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希望中国电影阳光普照,愿所有的情感和爱地久天长!」
与此同时,在厦门对岸举行的 56 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钟孟宏导演的电影《阳光普照》囊获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等六个奖项。
两部影片题材相似、主题相近,又几乎同时获得华语影片的最高荣誉。
在那个备受瞩目的夜晚,两部影片产生了奇妙的互文。
《阳光普照》
导演:钟孟宏
主演:陈以文 / 柯淑勤 / 巫建和 / 刘冠廷
豆瓣 :8.4 | IMDb :7.7

两个少年一前一后闯入一家饭馆,从后厨绕到前厅。

一只断手落入滚烫的汤锅后快速蜷缩,两个少年惊慌逃离现场。



但绝不会想到的是,影片一开场就出现这样的限制级画面来刺激你的神经。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生猛血腥的视觉刺激配以温和舒缓的吉他伴奏。
强烈的反差让整部影片陷入一种阴郁低沉的氛围,基于这样的氛围,我不得不带着疑问重新审视《阳光普照》这部家庭片。

影片围绕着海报上的四口之家展开叙事。
父亲阿文(陈以文 饰)是驾校的教练,母亲琴姐(柯淑勤 饰)是酒店化妆师,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和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
叛逆的阿和与好友菜头伤人入狱,紧接着阿和十五岁的女友小玉带着身孕找到阿和家来。


由于阿和的叛逆,这个普通的四口之家遭受接连打击,阿和成了这个家庭心头上的一根刺。
父亲阿文甚至在法庭上毫不留情地跟法官说:
「请把他关到老、关到死!」。

他常把「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这句话挂在嘴边,将其奉为圭臬。

他不愿意承认叛逆的阿和是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不能接受自己教育的失败,他痛恨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
而阿豪却一直是他心头最明亮的那束光。
阿豪性格温和,成绩优异,是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而阿豪也一味的接收着父亲的爱,没有交流、没有回应,父子间的感情变成了单箭头。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阿豪温暖善良,从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他是一个 24 小时持续发光发热的太阳,会给身边人带去温度和光亮。
但他却把自己赤裸裸地放置在阳光下,无从藏身。
他给暗恋自己的郭晓真讲过一个暗黑版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把水缸砸破,才发现水缸里没有水,但里面确实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司马光自己。



阿豪自嘲讲了一个不是很好的故事来缓解尴尬,小真表示没有关系。
阿豪处处都为他人着想,照顾别人的感受,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
他是藏在水缸里的司马光,孤独又害怕,他希望能有人将水缸砸破,给予他哪怕是一丝光亮。
他开玩笑地讲出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却是在发出求救,他就要撑不住了。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痛不痛,没有人告诉我们可以不必负重前行,没有告诉我们可以不必一直追赶成功,没有人告诉我们悲伤难过与开心快乐同样重要。
也没有人告诉阿豪,他可以失败,可以有缺点,可以不完美。
于是,悲剧就这样发生了,他给郭晓真发了最后的短信: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占一半。」
「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的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 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阿豪走了,但最后的信息既没有留给父亲,也没有留给母亲,他选择了曾经试图走进他心里的那个人。


明明是最亲的人,却不知如何开口交流;明明是最亲的人,却在无意中互相伤害彼此;明明是最亲的人,却无法轻易原谅和解。
我们接受教育,告别野蛮,却在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面前一次又一次的沉默,一次又一次的疏离。
究竟是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让我们的父母难以追赶我们的步伐?还是我们一路成长,忘了回头等等已不再年轻的他们?
如果阿豪愿意向母亲袒露自己的脆弱,如果阿文愿意接受自己教育的失败,如果阿和愿意打破与父亲的隔阂,结局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
可惜没有如果。
在影片的最后,阿和载着母亲穿过街道,阳光透过枝叶打在两个人身上,时而进入阴影,时而阳光普照。
他们依旧各怀心事,阴影不会消失,阳光如期而至。
编辑 泛泛
图片 / 来源于网络