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出去玩了?
当下,旅游业无疑是被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太想出去走走,也只能一饱眼福了。
来看一组照片。



更确切说,这是一部 " 声控福利 " 片。
爱奇艺出品,片头由张涵予配音,以各地民歌为载体,记录了歌者原生态的生活故事。
也就是,民歌。
说到这个词,是不是想起了晚会上格式化的笑容,千人一面一声的唱法?

变成了一种,不流行,不通俗,年轻人不听,听了被人发现会感觉羞耻的音乐类型。
今天想用这部纪录片重新告诉大家——
民歌不是供奉在庙堂的音乐,它应该流淌在民间。
民歌一点不虚假,唱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民歌不是一种音乐类型,它是成千上万种有着自己血脉的声音。
你仔细听——
《原声中国》

男孩的成人礼
今年即将满 6 岁的吾仁,哈萨克人。
他的爷爷是牧马人,经常在外照顾马群。
吾仁很喜欢家里的小马,可又不太敢靠近。


也是男孩的成人礼。
割礼之前,还得做上一番准备。
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擅骑术。
爷爷给吾仁上的第一堂骑术课,先教他喂马、打水。

教他如何和马相处,实际也是在教导他品格。
小吾仁被教育得很好,一个细节就体现出教养。
当男孩知道,得用鞭子抽打马,才能让马跑起来时,他首先想到的是:
它是不是会非常疼

却意外被爷爷拒绝了,因为——
马不打,就跑不快。

为了孙子的割礼庆典,爷爷特意买了一匹马宴请宾客。


把头抬起来

割礼前一天,小吾仁穿上民族传统服饰,由亲人为他系上腰带。
在大人的带领下,他骑上马背,穿过村庄,挨家挨户邀请人们来参加仪式。
接到邀请的乡亲们,都要在吾仁腰上挂一条毛巾,在马褡裢里塞些糖果,象征着吉祥、甜蜜。


请来的医生上门进行手术,懵懂的小吾仁显然不完全明白,这割礼意味着什么。
光是看看,都觉得疼。
尤其等到麻药劲儿过去,更是痛到直哭。

小时候天真无邪,惹人喜爱
时光太短,岁月流逝太快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春风拂面,我就怀念童年


明天我就长大了吗?
待到这一天真正来临,六岁的他才知道,这成人礼的最后一课,与痛有关。
这一天之后,从骑上马背那一刻开始,他就是个男子汉了。
从温暖的家,走向村庄,未来再走向外面的世界。
歌声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一对翅膀。
但,真实的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接受苦痛,方能品出甘甜。
02
爱的思念
孟桂花,鄂伦春族人。
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她,最后一任丈夫刚刚过世。

至于怎么找到 " 刻山神 " 的手艺人,则要请教当地的萨满。
向萨满请教,见面礼必不可少。
鄂伦春族认为,冰块有吉祥的寓意。
于是,一大块冰成了见面礼。


他们的生活所需都来自大山,因此也极为崇拜自然的力量。
山川与河流,冰与火,森林与雪原,在他们眼中都是生灵。
而萨满,则是他们和自然沟通的媒介。
关扣尼,是鄂伦春最后一个萨满,今年 80 多岁了。
住在雪原中的她,被当地人尊称为 " 萨满姑姑 "。
地位有多高?一个动作就能看出。
姑姑抽烟,要旁人先给点着了,再送到她手上。

此人精通 " 刻山神 " 这门手艺。
仪式前夜,几人围坐着吃酒。
酒后,孟桂花袒露心迹,在遇到丈夫前,她经历了多段不幸的婚姻。
唯有最后一任丈夫待她最好。
因为他有孩子,他们两个也没有再生育。
她觉得,丈夫虽是汉族人,但真爱是可以跨越种族的。
为此,她请求猎人,让丈夫也能受到山神的庇佑。
求的是什么
求的就是个爱

在萨满姑姑指示的森林中,他们找到了一棵符合要求的樟子松。
摆好酒水和鲜肉,仪式开始。
过去,每到一片山林,鄂伦春人就会把山神刻在百年的大树上。
他们认为,这样就能让族人沐浴在神灵的庇护中。



在唱给山神的神歌里,有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感恩。
感恩山林赐予他们猎物,提供食物和衣袄。
歌声也饱含着别离之情,回荡在莽莽雪原,遒劲嘹亮,意蕴悠长。

那个心愿,包括让丈夫的灵魂安息,也包括,许下对已逝丈夫的承诺。
" 我保证好好活。"
便是她对丈夫最深的爱与思念。
03
老有所乐
在述洞村上百年的侗寨,至今保持着侗族古老的风俗。
过年前,家家都要打糍粑,再烤上一头猪。

抽抽烟,斗斗鸟;


有提 " 当年勇 " 的。
当年我可是歌王,和姑娘们对歌,得过第一;
更有语出惊人的。
当年还有姑娘主动追过我哩。
睡醒的时候
怎么感觉好挤
原来姑娘们也和我们挤在一张床上

三位老人年轻时,是村里男歌队的顶梁柱。
侗族过去没有文字,侗歌便是他们沟通的桥梁。
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歌队之间定期约赛,以对歌的形式走访交流。
男女之间,行歌坐月,谈情说爱。
唱得好的人,最是吃香。
但结婚生子后,他们就不唱歌了。
这歌啊,久了不唱还真心痒。
几个老爷子凑一起一合计,攒出个 " 大计划 " ——
走,约当年的姑娘们对歌去!

爷爷们找上当年的姑娘们,相约春节去鼓楼对歌。
奶奶们中气十足,迅速拿回主动权,被动约歌变成了主动约饭。
哈哈哈哈,爷爷们这是反被 " 撩 " 了?


他们约定,谁年纪大谁先唱,一 " 歌王 " 说:
那必须我们先唱了,你们看着都像 50 多岁的。
您可太会了。
瞧把奶奶们逗得,个个喜上眉梢。


一套 " 劝酒组合拳 " 打得奶奶们措手不及。

大年三十一早,赛歌会如期开幕。


不需要指挥,没有伴奏,一般由领队负责高音。
众人和声,队里需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对歌开始,赛况如何,Sir 不剧透。
比赛结果重要吗?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们都借由唱老歌,找回了当年情。
无论是眼眶微湿,还是怔忡出神,无论什么时候重温那一段记忆,都能咀嚼出百般滋味。


只是现在回忆起当年,比怀念更多的是释然。
不信你看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延绵不绝。
歌声里,有大山的故事,大河的故事;有森林的故事,雪原的故事。
歌声里,也有当代中国的另一面。
即一种原始的、未经雕琢的声音。
现如今,我们将无数歌唱比赛变成了炫技现场和八卦盛宴。
这来自远方的歌声,提醒着我们何为 " 原声 "。
它触及到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角落,从不叫嚣贫乏,也从不避讳疼痛。
我们也许遗忘已久。
但一听到,你还是会认得。
因为它总是从人心底最质朴本真的地方传来。
百转千回,余音袅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