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难逃离的囚牢是什么。
打不破的铁栏?
隔绝声音光线的钢筋水泥?
难以穿越的群山峻岭?
都不是。
是双脚无法着地,耗尽体力逃离却依然望不到尽头的 ……
大海。



他们在餐桌上愉快地享受海鲜盛宴,拍出诱人的美食照上传到朋友圈。
一只虾,一条鱼。
背后的代价,都可能是 …… 人命。
不是玩笑。
今天这部电影,就是那数十万无声无息葬身于鱼腹的海上奴隶缩影——
浮俘
Buoyancy

查克拉家的条件不好,没钱上学,每天都要帮家里务农。
他负责给田里施肥,今天搞完这一片,明天又到那一片。
周而复始。

言行之间,总是为自己的贫穷和没文化而自卑。

每次父亲吩咐他去施肥,他都怨气冲天地顶嘴。


赚钱。
但他不打算求助大人,而是自己找出路。
听闻村里有些小伙伴去泰国的建筑工地干活,一个月能赚几千块,查克拉心动极了。
这天晚上,吃饭时父亲又提醒他明天该施肥了。
罕见地,查克拉没有任何怨言乖乖答应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家。

按照介绍人的指引,他和村里的其他外出务工者先坐摩托去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等中间人来接。
从白天等到天黑,直到半夜才等来了接应的小卡车。
查克拉比较 " 幸运 ",跟另外几个人挤在驾驶室内,至少还可以看看窗外的景色。
其余的十几个务工者则躺进车斗里,横七竖八地堆起来,外头罩上帆布掩饰,一路忍受重压和颠簸。


为什么务工要如此鬼祟,要等到半夜才出发?
为什么不是客车而是卡车,把人当成货物来运送?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就能察觉到不对劲。
对方根本没有拿他们当人看。
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命、自由、财产等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里通通丧失。
然而,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一心只想去远处赚钱的查克拉,自动忽略了种种危险信号。
直到他们被运到一个码头,中间人告诉他们要坐船去工厂。
一位稍微有点阅历的成年人——
为了赚钱养孩子而不得不冒险外出务工的父亲,站出来说话了。
- 我们坐船去工厂。
- 我不会去的,这是陷阱。


鱼在砧板,只能任人宰割。
即使被戳穿是陷阱,对方也没有一丝慌张。
眼看这位父亲转身要走,司机熟练地拿出铁棍给他当头一棒,头破血流。
剩下的年轻人哪里见过这阵仗,全都噤若寒蝉。
没有回头路,一行人只能上船。

上船之前,他们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你要带我们去工厂吗?
渔船的主人露伪善的微笑,对他点了点头。

他就步入了世上最难逃离的囚牢,成为了一个永无解放之日的海上奴隶。
渔船的主人,就是花钱买下他们这些廉价劳工的奴隶主。
一转身,他便收起了伪善的笑容,态度 180° 大变。
边赶查克拉他们去干活,边骂他们:
牲口。

衣食住行,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
只有奴隶主才能吃上肉和菜。
查克拉和其他海上劳工每天的食物,只有一盆白饭,和一盆不太干净的淡水。
每到饭点,便一人拿一个塑料杯各自舀饭舀水。
桌椅餐具通通没有,蹲在甲板上,用手抓着吃。

十几个人挤在狭小的船舱里,连坐起来的空间都不够,只能爬进去平躺。
全是光秃秃的木板,没任何枕具,只能用衣服当被子枕头。
况且他们也根本没几件衣服,也早就穿到破破烂烂。
这么多大男人躺在一起,还时不时有人伸手进裤裆里解决生理需求。
整个氛围极度压抑,难以入眠。
查克拉往往还没合眼多久,就听到 " 砰砰砰 " 的敲板声。
又要起来干活了。

没有一天的休息。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人体力耗尽,生病。
在船上,不能干活,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
奴隶主对病人不会有任何怜悯,只当他们是劳动工具。
工具 " 坏了 ",就 " 修补 " 一下——
用电棒电击他们,看是不是装病。

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即便是留在船上都显得多余,只能像垃圾一样被扔进大海。
活生生地扔进大海。
这个人的存在价值,还不如他身上的一件衣服。
临死之前还要被剥夺最后的一点财产,身上外套被脱下来给其他人穿。

有人曾经袭击过奴隶主。
有人曾经抱着个油罐跳进海里游走。
但他们的结局,都只有一个:
报复性惨死。
奴隶主要么用铁链把沉重的巨石绑在逃跑者身上,让其沉到水底。


他开始每天从渔获里挑出最肥美的鱼,主动跑去驾驶舱献给奴隶主享用,获得对方的青睐。
但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得好过。
这里没有人权,没有人情,只有丛林法则。
在船上资源极度有限的条件下,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挤压和剥削别人的生存空间。
甚至,杀人。
查克拉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为了向奴隶主表明自己的衷心,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同伴,还杀了后来上船跟自己 " 争宠 " 的新人。
后来更是彻底失控,不断地用杀戮解决问题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
14 岁的纯真孩子,上船后就变成毫无人性的杀人狂魔?
渔船主能这么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真有这么多傻子一批又一批地主动往人贩子车上送?
电影并非夸张。
故事中的主角也并非个案。
影片最后,提到了一个很少人了解的真相:
据估计,东南亚捕捞业现在仍有 200000 名男性被奴役去强制劳动。
这项产业总之超过 60 亿美元,向世界各地提供水产品。

在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贫穷地区,人口贩卖情况依然非常严重。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被骗到远方,成为不同行业的廉价劳动力。
他们被限制自由,过着非人的生活。
一旦被发现有逃跑的念头,就会遭到各种报复性折磨。
轻则打断手脚,重则处死。


渔业奴。
泰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家之一,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去支撑这项产业。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便催生出一条劳工贩卖的地下产业链。
一份在 2014 年 6 月发布的《全球人口贩运问题报告》指出,泰国是人口贩卖最猖獗的 " 奴隶市场 "。
大多数被贩卖到泰国渔船上的奴隶,都是像查克拉这样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的穷人。
2016 年,美联社 4 名女记者冒死潜入到这些黑色产业链进行调查。
经过一年多的埋伏取材,她们追踪到这些 " 血汗海鲜 " 的流向,也揭开了渔业奴受到非人奴役的恐怖内幕。
但她们在调查到真相后,并没有急着报导让自己出名,而是不动声息地保存好证据,向国际营救组织及泰国、印尼等政府求助。
最终,她们解救出 2000 多名奴工,还获得了普利策最高荣誉 " 公共服务 " 奖。


在她们的报道中,全是惊心动魄的真相。
有人被困海上 22 年。
有人尝试逃跑被流放在荒岛上。
有人被关在铁笼里受尽虐待。
更多的人是被抛尸大海,从人间蒸发 ……
就如电影中描述的一样,这些劳工在奴隶主眼中根本就不是人,而是牲口。

这些渔业奴大多是被黑心中介骗到船上,还有些是直接被迷晕和绑架拐卖的。
在贩卖、运送、奴役的过程中,稍有反抗就会被随意被杀。
即使乖乖地服从,努力地工作,一旦生病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关在笼子里任其自生自灭。

泰国的新闻也有不少这种报导,警方时不时就会发现大批被乱葬的奴隶尸体。
2015 年 5 月,泰国警方在偏远的宋卡府山林发现了一处葬有 30 多具尸骨的乱坟。
最可怕的不是这些尸骸。
而是警方在附近发现的若干竹笼、放哨塔,甚至疑似用来施暴的刑房。


以至于有时在渔鱼捞上来一些人骨,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一如年仅 14 岁的查克拉,面无表情地从渔获中挑出这根骨头。
他已经无法意识到这是人的一部分。
此刻,在他心里只想到一件事:
这是个杀人的好道具。

活着的人,依然身处地狱的熊熊烈火之中。
比身体疼痛更折磨人的,是精神压力。
你看不到任何生机。
看着同伴的生命被当成是蝼蚁一般,随意地杀害,会逐渐把人逼疯。
在这样的极端精神压力下,三观再正的人也会黑化。
一个真实的例子:
中国山东远洋渔船鲁荣渔 2682 号惨案。
上船时候是 33 人,一年多后回到岸上,只剩 11 人。
当初,有不少人是被骗上船的。在辛勤劳作了一年多之后才发现劳务合同有问题,船长也没有给他们办理海外的合法证件,辛劳白费,求助无门。
最终,因为利益纷争引起了多次血洗杀戮,22 人从此在海底长眠。

不是。
他们在法庭上都显得很胆小怯懦,在亲朋好友的口中也都是正义善良的好人。
但在海上的那个互相算计、互相剥夺、人人自危的环境下,绝望被无边的海洋放大,解锁了人性的黑暗面。
即使每次杀戮后都会出现貌似和平的阶段,很快又会因猜忌和恐惧激起新一轮屠杀。
作为 " 同一条船上的人 ",即使是和平主义者,也不得不沾血示忠、求存。
杀了别人,自己才能活。
船长走到刘贵夺跟前,说 " 赵木成和项立山怎么办?救援要来了,他俩还没沾血。"
听了船长的话,项立山立刻拿起一把鱼刀,准备捅宋国春。刘贵夺没让,说 " 别捅了,你俩绑起来,扔下去得了。"
然后我开始断片了。脱了宋国春的救生衣,绑手我记得我绑了,腿绑没绑不记得了。我看判决上写的是有人往他兜里揣了好几个铁坠,黄金波肯定拿鱼线串了五六个铁坠,拴他身上了,这个我能肯定。
宋国春一直求情," 刘哥,你放过我吧,咱俩也没太大的仇,回去我也不能瞎说啊。"
宋国春站的地方离船尾有六七米,我用了差不多五分钟,才把他推到没有栏杆的地方。
我一直回头看刘贵夺,没敢看宋国春,想着再给他一个机会。最后还剩不到一米,我又扭头看刘贵夺,结果,绑的铁坠在我眼前飞了出去,听到噗通一声,再看时人已经没了。
——鲁荣渔 2686 号存活者亲述,摘自《时尚先生 Esquire》

说回人口贩卖的问题。
最归根究底的罪人,当然是那些在利益驱使下泯灭人性的人口贩卖者。
普通大众无法参与到打击犯罪之中,但依然有很多措施,可以提前减少和避免惨剧的发生。
从潜在受害者着手。
学校、父母都有责任去引导和教育年轻人,提高法制意识,别轻易受骗。
而媒体也能尽一分力,更多地曝光这些黑暗面,给当权者及警方形成压力,敦促各方去打击人口贩卖市场。
《浮浮》也具有这样的意义。
尽管故事拍得不算精致,但主创们的初衷值得鼓励和肯定。
他们在尽力为这些 " 消失 " 的人群发声,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些被世人忽略的残酷真相。
每天都是折磨,每天都会死人。
你不仅害怕别人,连阳光都怕。
那里没人听得到你求助。
你没有证件,没人知道你的存在。
我希望我们经历的噩梦能被人知道。
——不愿透露姓名的柬埔寨渔业奴幸存者

一个是小男孩刚上船时,和在船上生活了一段时间的视角变化。
曾经,他是在甲板上待宰杀的羔羊。
后来,他爬到了高高在上的驾驶舱,成为蔑视生命的屠夫。


以前,他不满足自己的生活。
总是爬到树上眺望远处,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现在,他从奴役地狱逃出来。
远远看见自己曾经极度厌弃的稻田和家人,终于明白了这种平淡才是真正的美好。


从身在福中,到失去一切。
在小男孩身上的强烈对比,正是主创们刻意营造的一面镜子。
导演在采访中说到,这部电影意在提醒自己国家的年轻人:
即使在这里生活得很贫穷,但投身于非法渠道,冒着成为奴隶、甚至付出生命的风险跑去其他国家赚钱,这并不值得。
或许这个故事看起来离我们有点远。
但其实,也并非那么远。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聚集,然后有竞争,也有犯罪。
当诱惑足够大时。
谁是磨刀霍霍的屠夫,谁是无知待宰的羔羊。
都会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