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的电影,以前写过几部,一直觉得,无论这个社会对他本人的褒贬如何,就艺术而言,他的电影都值得赞美!
不管当下如何,我也始终坚信,多少年后,金基德这个名字在世界影史上都会是一个符号,会被后来的电影人反复提及。

同样,看金基德的电影,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坏小子》。

韩国,某小城。
亨吉是一个才在监狱释放不久的混混,这天,他闲着没事,在街上瞎转悠,经过公园时,一个坐在连椅上的漂亮女孩吸引了他 ...

女孩对他完全不感冒,打完电话,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后,就一脸嫌弃地转身离开 ...


于是,他也跟了过去,一把抱住女孩的头,就狠狠地亲了起来!


女孩离开时,骂了他一句人渣,又朝他他脸上吐了一口唾沫 ...






女孩没有钱,只能用脸蛋和身体作抵押,签高利贷把钱还给他 ...



而亨吉,又是怎样报复女孩的呢 ...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这部电影在金基德的作品中,并不算是一部很耀眼的。
诸如另外几部高分片《空房间》、《收件人不详》等等,都要比这部优秀。

怎么说呢,其实,早在几年前刚看完之后,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内心也觉得这部电影,与他以往的套路差不多,元素无非是人性、虐、边缘人群上演的小众故事!
但很显然,如果只看充斥地人性,这部影片的确意义不算太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对金基德越来越了解,最终我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它除了我们看到的外在表象之外,还有更深的意象。

但这个表象故事精彩的地方在于,亨吉内心又是爱着森华的,这构成了一个" 虐爱 "元素。
而这份 " 虐爱 " 的根本原因,又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自卑。
亨吉自卑的是森华是个大学生,而他自己只是个做皮条客的混混,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对等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因为这份不对等的关系,又牵引出了另外一个社会元素:阶级之分。
亨吉明白这一点,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两个人的阶级在一条平行线上,所以就不惜一切毁掉了她 ...
这种毁掉的方式,直接折射出了人性最深处的幽暗。

比如,在海边上,森华捡到的照片碎片,那个与她一模一样的人像,又把亨吉营造成了一个有故事人的假象。
这时候,好多人都会觉得,当初亨吉对森华的怦然心动,是不是有着前女友的影子?

他当初为何进了监狱?
他为何郁郁寡欢?
他的突如其来的 " 爱 "...
这些联想,又一一延伸出了影片之外。

很多观众,乃至影评人都觉得亨吉在这里其实已经死了,后面他开着货车带着森华继续在海边从事皮肉生意,只是他的一种想象!
虽然,这种拉着心爱的女人卖淫,对正常男人来说并不美好,但对于一个自卑心理严重,永远也不敢触碰攀不可及的女人的男人心理而言,守护着其实就足够美好 ...
一部好的作品其实就是这样的,电影是思想的物化,有些电影你看完虽然很精彩,但精彩完了就完了,好的电影则是,精彩过后,想象无边,回味无穷,总想着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 ...


他的软弱只呈现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反观,亨吉对待凶狠的混混,对待其他的妓女,勇敢又恢复了 ... 人,其实是多重的,人是勇敢的,又是卑微的。

这一点,也正是我喜欢他电影的最大理由,人,真实的人性,其实就是这样的,没有百分百的完美,没有百分之百的永恒纯真。
《春》中的老和尚豁达通透,但前半生是个罪犯,《坏小子》中的森华,看似纯洁无暇,但却逃不掉心中的贪念。
亨吉虽然出身肮脏,但却又比森华那个懦弱男友有骨气,嘴上不说,但内心似乎又是个通透槛外人,是个来度她人回归的使者。

熟悉金基德的,应该知道,他对佛学、宗教有一定的研究,创作的电影中,也多运用因果、轮回、宿命等等。
虽然 9012 年了,说这些有些扯,但艺术就是这样,虽然玄之又玄,却又那么的真!
《坏小子》这部电影给我呈现的感觉就是如此。

在意象之中,两个人跳脱了表象的虐恋,升华为了守护者与守护人的角色,如此看待的话,亨吉更像是一个 " 度 " 森华的守护人,两人之间存在的情感也仅于此。

当然,这里讲述的其实并非贪念和贪小便宜的表象,意象这种东西,只有心领神会 ...

森华虽然在电影中是个妓女的身份,但在金基德的心中,却是 " 圣女 "。这一点,他受席勒的画作影响很深 ...

算一下,一段时间,没有推荐这种只指人性的电影了。
其实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在纠结推荐这样的电影究竟是对还是错。
直到看完东野圭吾说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就是人心 "。

既然有人能在温暖中寻求治愈,那么就有人能在暗黑中得到历练 ...
说白了,一个人要变的强大,是需要磨练和尝试的,直面人性的幽暗,读懂人性最深处的秘密,不也是一种通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