,不是地表可能被污染的水。

不仅是手心要搓,手背要搓。




其实,这已经是两个组织出品的第二个类似的短片了。
上一部,叫《霍乱的故事》。
表现手法,如出一辙。
用黄色,表示带病菌的污染源。


首先,将可能被污染的饮用水煮沸 1 分钟。


用消毒后的流动清洁水,按照步骤,拿肥皂仔细清洗。

那里的民众教育程度不高,医疗水平堪忧。
所以国际红十字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希望可以制作这些个简明易懂的短片。
让当地老百姓明白,应该如何就地取材,预防传染。
在评论区,就有不少当地的志愿医生,现身说法,说这些手段,真的管用。

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然后再通过人的各种体液,传染给别的人。
而这种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从手到口、从口到手的过程。
呼吸道疾病,很容易打喷嚏或咳嗽。
用手捂,病菌就通过唾液,沾到了手上。
然后再通过手,沾到别的地方。
所以,除了要带口罩。
更重要的,就是应该勤洗手,让病毒没有任何机会,逃出你的手掌心。
好多宝宝,可能也会碰到一些不听劝的长辈。
如果你觉得自己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就把这个视频推给他们看看。
也就 7 分钟,让家人养成一个好习惯,总是没错的。
河马哥编了句顺口溜,宝宝们有事没事可以念一念。
多喝热水勤洗手,带上口罩别乱走。
正如视频最后说的,他们村战胜了病毒。
我们,也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