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月前写的一篇文。
写到一半突然搁浅了,直到这几天一个话题再次顶上热搜,这才拣回这篇继续下去。
并不想写什么导入语,直接说吧。
断断续续看了两部名不见经传的纪录片,觉得正好可以放在一起聊聊。
《十二夜》
导演:Raye
豆瓣 :8.5 | IMDb :7.5

这个规定时间,是 12 天。
片名,便是指这些流浪犬们生命中剩下的 12 个日夜。
是不是很残酷?
现实更残酷。
2003 年初冬,主创团队只拍 12 天就收工,在这短暂的 12 天里,他们记录了 450 只狗在台湾公立动物收容所发生的故事。

而这剩下的 394 只,很大一部分连 12 天都活不了,每天,仍然有很多小狗熬不下去,抵不过漫长的夜晚,因为病死、饿死、冻死而提前离开这里。

收容所,对于它们而言,就像一个黑暗可怖的集中营。



那些冷漠、绝望、恐惧、乞求、委屈、痛苦的眼神,就这样穿过屏幕,死死地扎进你心里。


十五分钟曾经有主人,主人要清洁队上门收狗时被告知,12 日内无人领养,狗就会被安乐死。
主人犹豫了,15 分钟后,他挥了挥手。
决定生死的 15 分钟,就这样成了它未来 12 天的名字。

勇敢很勇敢,这一天,它爬上了栏杆,谁也不知道它是如何上去的。

一天,两天,三天,勇敢天天爬上栏杆,直到它被关进了单间,直到 12 夜过去 …
这是达摩和皮卡丘。

耳朵尖尖的是皮卡丘,作为犬中浪子,它一天到晚也闲不住,到处与人争斗,隔着铁窗与对面的狗争吵,动不动就龇牙咆哮。


只是因为这一天,皮卡丘死了。

每当有人经过,几乎所有的狗都会抬起头,讨好般地摇起尾巴,吐着舌头露出微笑。
然而,被领养,就像抽到一张既是机会,也是命运的卡片。
这两只黑狗看似幸运地被一个中年人领养,被领养那天,它们疯狂地摇晃着身子和尾巴,快活而激动地跳上车,它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第二天的命运,是下落不明。

太多的狗不知所踪,稽查员回返时,登记地址无人应门,对方拒绝家访,并且拒接电话 …

在日本,同样,没有主人的狗,就没有资格活下去,即便被送进收容所,宠物也只有 3-7 天的寿命,要是没有人领养,就会被迅速杀死焚化。
2015 年,这部《为你取名的那一天》,以伪纪录的形式,将镜头对准了日本千叶县收容所以及长期从事流浪宠物救助的中谷女士。




中谷女士和丈夫一路挽救猫狗,成立了「枥木收容所」,建立之初,他俩怀着「能多救一个就是一个」的心愿,让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得到救治,可以吃饱,可以在广阔土地上自由追逐奔跑。
在枥木收容所里,有一只特殊的狗狗,叫细细粒。
因为它的主人年迈,不得不将它寄养在中谷女士的收容所里。
细细粒有着严重的创作后遗症,易怒,狂吠,动不动就崩溃抓狂,总是会发疯似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和屁股啃咬。



枥木收容所的小家伙们很幸运,生命中出现了第二次机会。
但还有许多的猫猫狗狗没有这般好运。
正值春节,加上病毒肆虐。
那篇「宠物有可能会被人类传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一出现,霎那间,恐慌遍地,也令宠物们遭受灭顶之灾。
很多宠物被遗弃,很多宠物被主人从楼层狠狠摔下,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社区相关工作人员擅自将猫活埋。
就在前几天,全球首例狗确诊感染冠状病毒,又有大量宠物,面临被遗弃的厄运。
但这个新闻背后,有太多疑问悬而未决。
这只狗的传染源来自哪里?人还是狗?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存在狗传狗,狗传人?
未有证据。
粗暴无理性的弃养,才是极度自私且添乱的行为。
纪录片里有那么一句话:「宠物无法选择主人,它的一生取决于跟随了怎样的人类。」
宠物与人,总有着一份难以打破的羁绊。
为它取的那个名字,是你与它的终身承诺,对它负责,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当然知道,社会语境下,「还流浪猫狗以自由」显然不现实。
我们能倡议的只有,每位主人,为它取名前一刻,请先向自己提问,能不能做到不拋弃,不遗弃。
我们能呼吁的只有,别让更多猫猫狗狗,踏入流浪大潮,再在生死线上挣扎。
编辑 泛泛
图片 /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